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

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国家教育改革转型的目标之一,但是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方式脱节、课堂教学创新力度不够、“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匮乏、创新创业项目扶持力度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方针和对策。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高教界普遍提出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本世纪初国内诸多高校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也强化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教育部2010年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国家教育部2014年工作重点指出,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到2020年逐步形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教融合、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对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各专业应结合地方特色,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和适应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具体到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营销人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之一。但是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虽然定位于“应用型”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但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与普通本科相差无几,没有体现“应用型”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因此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应用型本科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能型应用人才,以“应用型”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1]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个人,具体表现为具有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具有开拓技术、社交和管理的技能。创新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新与创业密不可分,创新是创业的核心与基础,创业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2]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培养方式脱节。

目前国内很多本科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定位于“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但培养方式仍旧定留在研究型高校学历教育阶段,重理论、少实践,缺乏特色,针对性不强,与地方经济不能有效接轨,无法满足差异化、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普遍存在理论教学比重偏高,实践教学比重偏低的现象。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类课程开设偏少,部分高校只开设了孤立的创业课程,但是与专业其它课程衔接不够紧密。

2.课堂教学有待改进,创新力度不够。

课堂是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目前大部分高校虽然定位于“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但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片面强调教师的支配性与指导性,学生的参与时间偏少。由于缺少有效的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参与的环境,直接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与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

3.“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匮乏。

所谓“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教师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师。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一般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企业工作的经验,实践经验偏少。并且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很少进行企业调研,采集一手案例,而一味地照搬书本知识。由于教师自身实践经验匮乏,很难培养高水平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

4.创新创业项目扶持力度不足。

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表现为经费扶持、政策鼓励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经费一般来自省厅的拨款,学校的经费配套是有限的,并且项目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会导致部分创新创业项目中途终止。并且学校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政策鼓励也非常匮乏,学校缺少相关的创业园区或基地,学生的创新创业团队基本孤军奋战,没有相对接的创业平台和相关的鼓励措施,使学生的创业热情遭受打击。

5.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探索时期,相关机构对校企合作机制缺乏有效的支持,加上学校自身能力有限,企业与学校之间需求不对等,导致双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其次虽然部分高校实行了校企合作,但只是签订了校企合作合同,具有随意性和表象化的特征,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也缺乏长期性、稳定性的合作关系。再次企业自身也缺乏校企合作意识,企业作为利益的驱动体,再加上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师资、科研能力较弱,不能给企业技术与培训方面提供有力的帮助,导致企业不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1.确立“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式,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要创新,避免与社会现实脱节,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要求企业与学校共同研讨,切实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具体表现为: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比例应上升至35%左右;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增加校外实习的时间,可以考虑3+1模式培养(即校外实习的时间为1年,包括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并且毕业设计应该避免单一的毕业论文这一种表现方式,应该增加营销策划、促销方案、调查报告、广告策划等多种创新表现形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创新创业的学科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素质,如开设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艺术学、人际交往等相关学科,学科课程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今后从事创新创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创新创业活动课程是围绕创业信息和创业经验设计的一种以活动表现的创新创业课程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参观企业、举办创新创业专题讲座与报告、访问消费者、模拟创业以及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课程的特色是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环境课程是在校园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上,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从学校层面形成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通过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形成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创新创业的心理环境。

2.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依托计算机与网络,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知识量。继续广泛推行案例式、讨论式、情景模拟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进行模拟仿真、改善实验教学条件,通过引进市场营销模拟软件、信息系统软件、人力资源模拟软件、电子商务模拟软件、财务管理模拟软件和物流管理模拟软件,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积极开展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开展各种类型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全国市场营销大赛、市场调查大赛、广告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内培外引,培养理论与实训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通过内部培养,提高营销专业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首先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合作平台,让教师走进企业学习、培训、交流,通过真实的岗位训练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与学术水平,并且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如教师的企业挂职可以纳入课时量的考核;其次可以把学生拉到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如讲授品牌策划、包装策略等,避免“照本宣科”的乏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通过外部引进充实师资队伍。从企业聘请相关的营销、创新创业专家进入课堂,通过真实的专家讲座,将行业规范与标准引进课堂,并通过真实的创业经验与营销经典案例讲授,增加课堂的鲜活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与职业实践能力。

4.加大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并且对创新创业的团队给与一定的奖励基金;二是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或园区,通过专业的创新创业平台或场所,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与开展;三是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咨询服务平台,给创业团队提供管理、财务、营销、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咨询;四是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寻找社会对接平台,提高项目的市场转化率与社会贡献率。[3]

5.开展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首先国家和政府可以通过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推进校企合作,对承担校企合作教育的企业单位,根据承担的学生数量和消耗企业材料的费用,考虑适当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其次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自身要提高办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养,改变学生技能欠缺的现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责任心、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再次加大对校企合作的社会舆论的宣传,激发企业家的责任心,宣传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与示范企业单位,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合作氛围。最后创建相关的中介机构,保障校企合作的持续运行,如美国设立的“企业关系联合会”,英国设立的“培训与企业委员会”,法国设立的“教育企业工作线”,韩国设立的“产学合作科”等,成立由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各方面参与的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蒲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构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2(06):42-43.

[2]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2-15.

[3]余云珠.地方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问题和思考[J].教育观察,2015(09):68-70.

作者:王玉霞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