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司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和研讨

公司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和研讨

摘要:在目前的人事制度改革中,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是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大多企业中对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主要凭“打勾”来衡量绩效,随意性很强,缺乏对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围绕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和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现状,探讨分析了企业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对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解决对策,为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

管理人员;绩效;考核

1管理人员绩效考核问题的提出

在目前的人事制度改革中,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是一项重要内容。首先,管理人员不像生产人员那样可以通过生产率、废品率、事故率等容易数量化的硬指标衡量绩效。其次,对管理人员来说,单位绩效不足以代表其工作绩效的全面。比如,管理人员除了完成本部门任务外,与其他部门人员的协调与合作也是他们工作的重要部分,这部分工作的绩效还要通过“工作奉献”、“人际促进”等关系绩效的测量来反映。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应该是多维度、全方位的。但由于判断式的绩效考核必然带来评定者主观因素的介入,各种各样的考核误差的产生,使得对管理人员的考核难以设计和操作,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也令人质疑。

2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2.1绩效评估目的单一,内容空泛

目前,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仅仅用于管理人员的晋升、工资、奖金的分配上,少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其实绩效评估的首要目的是绩效发展,即促进管理人员在绩效方面的不断提升和改变,其次能力的发挥与发展,即使管理人员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和发展,最后才是为人事决策提供依据。评估管理人员的绩效中,除了考察业绩外,对其实际能力培养方面没有具体指标,无法体现对管理人员能力的考察与管理,造成考核内容空泛,绩效评分主观,欠缺公平。

2.2考核标准缺乏可操作性,流于形式

企业对管理人员的考核的结果往往分为若干个等次,例如四个等次(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或三个等次(优秀、称职、不称职),这本无可厚非,但各个等次标准的差距却叫人不能理解,而且很难把握,因为缺少对管理人员过去业绩和行为实例的详细记录,也没有具体的客观的可参考指标。很多企业对绩效评估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意义缺乏了解和重视,评估时回避冲突,考评人员千方百计将考评转变成一场温和的聚会,大家互相打打勾,画画圈,谁也不想得罪谁,应付了事。

2.3忽视评估结果的反馈、沟通

绩效评估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通过绩效考评来了解管理人员的能力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管理人员发展。而目前企业的情况是绩效评估的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也没能传达出企业的期望,管理人员不明白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到底怎样,具体地说就是不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哪些是需要维持的,今后如何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2.4考核结果应用的局限性

很多企业的绩效评估结果应用性很差,有的企业的评估结果与管理人员的薪酬、晋级、培训和发展联系不大,使考核流于形式,长此以往,最终导致管理人员对考核的不信任和冷淡,使考核仅仅成为“走过场”。科学的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应该兼顾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和发展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应用模型,从而保证每次的评估结果能真正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并加以改进,或者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并加以保持。这才是推行绩效评估的意义。

3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分析

3.1绩效考核主观性强

企业对员工考核一般缺乏详细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绩效记录,考核者只是凭记忆在月底或年终对被考核者评分,评分时随意性比较大,存在较多的个人感情因素,主观性强。这是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绩效考评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人事制度管理的遗留问题。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绩效考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的影响,绩效考核仍然受旧的人事考核制度的影响,领导具有很大的权利,考核指标不健全,人为主观因素很大,考核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3.2指标体系缺乏动态性

目前,企业员工考核指标体系受以前的人事考核制度的影响较大,并且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是在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来应对市场的变化。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标体系也应该不断变化,以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变化的需要。

3.3绩效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

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同时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大多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能够结合企业通用考核表和员工的德、能、勤、技进行考核是很好的,但是对于如何科学地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使考核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考虑不全面。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指标中,几乎没有体现任务绩效;在周边绩效中,所采用的考核指标多为考核性的描述,而不是行为性的描述,考核时多依赖考核者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性。

3.4对考核定位的模糊与偏差

考核的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所谓考核的定位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来解决什么问题,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

大多企业绩效考核定位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考核流于形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结果不了了之;考核定位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管理目标,对考核目的的定位过于狭窄。

4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解决对策

4.1针对考核过程的主观性,主要的对策是加强管理

(1)建章建制、规范操作。实施绩效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的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对绩效管理的内容、指标、标准、程序、方法以及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运用加以明确规定。在正式开始考核活动以前,做好考核表格的设计、对员工的宣传动员和对考核人员的考核技术的培训等准备工作,在考核过程中,要始终对考核的公正性加以监督,考核结束后,要执行反馈程序,允许员工提出申诉意见,要确保考核活动规范化进行。要坚定不移地运用好绩效考核结果,使员工切实感到绩效管理带来的压力和动力以及自身行为的调节作用。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是绩效管理生命力的源泉。

(2)培养文化、营造氛围。由于员工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原因,绩效管理只有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才能得到员工的理解、支持与参与,因此,企业要注重包括绩效管理文化在内的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一种公平竞争、奖优罚劣、平等交流的良好文化氛围,消除员_厂的消极心理和各种顾虑,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从而推动绩效管理的实施。

4.2明确绩效考核定位

管理人员是企业效益的主要创造者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一格企业运行的枢纽。企业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定位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相匹配。绩效考核时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服务的,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决定了整个人力资源体系的好坏,人力资源的体系化发展需要建立与人力资源体系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体系;第二要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会采取不同的战略,人力资源为企业战略服务,同样作为人力资源体系核心的薪酬体系也应随之变化,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第三要与企业管理人员需求相匹配。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激励的一项基本手段和方法,把绩效考核的结果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发展结合起来是绩效考核的最好应用效果,这也是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所在。

4.3确定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原则

绩效考核体系应以“科学、高效、易操作”为总体设计方针,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基本原则,首先,操作简便原则。无论多么完美的考核体系,为了保证考核操作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全体员工熟知掌握,考核体系必须在操作方面尽可能简便和理解,程序上要清楚。其次,目的性原则。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要与公司的工资薪酬、培训、岗位升降等体系紧密结合,努力为公司的各项人力资源提供可靠的参考;绩效考核体系能对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控制、管理和改善,从而实现企业管理人员的自我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最后,开放性和稳定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考核体系中,一旦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其他更好的方法,可以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这些基本原则既是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改进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又是系统在以后得到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

4.4确立科学的绩效目标

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和改进全体管理人员的绩效,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的支撑,在确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时,应紧密结合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企业在制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时,应首先把企业的整体目标进行分解,把企业整体目标分解到每位管理人员,形成管理人员绩效指标,并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管理人员奖惩、培训、薪酬的依据,使每个管理人员的绩效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形成管理人员绩效目标,作为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依据,从而通过绩效考核,有效挖掘和激发管理人员的潜力,实现管理人员在企业的职业生涯发展。

4.5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该制度应该包括明确的考核流程,考核周期等。只有明确了考核制度,才能加强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

(2)建立一套有效绩效管理过程。它是以绩效计划、绩效辅助、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绩效循环过程,此循环过程要始终以相互沟通为基础,要让员工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能在具体的工作进行改进。

(3)建立一套绩效管理相配套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能力的发挥。传统的绩效考核过于形式化,其结果与薪酬、培训以及职位的调整联系不大。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明白,只要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完成组织分配的任务,就能得到满意的薪酬和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