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园文化对学生人生价值观培养的影响

校园文化对学生人生价值观培养的影响

摘要: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熏陶作用,当前很多学校开始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把建设工作和其他的教育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育效果,对高职学校而言,应当在学生人生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校园文化在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培养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念;培养工作

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健康的校园环境中培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人生价值观培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因此,高校应当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推动校园内文化氛围建设,以此来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1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正在逐步发生转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当前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简要概述如下:①理想和信念淡薄,高职学生是社会重要的储备人才,是国家未来的支柱人才,但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高职学生丧失了远大的理想,甚至很多学生存在着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思想,从而造成了其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忽视了对社会的贡献;②“亚文化”风潮的滋长,很多高职学生追求当前流行的时尚文化,但是这些文化都严重削弱了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同时这类文化的泛滥也污染了健康的校园精神环境,严重阻碍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优良人格的塑造;③消费情节严重,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当前很多高职学生的消费观念不健康,存在着严重的攀比情节,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追求时髦的恶性循环中,通过信用卡来过度消费,整个校园弥漫着严重的消费主义情节;④群体行为缺乏规范,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缺乏集体主义的观念,有些学生游离于群体生活之外,更谈不上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这集中反映了人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缺失。

2校园文化在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培养中的策略

2.1正确把握校园文化的引导性: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当重视其人生价值观的培养,正确把握校园文化的价值观引导作用,学校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坚持体现校园文化的教育特色,把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例如,学校可以把集中体现优良品质的好人好事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认知模范典型事迹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从而逐步端正自我的人生价值观。

2.2正确把握校园文化的教育性:

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要正确把握校园文化的教育性,在校园文化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宣传内容,让学生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潜移默化中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素养,使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从而在多样中立主导,实现主旋律与多样化的有机统一,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健康发展。

2.3坚持校园文化和教育工作结合: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精神灵魂,是引导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的归属,因此校园文化构建应当和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维持两者的平衡性,实现校园文化和教育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工作模式。校园文化要注重对校风校纪的规范,通过其教育作用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同时高职学校要针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自觉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弘扬合乎时代要求的校园先进文化,努力消除各种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塑造校园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4推动网络文化建设、创新建设载体:

网络平台的兴起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学校要重视对网络平台的建设,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虚拟性来开展教育工作,同时要善于抓住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构建积极向上、趣味性十足的教育平台,并有针对性地开辟一些理论网站和健康论坛,传播优秀的校园文化内容,围绕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积极引导,牢牢把握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3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于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应当积极构建校园文化平台,正确把握校园文化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坚持校园文化和教育工作相结合,并构建完善的网络平台,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阳.当前高校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4).

[2]包有或.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4(11).

作者:李智良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