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预算管理问题浅析

高校预算管理问题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需求日益增加。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预算执行控制度低等现象,这使得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等方面指出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对高校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高校也在不断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些年来,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高校的各项收入不断增加,而预算管理正是高校实行资源效益最大化和资源优化配置最有效的手段,它关系到高校的财务状况及长远发展,但从目前来看,原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存在众多不适应高校发展的弊端。

一、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方面

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专业设置不断细化、数量不断增多,这就要求学校要不断理顺各种关系,在管理上更加细化,管理层次和内容上更加丰富。但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学校的需要,原有的体制基本上是财务处一家承担,各二级单位和部门只负责提出预算需求,很少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样的后果就是不利于调动二级单位和部门的积极性,影响了学校整体财务效益的提升。

二、高校预算编制方面

1、预算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

我国高校预算编制方法采取的是增量预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参考以前年度的预算和决算数据,再结合下一年度学校发展规划,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这种方法好处是容易操作、简单明了,坏处是过分依赖以前年度数据,对数据的合理性缺乏必要的论证,不符合目前预算编制管理的科学化要求,如果以前年度收支情况不合理,必然造成以后年度预算的不合理,预算指标下达数和各部门实际需求之间差距较大,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预算指标浪费情况越来越严重,学校发展受到阻碍。

2、预算编制系统较单一

我国高校由于缺乏必要的软件环境的支持,目前很多采用手工电子表格的方式编制预算,预算编制系统较为单一,一是预算编制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涉及的部门较多、涉及的事项较杂、考虑的因素较细、数据量较大;二是手工电子表格很难汇总和分享,无法实现预算的监督功能,且安全性较差。因此,采用财务软件编制预算是我国高校预算编制工作的大势所趋,通过设计预算管理系统,并与学校的财务管理系统相衔接,可以有效的减少预算编制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增强各部门预算编制参与度,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为预算编制提供数据基础。

3、预算编制依据不充分

我国高校收入的主要由以生均综合定额、离退休定额和其他补助为基础的财政拨款,以学生的学杂费、住宿费、培训费为基础的教育事业收入,以科研项目收入为基础的科研事业收入、以及学校的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收入、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内容构成。其中,财政拨款可以由预计的学生人数、离退休人数等确定,教育事业收入可以由预计的学生人数确定,但其他的收入测算时没有明确的标准,无法准确测算。具体到编制科目预算时,由于大部分预算科目没有明确的开支标准,造成了科目预算编制时没有充分的依据,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4、预算编制项目库不完备

中央部门预算改革明确要求以规范的项目库管理为基础,要将项目全部纳入项目库管理,充实项目库储备,非项目库项目不得编入预算,因此,项目库的建设越来越成为我国高校预算编制的重要工作,其编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项目资金是否有保障,影响着预算执行和资金的使用效益。但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项目库建设并不完备,部分项目在编制项目预算时缺乏合理的依据和必要的科学论证,支出科目编制不够细化,没有明确的测算依据,绩效目标不明确,预算编制质量较低。

5、预算编制不确定因素较多

高校预算编制包括学校全年的总体收支情况,在编制中,虽然例如财政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大体可以确定,但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首先,由于财政拨款预算编制的时间为上一年度,而具体预算指标的划分为当年,可能发生追加财政拨款的情况,这就影响了预算编制的质量,影响了财政拨款的执行效果。其次,教育事业收入是由预计的学生数测算得出的,但每年的招生人数,特别是计划招收的培训生人数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准确预测,只能根据往年的收入情况估算今年的预算,最终导致教育事业收入的编制受到影响。第三,高校科研收入主要由政府或者企业提供,在编制收入预算时,由于受科研项目的进度、科研拨款进度、科研收入实现的时间等问题的制约,预算编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确定性。第四,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收入情况的不确定引起了支出情况的不确定,同时,高校还有很多不确定的支出事项,只能根据经验预估这部分支出。

三、高校预算执行方面

1、财务系统功能限制

我国高校普遍使用的财务管理系统,已经可以有效的同学校信息系统相对接,实行了预算执行情况的同步推送,大幅度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加强了预算执行管理,但是该系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首先,财务系统由于安全性的考虑,财务信息相对孤立,通用性较差,与其他信息共享机制较差。其次,财务系统输出的财务信息相对比较专业,有时候造成了使用不便。第三,财务管理系统一般只具有查询功能,只能查询预算执行结果,而无法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分析调整。第四,对于整个财务管理软件市场来说,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只占其很少的份额,因此,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研制大大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2、预算批复下拨时间较晚

按照现行的预算批复程序和时间,我国高校预算批复下达时间一般为4至5月,在此之前,学校各个单位和部门完成任务所需资金程序上并没有到位,学校主要通过使用预算赤字来解决这个问题,预算经费指标下达时间严重滞后,影响了预算事前控制,等到预算指标下达时,某些部门已经将预算指标消耗殆尽或出现执行与预算不符的情况,以至于无法对预算进行控制。这样一来,预算就成了事后预算,预算控制失去了意义,进而影响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降低高校管理的有效性。

3、预算执行过程失控

我国高校在预算执行时,特别是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时缺乏有效的监督。前台报销的会计人员主要是审核票据是否合法,报销金额是否正确,手续是否齐全;后台复核人员主要审核科目是否合理,支出是否在预算额度内;分管领导主要审核重大支出事项,宏观把握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管理人员只关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情况统计,对预算的合理性不进行分析研究。由于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再加上各部门执行过程中可能不会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最终导致年中预算调整次数增多,降低了预算的严肃性。同时,高校的预算分析评价机制不完善,预算执行结果主要在会计账务处理上体现,这导致学校重会计核算而轻预算分析,往往只关注有没有突破预算指标,具体经费开支情况不会引起太大注意,对预算安排是否合理、预算控制系统是否完善等问题缺少关注,预算执行结果不受重视。

四、预算绩效方面

我国高校的预算管理制度正在完善中,绩效评价工作也刚刚起步,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预算绩效评价标准。目前的预算编制,仅要求针对财政专项项目做好绩效评价,缺少对校内项目、各部门预算经费和学校部门的整体绩效评价。项目的绩效评价内容也比较简单,设立的绩效评价指标也较少。预算审核部门缺乏经验,对项目的绩效评价也较为简单。对于绩效评价的结果,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高校预算管理的水平决定着学校的资金使用效益,进而影响学校的发展,但高校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体制、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绩效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只有通过加强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实时控制预算,完善预算绩效等措施,才能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赵颂,何小娇.构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4):153.

[2]常青.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师,2015(9):73-74.。

作者:曾靓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