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石化企业国际化管理

石化企业国际化管理

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入和我国加入WTO,不仅我国市场将向外国全面开放,而且外国市场也将更大程度地对我国企业开放。这无疑将大大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对于我国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石油和化学来说,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么中国石化企业又该如何走出国门,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将是关系中国石化企业能否长远的艰巨课题。下面针对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探讨和。

一、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2004年我国石化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创最高水平,全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2.425万亿元,销售收入2.33万亿元,利润2700亿元。中国是国际石化企业投资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石化产品进口国之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石化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发展并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我国石化企业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引进来”的道路,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以及发展出口贸易在企业国际化经营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2005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940.67亿美元,同比增长30.1%,进出口贸易作为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而以境外直接投资为主要特征的“走出去”步伐较为缓慢,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中只有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大石化企业在海外有过直接投资,其他中小型石化公司根本不具备国际化经营的条件。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国,我国石化企业也在加快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具体表现为:

1、我国石化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一直以来,西方石化公司都注重自身的国际化。现在也到了中国石化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时候。最近的“沃尔玛现象”昭示中国石化的国际前景,早在10—15年前,在美国最大的商品零售商沃尔玛的货架上,只有不到20%的商品产自中国,而且大多是低廉的小商品;如今,中国商品已超过了80%,产品种类涵盖各类日用品,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正是从商品的低价格和高质量的角度上看,中国商品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特别是中国具有无限的人力资源优势,包括在高价值产品、产品质量与多样性、服务及石化行业的技术支持、石化行业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优势等方面。而且目前我国石化企业正在通过国际合作、对外投资等形式进行国际化探索。

2、中国石化企业已有些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

从2003年年底的世界石油与化工公司的市场资本排名来看,中国石油公司、中国石化公司分别排在第6位和第11位,市场资本分别达945亿美元和356亿美元,与西方大型石化公司相比,已经具有一定资本竞争力,特别是中石油、中石化还分别与国际石油三大巨头埃克森美孚、壳牌和BP谈判并先后达成战略联盟的一系列框架协议,从而提高自身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3、中国石化企业内部层次不齐,其国际化经营阶段也具有很大差异

按照国际化经营,目前中国石化企业一般可以为三个不同等级:绝大多数尚不具备国际化经营的石化企业;初步具备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以及已经展开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对于他们采取的国际化经营方式大相径庭。

二、石化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得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市场竞争全球化。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提出了“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同时,中国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企业对外开放水平。因此,中国石化企业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石化企业必须走出国门,更好的开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更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从而切实提高我国石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是一个全新的、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1、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任何企业都逃避不了国际的竞争。企业的成长一般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的过程。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走向国际化。所以说企业的海外经营不仅是一种战略选择,而且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跨国公司。例如中国石化2005年8月最新公布的中国500强排名榜上,以6342亿元营业额名列榜首。之所以取得如此业绩,与近年来中国石化一系列国际化大型项目建设密不可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快的形势下,中国石化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思路。在石油业上、中、下游各领域,与BP、埃克森美孚、壳牌、沙特阿美等国际石油石化公司合资合作,使中石化企业快速成长。

2、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

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劲,企业的经营方式也由一般的国内竞争向高级的跨国竞争转变。在当今这个世界,只有能参与全球性竞争的企业,才是能够实现可持续性成长的企业。例如中石油最近在国际化经营中,以41.8亿美元出价赢得了哈萨克斯坦石油(PK公司)的竞购。此番收购,是中国公司上第一次收购了在海外上市的能源公司。这也是中石油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向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石化企业国际化竞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2004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长速度为9.50%,而当年第一到第三季度石油和化工现价工业产值增长速度为28.7%,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预计到2010年前后,中国仍将进口大量的原油、燃料油、LNG、LPD等等,以满足国内持续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所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石化企业来说是很好的基础。

三、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遇到的与障碍

随着中国市场的完全开放,中国石化企业也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从企业层面,还是存在许多困难与障碍。

1、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意识不强,很多中国石化企业要么没有企业国际化经营观念,要么对海外经营投资、扩张顾虑太多,国际化进程开展不利,一些大型石化公司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缺乏关于“往那里走”、“怎么走”等问题的长远战略规划。目前,中国石化企业的海外投资虽然已初具规模,但国际化经营效果并不理想。据有关部门调查,国有石化企业在境外投资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约占2/3,海外投资项目中大约只有1/2是赢利的。这种局面的形成除石化企业缺乏“走出去”的经验外,与“走出去”之初缺乏明晰的战略思路和战略定位有着直接关系。

2、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比较单一,主要是简单进出口贸易,对于设立的海外分支机构也较少。目前只有少有的企业,例如中石油公司国际化开始于1993年,在美国石油城休斯敦建立了办事处。很多企业还只是停留在进出口原油的贸易阶段。

3、中国石化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的专门人才,石化企业海外经营一定要有雄厚的国际贸易人才,要能够懂得相关的国际法规,熟悉和了解当地的环境。目前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急需大量国际性经营的人才。但很少有企业对人才大量投资。从1991年中石油从海外派出一期100多名业务精英跨国培养,人才投入累计超过亿元。

4、中国石化企业投资结构与方式不太合理,在国外市场的选择上游资源比重明显不足。比如中石化在勘探开发、炼油营销、化工业务占用资本的构成比例为25:50:25,而国外三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BP)三块业务占用资本比例约为52:33:15。两者相比较,中石化油气勘探开发明显不足。

