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4/25 10:15:24 阅读: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的问题,我国的“三农”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但是离现代化的标准要求还有较大一段的差距。中共中央关于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文件不胜枚举,特别是在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央一号文件几乎都有提到如何提高“三农”发展的文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以现有的知识浅谈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解决的现实途径,希望有助于人们对现代“三农”问题的认识,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三农;发展;原因;措施
一、我国“三农”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
人类的发展至今,也是农业发展的过程。人类从早期的捕食野兽到耕地而作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早期的人类或多或少每个人都从事农业劳作,而进入到奴隶社会后,社会分工更加明确,很多之前从事农业耕种的人脱离出来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进入封建社会,由于常年的战乱以及极低的社会生产力,农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农民依然还是社会的底层。到了辛亥革命之后农民的地位有所提升,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使得涉农领域发生巨大的变化。包括农民在内的“人人皆而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当家做主,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时农业的发展相较于以前发展迅速,但是生产工具还是处在牛耕铁锹时代。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长年经受帝国主义侵略国家百废待兴。农业的发展只是在局部地区实现了机械化,比如说:飞机播种,飞机杀虫等机械化农作。农村的变化主要在农民的居住上,改革开放前期农村大多都是泥土结构的矮房。改革开放以来,“分田到户”的政策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当时贫穷落后的局面。农民的房子开始有了水泥结构的三层楼房,农村的路也渐渐修得好起来。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三农”发展无论在农民寿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方面都举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2004年至2015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史上的奇迹。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2015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连续第6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速度。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越来越多,新的难题又接踵而至,大批农民工外出打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在农村比比皆是。
二、“三农”问题发展缓慢的原因探究
我国在“三农”领域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在不到40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跟几代先辈们的艰辛付出是分不开的。但是我国的“三农”发展相比较自己制定的现代化目标还有一段差距,并且和发达国家的“三农”成绩相比还相差甚远,依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农村学生上学难,受教育程度低;农村地理位子偏远,道路难行;现代农业生产工具普及率不高,农业科技投入、研发少等,一系列的难题仍然还在我们的视野之内。究其原因,主要概括以下几点:
(一)农民接受科技文化知识难,综合素质低
如果一句话说的不对,其他人可能回批评你“你一个农民”。说明在大家眼里中国农民是没有文化和低素质的象征。这样的结论未免太武断了,但是也折射出大多是农民接受科学文化知识上有困难。一方面,由于政策和历史的原因政府投入到农民上科学技术文化资源不是很多,平均到每个农民身上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有少部分农民思想还不够开放,乐于现状,偏安一隅,更是对扶贫的培训消极对待,甚至加以破坏,在一般分地区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小农”。在我国,有农村户籍的人达到八亿之多,他们以不同的形式生活在我们各个社会阶层中,如农民工、城市的打工者、老板商人、自由职业者等。要让农村居民成为高素质、高责任、高奉献的高端农民我们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农村社会风气差,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
很多人一去农村,特别是在农村的小卖部等地方,看到都是农村居民不是玩牌就是打麻将,甚至有很多未成年小孩围着看热闹,这对农村的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这会导致村里“拜金主义”之风盛行。同时因为没有爱的传递,赌博的风气会大大破坏农村社会发展前进的步伐,导致形成村民不劳而获的心态,滞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没有爱的社会是很难进步和发展的,同样一个没有爱的农村更是会发展滞后,而且对培养后一代极为不利。大多数中国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精力不足的人担任。国家有“大学生村官”计划但是数额有限,实质效果如何还是未知数,而且很多大学生村官截留在乡政府工作,真正在基层带领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毕竟还是少数。很多村干部带头消极腐败,责任意识差,得过且过,乡里考核问责难。而且村干部年龄比较大,容易导致建设发展激情不高,安于现状,不求突破,但求无事。这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会导致负向结果,农村发展缓慢。
(三)农村土地市场混乱
部分农村地区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成片区的农田无人耕种,土地利用率极低。笔者自幼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于目前农村耕地撂荒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历历在目,深感焦急与无奈。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时常有损害农民利益现象发生,城镇中非农用地已全面转向市场模式,土地价格大幅度提升。但是地方政府向农民征收用地的补偿仍停留在非常低的水平,这是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对此部分农民心态失衡,一时之间无所适从。国家对城镇化建设中群众的补偿注重到了物质方面,精神方面的引导措施不足,政府并没有给与政策引导让农民走向正确的转型道路。这就导致这些农民无法在城镇中安居乐业,纠纷上访的现象不可避免。
三、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1],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国的三农问题已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是千千万万人民的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破解当前所面临的“三农”问题。
(一)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提升农民综合素质首先就是要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让农村的小孩接受更好的教育,提高乡村教师的补助,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增设农村图书室让更多的人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农民基本知识水平;二是要将农技站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定期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与职业培训,努力提升农民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三是定期对农民进行各种教育,努力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高奉献的新农民。这些举措通过县乡一级的领导责任制,全面落实到实处,才能有效改善目前接受科技文化知识难、综合素质低的现象。
(二)加强文化舆论引导、落实领导责任
针对当前农村中种种不良社会风气,我们应该要高度重视,加大先进文化宣传力度,建立文艺宣传队,通过为群众演出喜闻乐见的节目宣传建设新农村的种种好处,坚决抵制与杜绝吃喝送礼、赌博等不正之风;领导干部要主动下乡,真正和群众在一起生产生活,了解群众的疾苦,做群众的贴心朋友等等。乡村干部的选举要更加科学合理,建立公开透明的选举细则,选出能真真正正为农民办实事,带头讲文明树新风,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良好的生活作风,为普通群众树立榜样的好干部。把有限的精力和资金从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各种陋习中解脱出来,学习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积极参与农村中的各项建设,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过上科学文明的好生活。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注重精神层面引导
依晰的记得去年春天去欣赏油菜花海时,所看到的油菜花海并未成“海”,而是东一片,西一片,因为其间有更多的耕地被荒芜了,或长着杂草,或显露出大地的本色,并没有形成产业化。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有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组织管理农业,整合土地资源,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引导农民走上新型的合作之路,取代传统的千家万户分散的耕种模式。此外,针对城镇化的征地拆迁的问题,首当其冲要完善征拆的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可依,保障农民的利益,与此同时还要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加强对群众物质补偿力度的同时,提高精神引导措施,让他们从拆迁过程中不仅提高了物质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精神生活品质,找到自身社会方位,能够正确定位自己的生活方向,从而健康身心地生活。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与路径[J].21世纪经济报道,2014.
[2]何艳玲,宗成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作者:谢平安 夏雯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管理创新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心理学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信息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税收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绩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