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筑信息一体化工程管理研究

建筑信息一体化工程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推动各行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迈进的过程中,提质增效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2014年住建部在《关于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BIM技术是将传统的建筑结构二维设计方案转化为三维模型结构,能提升建筑结构的设计效率;BIM的建筑信息一体化有利于监理人员更直观、更全面地开展工程管理。

关键词:BIM;建筑信息一体化;工程管理

1工程概况

某项目一期工程用地面积为33.15万m2,总建筑面积50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40.33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9.67万m2。本工程有地上1~18层(建筑高度78.2m),地下均为1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师生活动用房、学生宿舍、食堂、教工单身宿舍、后勤及辅助用房、科研研究用房、市政配套设施(水泵房)以及道路广场、绿化、综合管廊、公用工程等配套设施。

2BIM工程管理媒介

利用BIM5D在项目上开展进度、成本及质量安全过程管理,辅助项目日常管理工作,实现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现场采集,远程查看,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信息的随时远程查阅。该工程以下列两种BIM工程管理媒介进行深度管理。

2.1深度相机

监理人员运用深度相机进行现场数据信息捕捉,数据上传至BIM云系统自动生成转换为有语义的BIM模型。最后,进行错漏碰撞,自动生成进度和质量分析报告。通过分析报告统计现场质量和进度存在的问题,逐一排查整改,提高效率,避免以往因平面图纸繁杂导致的遗漏点,造成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影响工程造价及预定节点工期。

2.2RFID(射频识别)预制件管理系统

本项目是广州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面积最大且达到A级评价标准的项目,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15.2万m2,装配率达到60%以上。该工程主要应用该系统辅助BIM5D模型,用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运输及安装,主要分为以下六个功能:

2.2.1生产下线

装配式构件厂在生产构件过程中预埋一块专属的RFID芯片,通过扫描厂家条码提供构件数据,完成第一步生成信息。

2.2.2厂家出场

预制构件生产、养护后,待需要打开工厂出库时,厂家再对RFID标签进行识别,提交出厂数据。

2.2.3入场管理

现场管理人员通过提前创建预制构件盘点计划,在构件进场后识别RFID标签,提交构件入场数据后进行规范化管理,按预定计划区域进行存放。

2.2.4工地抽检

监理人员可通过扫描识别RFID标签,对进场预制构件进行抽检,了解相关构件生产信息及使用位置,还可以提交抽检记录,留下管理痕迹。

2.2.5安装管理

在预制构件安装时通过识别RFID标签,提交记录安装时间、天气、安装过程存在的问题,提交相关数据,便于准备把控安装质量。

2.2.6溯源查询

监理人员可通过识别RFID标签,了解工地现场已安装完成的预制构件的所有信息,不需要再通过查阅纸质工程资料进行溯源,便于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3BIM工程管理实际运用

本项目应用BIM5D于工程管理中,实际操作在下列六大方面,真正形成应用BIM的建筑信息一体化的工程管理模式。

3.1利用BIM5D模型对施工关键节点进行复核、验收

监理人员通过移动APP端登录BIM5D模型,对施工关键节点、工序进行现场复核、验收。以往通过2D平面图纸验收,需要参照各专业图纸,过程繁杂,且容易出现错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BIM5D模型可以更立体直观地反应设计意图,在验收过程中极大程度地避免缺漏错误,大大地提高验收效率。

3.2利用BIM建立模型,辅助复核、审查方案可行性

通过预定方案建立BIM5D模型,可以辅助监理人员进行施工方案的复核审查。通过模拟方案现场实施过程,更直观地体现方案的可行性。对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或者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工程施工方案提前进行模拟,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方案,对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3.3利用BIM5D模型进行机电管综管理

当前机电安装工程所涉及专业众多,诸如管道排布、标高、材质、连接方式等信息较为复杂,以往通过平面图纸进行管理已不能满足该项目较快节奏的施工进度,利用BIM技术进行管线一体化管理将有效提高监理人员管理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纠纷。

3.4利用BIM模型复核设计变更,进行缺漏查验

利用BIM对工程模型进行深度检查,重点检查结构关键部位节点、重要部位设计是否全面、是否存在漏项、各构件之间碰撞检查、建筑设计是否满足使用需求等,BIM采用5D模型,视图直观,监理人员因在该环节中充分发挥BIM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3.5利用BIM辅助进度控制

通过建立5D模型,可以实现以天、周、月为时间单位,按不同的时间单位对施工进度及工序进行模拟,在虚拟的环境下检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使施工单位编制的进度计划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该进度计划的可操作性,监理人员可通过不同时间节点的模型比对,找出与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差异,来达到进度控制要求。

3.6利用BIM辅助造价控制

3.6.1决策阶段

根据已经完成的BIM模型,提取模型中的各项参数,再调用该地区人、材、机价格,可以精确的得到工程造价,也可以输出工程每平米造价,为建设单位提供准确数据,通过5D模型模拟施工过程,合理的模拟场地利用,科学的确定建设标准水平,选择适当的工艺设备,对做好投资估算的审查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在工程发包前能协助建设单位确定工程的形成、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工作,从而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

3.6.2施工过程阶段

在审批进度款等其他款项支付时:通过进度控制中的手段精确确定工程形象进度及完成工作量,可以准确的得出应支付款项的内容,从而得出应支付款项,也可以通过对比项目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便于找出项目的造价控制方面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造价控制精确度和效率。

4BIM工程管理改进方向

上述内容在运用BIM建筑信息一体化实现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与施工现场实际相结合,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4.1根据人员功效配备合理人数

采用BIM模型辅助进度控制的过程中,仅能与理想化的工程进度控制计划做对比。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因人力投入情况不符合现场实际需求而导致影响进度控制计划。若BIM模型在模拟施工的工程中可以根据工程部位的难易度,进度控制计划关键线路的人员功效进行合理配备人力。这样既能减少因人力投入过少而造成的误工,也能减少因人力投入过多而造成的窝工,更能合理进行人力造价控制。

4.2深入应用至前期场地布置

根据BIM模型进行工程前期场地布置,如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临时用电用水规划、安全文明施工场地布置、大型起重设备预留点等。通过BIM模型可以直观地进行合理性规划,有效地组织实施前期场地布置。

5结语

通过BIM的建筑信息一体化进行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行业的必然趋势,对于工程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BIM技术的兴起,为建筑工程管理拓宽了视野,通过直观化的反馈,帮助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与信息化技术进行结合,保障工作的精确程度。

参考文献

[1]王鹿平.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居舍,2019(23).

[2]李晓蓓.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与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2)

作者:黄庆辉 戴振伟 黄家浚 江楚兴 单位:广州珠江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