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

(一)方法创新,培植文化中心户的“支撑点”

一是输血性支援,齐抓共建。文化中心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多方参与。我们采取“户主自投,政府推动,结对帮扶,自愿捐助”的办法,帮助文化中心户建书架、购图书、添活动器材。去年,我们组织市区级文明单位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区30个文明单位为每个文化中心户赠送宜昌日报、三峡商报各一份,价值1万多元,在全区“三下乡”活动启动式上,为文化中心户赠送科技图书5000多册。伍家乡文体服务中心为文化中心户钟世柏赠送了价值达2000多元的唢呐、狮子等。同时,针对村级图书无人管理、流失严重、发挥作用不大的问题,提出了“村书户管”,即把村图书室藏书下放到文化中心集中管理和使用,全区16个村级图书室共下放书籍3万多册,极大地充实了文化中心户的文化设施。

二是造血性发展,增强后劲。只有不断增强文化中心户的自我造血功能,才能使农村文化建设得以“可持续发展”。共同村文化中心户陈发华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将学校附近的一排房子全部买断,建起了图书室、活动室、音像出租屋、餐馆等服务项目,在硬件设施上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为村民免费提供活动场所的同时,适当实行有偿服务,探索了一条以文养文、以商养文的路子。共升村农民钟世柏自筹资金2万多元,添置了狮子、龙灯、腰鼓、彩莲船等文体设施及服装、道具,网络了60多位文艺骨干,组建了花轿队、狮子队、安塞腰鼓队、唢呐队等,经常组织队伍到广场、社区、居民点演出,并应邀参加公司开业、大型节庆活动、各种会议的商业演出,实现劳务创收,去年一年,他带领民间文艺队共参加各种商业演出17场,创收达5万元。全区35个文化中心户中,每一个农户都有一到二个增收渠道,其中农家乐户4户,科技示范户25户,个体工商户6户。

三是奖励性扶持,以奖代补。对文化中心户开展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对活动经常开展、器材发挥作用较好的中心户实行以奖代补,奖励价值1000至1500元的文体器材,如乒乓球桌、书柜、图书等,扶持他们。今年我们还积极争取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为市级文化中心户曾维松赠送家庭影院一套、彩电一台。目前全区文化中心户建设基本形成了以户主自投为主、社会多渠道资助为辅的格局,实现“一屋一室一场一台”,即每一个文化中心户建有图书屋、文化娱乐室、球场和戏台。

(二)思路创新,找准农

村文化建设的“着眼点”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的文化娱乐等精神生活的需求明显增强,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这一综合性的特点。这可以说是新形势下农村文化需求带有根本性的变化,也是农民文化需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探索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就必须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变化,抓住农民“求富、求知、求乐”这一兴奋点,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为农村经济和农民群众科技致富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此,我们按照“政府推动、以户为主、社会支持、多方参与”的思路,在农村建设文化中心户,把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向农户辐射,使这些“文化中心户”成为知识传播的“大学校”,信息交流的“交换台”,技术推广的“农技校”,民情收集的“前哨所”,农民自娱自乐的“俱乐部”。

在文化中心户的对象选择上,我们坚持五个条件,即,一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二是热心公益事业,家庭成员大多支持文化活动,三是居信相对集中,环境卫生,有活动场所,四是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邻里关系和睦,五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办有商店或农家乐或是科科技示范户。同时结合我区农村的实际,我们制定了“三要三能”标准,即场所要固定、设施要配套、管理要规范,理论能宣传、科技能讲解、活动能组织。通过层层筛选,我们最后确定市级文化中心户5个,区级文化中心户30个,乡级中心户60个。市区级文化中心户均做到了“六有”,即有专用书柜和500册以上图书,有2种以上报纸,有电视机、影碟机,有活动场所,有3种以上的文化娱乐器材,有规章制度和借阅登记簿。

(三)活动创新,抓住农民需求的“兴奋点”

