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探讨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财政制度逐步建立。建立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受到财务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财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也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积极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高校财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

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财政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点,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对高校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的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各高校对预算绩效管理有了初步的探索,但距离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还有很长距离。不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法规和专门性文件的逐步出台,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有了越来越多政策上的依据。目前,高校对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评价管理等工作开始了初步的探索,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正在不断逐步建立,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高校的绩效管理方面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尚不完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完备的管理制度进行支撑。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能够从组织结构、岗位职责、流程规范等方面对绩效评价活动提供指导。但当前,高校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实际操作中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还不完善。虽然各高校在预算管理相关法律和法规的政策指导下加强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建设,明确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各自岗位职责,但在管理流程仍存在不足,制度建设与实际应用仍存在差距。2.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评价的前提和依据。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有助于高校的绩效管理。目前,高校的绩效目标设定比较空泛,项目执行部门在填写绩效目标时较为笼统,绩效目标对项目考核的意义的不大,难以真正实现预算考核评价的目的。同时,缺少具体化、个性化的考核指标体系使得各高校在对绩效目标审核较为宽松,关注的重点集中于考核指标的数量,忽视考核指标落实,导致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使财务部门的后续绩效评价失去真正意义。3.过程监控尚未实现常态化。过程监控是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高校需要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全程监控,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通过全程监控,优化项目执行流程,及时纠正和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偏离绩效目标的情况。但就目前来说,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多局限于事后评价,绩效评价的机构无法监督预算执行全过程,绩效评价结果无法得到及时应用。4.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对预算进行绩效评价,但绩效评价仍存在一定不足。首先,绩效评级体系中,可量化的资金使用情况等评价指标过多,缺少根据不同项目特点设计出的个性评价指标。第二,预算评价多是针对项目进行,缺少对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评价。第三,绩效评价目前主要用于财政资金项目,尚未实现所有项目都设计绩效目标,忽视非财政资金项目的绩效考核。第四,由于预算绩效评价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评价体系,绩效评价多以财务指标为主,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不够全面、科学、规范。5.绩效评价结果缺少反馈机制。作为绩效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结果反馈衔接绩效与预算管理,直接影响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使绩效管理形成一个动态循环的体系。就目前来说,高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绩效评价结果不能与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项目安排有机结合,绩效评级结果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其次,目前的绩效评价结果主要向上反馈给上级财政主管部门,评价结果没有及时传递给项目主管部门、单位,导致项目责任部门无法掌握评价结果,久而久之,项目负责人逐渐忽视绩效评级工作。

二、当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建议

1.强化绩效管理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校财务部门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各业务处室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高校要将预算管理模式从“重投入、轻产出”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成本效益核算模式,提升高校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同时,要加大预算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科学全面的培训计划提高预算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预算相关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为预算绩效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思想支撑和业务能力支撑。2.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合理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直接决定了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性。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专业化的预算绩效考核评估团队。在充分发挥财务部门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加强与项目承担部门、审计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引入校外专家,丰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团队人员构成,提高预算绩效评价团队的专业能力,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公信力。高校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项目的特殊性,选择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强的指标来完善绩效评级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预算执行情况不断调整、完善评价指标,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保证绩效评级体系的公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3.制定预算绩效考评奖惩制度。高校要制定出完善的绩效考评奖罚制度,合理利用预算绩效考评结果,提升高校预算绩效考评效果。高校要成立专业的预算绩效考评团队,每年对项目执行进行绩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用于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和资金安排。同时,将绩效考评结果与部门、个人的业绩考评相挂钩,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考评奖惩制度的作用,通过绩效考核引导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升。4.建立动态的绩效评价机制。高校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建立动态的绩效评价机制,实时动态的监控预算项目执行全过程。高校要对项目执行、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不仅要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还要全程检查、分析、评价预算执行情况,使项目执行与预算目标保持一致。通过动态绩效评价机制,利用绩效监控反馈的信息,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及时调整项目预算和绩效目标,保证项目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5.强化预算绩效结果反馈机制。为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在完成绩效评价后,高校要将评级结果及时反馈给项目执行部门,从而使预算执行部门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找出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之间存在偏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修正问题,促进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高校要提高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利用自身信息平台及时公开绩效考评结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项目执行部门对预算绩效评级的重视程度,还能让绩效考评结果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综上所述,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影响高校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有助于高校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高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高校要提高对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预算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葛佩雯.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9(9)

[2]李志情,董玲.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2016(8)

[3]陶欣欣.高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9(9)

[4]李传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

作者:部超 单位: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