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激励机制论文:大学党政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论文:大学党政激励机制

本文作者:卢飞霞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团委

激励机制调研分析

(1)激励要素组成分析。表1表明,“合理的薪酬机制”占了最重要的位置,被选择率为94%,分值高达11.92分;“合理的职称职级评聘机制”紧随其后,被选择率为87%,分值高达10.12分;排名第三的是“住房优惠政策”,被选择率为75%,分值为7.9分;后面依次是“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外出培训、挂职、继续深造的机会”“有效的考核机制”、“和谐的人际关系”、“灵活的部门内外岗位流动”、“领导的信任和授权”、“适当的荣誉和表彰”、“良好的办公环境”。相对来说,“校地间的干部流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参与科学研究”几项被选择率较低,对党政管理人员的吸引力较小。(2)对学校激励措施的满意度评价。在排列出重要性程度后,笔者要求调研对象对学校这些激励措施方面的做法作出满意度评价,以1-5分分别表示“差”、“较差”、“一般”、“较满意”、“满意”。表2显示,党政管理人员最满意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分值为4.4分;其次是“良好的办公环境”,分值为4.24分;排在第三的是“领导的信任和授权”,分值为4.15分;后面依次是适当的荣誉和表彰、参与科学研究、合理的薪酬机制、合理的职称职级评聘机制、有效的考核机制。相对来说,党政管理人员满意度较低的几项激励机制分别是“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外出培训、挂职、继续深造的机会”、“灵活的部门内外岗位流动”、“校地间的干部流动”;“住房优惠政策”等问题排名最后。调研显示,党政管理人员满意度较高的几项激励机制都是重要性相对靠后的几项,而重要性较高的激励机制则满意度较低,原因是人们往往对自己在乎的东西要求较高,对关系不大的东西要求较宽松。

高校党政管理人员激励对策研究

(1)提供合理的薪酬制度和住房政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个人必须解决生理需求后才能实施更高层次的需求激励。因此,建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和住房政策是保证党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保障,高校要灵活运用按劳分配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保证党政管理人员能获得不同层面、不同角色的经济激励。(2)提供合理的职称职务晋升制度。晋升是高校党政管理人员事业得到认可的一种激励机制,对有志于高校管理岗位的人来说,它较薪酬的激励机制更具激励意义。学校要从纵向职务上的晋升和横向职级上的晋升两条途径考虑党政管理人员的晋升,建立一整套适合高校管理岗位特点的干部职级晋升制度,让员工在一个有变化的环境中工作,让他们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实际进步的迹象。(3)提供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目标是组织对个体一种特殊的心理引力,具有积极的激励引导作用。高校党政管理各部门领导应该知人善任,为他们制定一定的目标,让他们看到工作发展的前景,从而增强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愿意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当然,设置的目标要合理不能过高,否则个体会对实现集体目标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此时的激励便会显得苍白无力。(4)提供培训、挂职、继续深造的机会。现代社会的发展使高校管理工作出现了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对党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高校将培训、挂职、深造等作为重要的激励方式来促进人员的提高和发展,并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从而提高党政管理人员的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5)提供党政干部校内外流动通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高校干部工作也是这个道理。如果经常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岗位上工作,即使责任心再强,也难免失去斗志。因此,只有干部流动起来,打通部门之间干部交流的“大动脉”,一个部门才有生气和活力。尤其是校地之间的干部流动,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往地方输送人才,这样不仅有利于高校搭建广泛的社会网络,也打通了校内干部流动的渠道,使干部队伍真正活起来、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