一是满足农民“求知”的需求,开展理论教育。把传统民俗的文化活动与现代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娱乐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结合起来,让更多更广泛的农民群众参与进来。这是我们开展文化中心户建设的主旨。以共升村钟世柏为代表的一批民间文艺队,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计划生育知识和婚育新风、法律法规等内容,编进三句半、渔鼓、快板、莲响唱词等传统文艺形式中,自编自演节目,深受群众喜欢。在农村税费改革中,火光村有几个农民开始思想不通,不配合村里的工作。村干部与“圣火之光俱乐部”的几个骨干党员联系,组织了一次文艺演出,把税费改革政策编进节目中,通过演出,使这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豁然开朗,自觉地执行税费改革方案。

二是满足农民“求乐”的需求,弘扬先进文化。采取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内容,使农民群众经常“有戏看、有书看、有电影看、有活动”,把他们从牌桌上、里、低级庸俗的活动中拉出来。我们选定的文体中心户多数都在当地具有一定威望和影响力的农户,他们贴近农户,了解农民疾苦,村民有什么家庭矛盾、邻里纠纷,都愿意找他们倾诉和调解。伍家乡联丰村中心户李声宏是该村老支书,退休后仍发挥余热,把村里的老年人组织起来建立了老年人健身队,以活动联系干部、加强干群之间、村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并自编唱词,宣传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等国策,主动调解村民纠纷,维护了一方稳定,弘扬了文明新风。去年,伍家乡共联村依托文化中心户,在全村开展了“五好”评选活动,在全村推出了50个“好媳妇、好公婆、好丈夫、好女婿、好妻子”,全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三是满足农民“求富”的需求,推广实用科技。在农村,农民盼望致富奔小康,渴求通过科技尽快改变面貌的愿望十分强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引导文化中心户开展科技普及、文化教育、法律知识的培训及讲座,到田间地头咨询、定期科技信息、介绍致富经验,达到“学科学治愚、学技术致富、学马列治本、学法律治乱、学医学治病、学文化治愁”的目的。全区文化中心户中有24个户是科技示范户,他们现身说法,把科技致富的经验、最新科技信息介绍给邻里乡亲,帮助更多的群众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市文化中心户曾维松是一位有名的科技能人,他经常免费给农民传授科技方法,给农民配猪鱼饲料。共强村一农民借钱承包了一口鱼塘,由于不懂科学养殖,满塘的鱼生病了,急得望着鱼塘号啕大哭起来。曾维松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分析病情,组织劳力给鱼治病,使一塘的鱼全部得救。近五年来曾维松共推广介绍科技信息6000多条,发展水产养殖1200多亩,为周边养殖户抢救生病成鱼,挽回经济损失近20万元。

(四)管理创新,打造文化中心户建设的“着力点”

其一、建立激励驱动机制。我们制定了文化中心户的考评标准和管理措施,通过层层评选考核,实行滚动管理,对文化活动经常组织开展的、三个作用成效明显的文化中心户除给了精神鼓励外,还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推动文化中心户向纵深发展。

其二、建立利益保障机制。建立起合理的分配关系,使文化中心户和农民群众得到双赢,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心实意地支持和参与到文化中心户的建设和活动中去。我们把完善文化中心户对象的利益保障机制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有文艺特长、有经营才能、有管理水平、有组织能力的中心户户主,采取“五个结合”的办法,即自娱自乐与劳务创收相结合、租书与卖书相结合、图书借阅与音像出租相结合、文化娱乐与体育健身相结合、有偿经营与无偿服务相结合,实行以文养文、以商养文,较好地保障了中心户户主的合理利益。

其三、建立规范管理机制。我们将规范化管理作为农村文化中心户建设的基础来抓,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制度、领导责任制度、文化活动考核奖惩制度和检查考评体系。坚持做到乡村有文化活动目标规划、有责任书、有活动安排、有大事记、有先进实绩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