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7/10 16:36:48 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动高校改革发展、培养德才兼备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但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高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法律学习、完善校规校纪、将正当程序原则纳入学生管理过程方面努力才能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良法、良境、良序,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作法治现状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在社会领域各方面落实法治化要求成为必然趋势,依法治校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下,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纵深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指高校在学生管理中落实依法治校理念,遵循法律精神,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学校规章制度为补充,规范学生管理权行使,形成学生管理权执行和监督机制,彰显高校学生管理实体与程序正义的过程。其内涵包括三方面:第一、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静态与动态结合的过程。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法治做过界定,法治包括两方面:一、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的遵从;二、人民普遍遵从的法律是良好的法律。高校学生管理法冶化必须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制度的静态基础上,构建一个法治化的动态运行体系,两者相互联动、协调统一才能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愿景。第二、高校管理学生的法律法规是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与高校制定的规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出台《高等教育法》、《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多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放之中华四海而皆准,它们效力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而高校根据学校发展及特点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只能约束学校、教师和学生,它的效力有限,两者结合共同管理学校。第三,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规范学生管理权行使的过程。高校作为管理学生的主体,手中的权力具有类公权力的属性。法治化的目的和程序的设计,很重要的目标是约束权力的行使,使得法律制度不因人而异,因事而新,从而对高校管理者行使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现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取得很大进步,但是囿于我国高等教育法治历史短、高校管理人员传统管理思维陈旧等原因,高校与学生对簿公堂的案例屡见报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现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一些容易激化学校和学生之间矛盾的问题。(1)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法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是一种道德软约束,作用范围有限,学生管理某些领域,必须借助于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法规和校规去规范学生行为,才能对学生形成威慑。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恶性事件,个别学校以学生身份为借口不将学生交至司法机关处理,为学生求情,要求学校内部处理,致使这部分学生对法律失去敬畏,多次触犯法律和校规校纪底线。这些都反映了高校对依法治校和法律法规的重视度不够,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需要加强。(2)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存在缺陷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和高校改革纵深发展,国家宏观方面出台和修订了诸多规范高校学生管理的文件,微观方面每个学校也出台了很多关于学生奖惩、学生勤工助学等方面的校规,但是从专业角度探究各高校校规,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如校规制定过程没有经过审慎专家论证,有些规定甚至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如:一些高校规定只要学生作弊,直接开除学籍,而不论作弊具体情节,将携带小抄、旁窥,替考等不同情节等同,而做同一处分。在学生管理规定中,过分强调学生的义务性规定,对学生合法权益保障寥寥数笔带过,这些都不同程度反映了高校制定的管理规章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缺陷。(3)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正当程序正如西方谚语所说:“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程序在追求正义中的作用。具体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仅要追求结果的公正,更要在程序中做到无可指摘。程序不仅是一种处理事情的过程,更是一种对权力的约束。盂德斯鸠曾经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只要将权力关进制度和程序的笼子里,才不会成为肆意侵害别人利益的怪兽。特别是对学生违纪事件的处理,前期没有调查、后期没有申诉程序,这些程序的缺失,极大地激化了校方和学生矛盾。
3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路径选择
3.1加强法律学习,重视法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教育是教育中的最高层次,是科技技术研发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明传播的圣地,因此,高等学校领导干部、教师以及学生都应崇尚法律,为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出力。首先,高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尤其是学工干部应带头学法,通过法律讲座等方式,努力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法律思维素养,用法律的观念去分析事情和管理学校,将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牢记心中,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克己奉公,做好遵纪守法的带头作用。其次,在学生中大力宣传法律,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增强学生们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让学生们明白自己的正当权益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做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不允许做的事情。
3.2增强校规校纪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校规校纪是高校管理依据的章程,其合法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师生对它的认可度和执行力,因此应该严把校规校纪“立法关”,使其体现合法性、合理性和民主性。首先,校规校纪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应有相关法律专家的加入,从而增加其专业性和合法性。同时,在生效之前,应向广大师生征求意见,通过网络等方式征求广大师生意见,使制度更加合理化。高校管理学生的规章制度应根据时、事、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修订和补充,这样才能更加合法、合理,为依法治校添砖加瓦。
3.3确保“正当程序”原则纳入到高校管理的全过程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关键在于程序。在法学领域有句著名的法谚:“迟到的正义为非正义”,没有程序,就没有公开和公平,即使实体结果均衡了各方利益,取得实体上的正义,但程序上的瑕疵仍对其一票否决。将程序纳入高校学生管理程序中,一方面可以对管理者行使权力形成制约,防止其滥用权力,另一方面也最大程度保证了学生的合法权益。高校学生管理的正当程序包含以下内容:(1)送达与告知。高校在做出影响学生权益的决定时,最终决定结果和依据的理由必须以书面形式呈现,将书面通知单送达学生。这种方式保障了学生知情权,并在传达时工作人员口头告知和书面通知单书面告知相结合,告知学生有权申诉、申诉期限及申诉程序,使学生获得维权机会。(2)听证制度。高校应将听证作为处分的必经程序和生效要件,高校对学生的决定,特别是涉及学生身份改变的事项,如开除学籍,应举行听证程序。通过听证,各方举证和质证。促进了校方决议的正确性,增强了学生对该决议的认可度,降低了校方和学生矛盾激化的可能性,减少诉讼风险。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完成新时代教育工作使命的重要保障,为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助力。只有将法治精神贯穿于学生管理始终,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一路凯歌,才能使我国高校在“双一流”建设的道路中畅通无阻,才能使学生在爱国荣校的实践中真正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张铤.《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价值及实现途径》[J].教育探索,2012,(4):12-14.
[2]储祖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24.
[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4.
[4]程雁雷.《司法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纠纷范围的界定》[J].公法研究,2005,(2):287.
作者:靳超英 张希琼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管理创新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心理学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信息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税收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绩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