5、信息化建设不足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石化企业包括中石化、中石油等五百强企业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信息化建设都存在明显不足。

众所周知,现在国际石化市场早已为跨国化工集团公司所垄断,它们凭借着庞大的规模、雄厚的财力和先进的技术占据了世界石化贸易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而作为刚刚起步的中国石化企业,尚处在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与跨国石化公司相比,仍还处于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核心竞争力不强、跨国经营程度不高、企业经营效益不好。例如,2003年,埃克森美孚的资产总额达到1742.78亿美元(约合14424.47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达到2370.54亿美元(约合19620亿元人民币);利润达到215.10亿美元(约合1780亿元人民币)。而中石化2003年资产总额才达到4008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171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达到300亿元。中石化是一个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石油企业,但中国石化的产业链呈现头小尾大之势---其原油资源比起庞大的炼油业务来说是太小了。目前,中国石化的油气开采收入只占全部营业额的10%,公司所需的原油70%以上依赖外购,其中进口原油占原油需求量的比例达到60%,而且呈现出递增趋势。与跨国经营的石化巨头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我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道路仍然漫长。

二、石化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得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市场竞争全球化。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提出了“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同时,中国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企业对外开放水平。因此,中国石化企业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石化企业必须走出国门,更好的开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更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从而切实提高我国石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是一个全新的、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1、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任何企业都逃避不了国际的竞争。企业的成长一般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的过程。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走向国际化。所以说企业的海外经营不仅是一种战略选择,而且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跨国公司。例如中国石化2005年8月最新公布的中国500强排名榜上,以6342亿元营业额名列榜首。之所以取得如此业绩,与近年来中国石化一系列国际化大型项目建设密不可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快的形势下,中国石化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思路。在石油业上、中、下游各领域,与BP、埃克森美孚、壳牌、沙特阿美等国际石油石化公司合资合作,使中石化企业快速成长。

2、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

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劲,企业的经营方式也由一般的国内竞争向高级的跨国竞争转变。在当今这个世界,只有能参与全球性竞争的企业,才是能够实现可持续性成长的企业。例如中石油最近在国际化经营中,以41.8亿美元出价赢得了哈萨克斯坦石油(PK公司)的竞购。此番收购,是中国公司上第一次收购了在海外上市的能源公司。这也是中石油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向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石化企业国际化竞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2004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长速度为9.50%,而当年第一到第三季度石油和化工现价工业产值增长速度为28.7%,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预计到2010年前后,中国仍将进口大量的原油、燃料油、LNG、LPD等等,以满足国内持续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所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石化企业来说是很好的基础。

三、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遇到的与障碍

着中国市场的完全开放,中国石化企业也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从企业层面,还是存在许多困难与障碍。

1、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意识不强,很多中国石化企业要么没有企业国际化经营观念,要么对海外经营投资、扩张顾虑太多,国际化进程开展不利,一些大型石化公司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缺乏关于“往那里走”、“怎么走”等问题的长远战略规划。目前,中国石化企业的海外投资虽然已初具规模,但国际化经营效果并不理想。据有关部门调查,国有石化企业在境外投资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约占2/3,海外投资项目中大约只有1/2是赢利的。这种局面的形成除石化企业缺乏“走出去”的经验外,与“走出去”之初缺乏明晰的战略思路和战略定位有着直接关系。

2、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比较单一,主要是简单进出口贸易,对于设立的海外分支机构也较少。目前只有少有的企业,例如中石油公司国际化开始于1993年,在美国石油城休斯敦建立了办事处。很多企业还只是停留在进出口原油的贸易阶段。

3、中国石化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的专门人才,石化企业海外经营一定要有雄厚的国际贸易人才,要能够懂得相关的国际法规,熟悉和了解当地的环境。目前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急需大量国际性经营的人才。但很少有企业对人才大量投资。从1991年中石油从海外派出一期100多名业务精英跨国培养,人才投入累计超过亿元。

4、中国石化企业投资结构与方式不太合理,在国外市场的选择上游资源比重明显不足。比如中石化在勘探开发、炼油营销、化工业务占用资本的构成比例为25:50:25,而国外三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BP)三块业务占用资本比例约为52:33:15。两者相比较,中石化油气勘探开发明显不足。

5、信息化建设不足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石化企业包括中石化、中石油等五百强企业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信息化建设都存在明显不足。

众所周知,现在国际石化市场早已为跨国化工集团公司所垄断,它们凭借着庞大的规模、雄厚的财力和先进的技术占据了世界石化贸易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而作为刚刚起步的中国石化企业,尚处在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与跨国石化公司相比,仍还处于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核心竞争力不强、跨国经营程度不高、企业经营效益不好。例如,2003年,埃克森美孚的资产总额达到1742.78亿美元(约合14424.47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达到2370.54亿美元(约合19620亿元人民币);利润达到215.10亿美元(约合1780亿元人民币)。而中石化2003年资产总额才达到4008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171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达到300亿元。中石化是一个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石油企业,但中国石化的产业链呈现头小尾大之势---其原油资源比起庞大的炼油业务来说是太小了。目前,中国石化的油气开采收入只占全部营业额的10%,公司所需的原油70%以上依赖外购,其中进口原油占原油需求量的比例达到60%,而且呈现出递增趋势。与跨国经营的石化巨头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我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道路仍然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