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业研究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业研究

一、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校园人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通过教育、学习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而又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是校园人在长期的‘教书、管理、服务’育人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养成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两方面。显性课程指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规范等,潜在课程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观念形态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同组织者不同角度的设计,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多样性。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广泛,包括科技创新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广泛性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从活动参与层面看,来自不同专业的各位参加者,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的不同,潜移默化中能够彼此互相影响,实现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然而创造力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广泛的作用和意义。创业能力作为能力核心,其培养实践特别需要主动性和能动性。大学生思维活跃、头脑灵敏、吸收新事物能力强,具有较高自主意识和判断能力。按照自己的思想组织并设计活动,使得想象力和创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对一个人的创业能力的最终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性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机会。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进行学习实践、能力实践等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机会和平台。这些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渠道。在学习实践方面,可以举办各种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系列活动如专业文化节、校园科技文化节等;在能力实践方面,通过举办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等等;在创新能力实践方面,可以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推动学生树立创业观念,锻炼学生面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进行科技创业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校园文化活动的协作性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较强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成功的创业者必备的重要素质。校园文化活动需要每一位同学献计献策,需要每一位同学广泛吸取他人意见。校园文化活动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无论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目的,还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竞争精神和合作态度,抑或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具体组织运行,都能让学生从中培养锻炼协作的能力。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的内在基础,为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和措施

(一)要转变工作观念,观念决定行动的最终成功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应该进一步转变观念,认真研究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树立明确的教育理念。高校应该紧紧抓住校园文化活动这一平台,开展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设有品味有水平的大学文化;让学生老师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指导同学,使活动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在校园内应该开展各种创业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诸如学术讲座、科技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意识。二是多开展创业教育专题活动。如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访问创业成功人士等等,组织并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三是多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提供条件和帮助,鼓励在校学生创业,宣传创业事迹,大力营造创业氛围,带动更多的学生勇于创业。

(三)构建良好的工作体系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至关重要。必须要构建一个有领导支持、部门联动、学生主体、教师指导、校企共建的良好的工作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建设理想的校园文化环境也是一种课程方式,是一种隐性的、潜在的课程方式。高校应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在校园的学习、生活环境等物质环境建设上,尽量体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旨和目的。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黑板报、宣传栏、墙报等宣传阵地上,尽可能地形成有利于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文环境;在学校的制度层面上,也要努力形成有利于创业能力培养的舆论、氛围和价值观念;在校园文化和心理层面上,要紧密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进行创业能力培养;在师生关系和人际关系中,要形成一种平等互动的交往关系,以便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进入创业能力培养的氛围。

三、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作用的思考

(一)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保障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学生,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才需求的目标,构建青年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氛围;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思想感召,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号召下,国家为创业提供了空前强大的政策环境支持,对于青年学生创业给予了一系列的扶持和优惠措施。对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利用网络、广播、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及时解读国家创业政策和文件,专业分析市场竞争信息、国家科技发展信息和劳动就业信息等,解答学生困惑,给予专业实践指导和咨询;通过分析典型创业故事、进行创业人物的宣传,营造积极进取、科学创新、服务社会、乐于助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兴趣和需求。

(二)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性和开放性,以强化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在传统基础教育之上,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经验,探索研究新的教育模式,制定创业人才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方案、措施。积极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改革,增加创业相关课程选择,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操作性和针对性;加大投入,设立专项活动基金,鼓励创业教育和创新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和不同需求,拓展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供学生选择锻炼。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创业故事分享、创业心得交流、创业项目推广等互动活动,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地考察学习活动,建立企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调研、管理技能培训,为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

(三)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自主创新性,强化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保证自主性,应该积极发挥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获取多领域知识,培养多方面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开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从内容到形式、从制度到管理都要打破传统化、模式化、框架化的束缚,为创新理念的涌现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机会;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当代大学生个性独立、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借助创业课程、创业计划大赛等学习活动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独特、变通、多样的创意才华;同时,依托社会、市场、企业、基地等合作平台,给学生专业的指导、咨询,提高信息加工、项目操作的实践动手技能,帮助学生了解创新评价体系,推进创新成果的转化。

作者:朱凌单位: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