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英语文学翻译思维研究

英语文学翻译思维研究

摘要:传统的英语文学的翻译是根据文学本身和民族特色以及社会发展而进行的,在翻译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接受和认可度。新媒体时代,英语文学的翻译思维可以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便捷查询的功能,在海量大数据的新媒体平台上做好英语文学的翻译思维。分析认为:新媒体视域下的英语文学翻译思维具有相关联性;新媒体视域下的英语文学翻译思维需要创造性适应。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英语文学;翻译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伴随着日常的运用进入到千家万户,新媒体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媒介形态。客观地说,新媒体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一方面,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快速和便捷;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优势在于海量大数据的运用。新媒体就是媒体的融合,就是世界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新媒体视域下,英语文学也进入到了全新的时期,尤其是英语文学的翻译在新媒体视域下更是要和传统的英语文学翻译有所不同。因为新媒体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文学的融合。英语文学的产生是结合了地域差别和民族差别的,并且也有历史的烙印,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交流沟通,英语文学翻译思维也开始多元化和相关联起来。在新媒体的视域下,契合地方文学和市场需求,通过这种翻译思维翻译出来的英语文学,必然会受到大众的喜欢和接受。

一、新媒体视域下的英语文学翻译思维的相关联性

传统的英语文学翻译是根据自己文学的特色和民族的特色来进行翻译的,也是根据英语文学作品本身的写作习惯和写作风格来进行翻译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这些翻译好的文学作品在走向国际的时候,有些说话方式和语气甚至民族特色和文化是很难被外地人接受和认知的,这就很难得到世界各地的认同和理解。新媒体是时代,新媒体是快速传播的工具,也是可以迅速地把文化和地域特色一目了然知晓的,因此,在新媒体视域下,文化在融合发展,跨文化差异的英语文学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掌握世界各地的相关联性的翻译思维。也就是说,针对性的对英语文学进行翻译,是有利于世界接受的。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其关联性的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了解各地的风俗和文化特征,尽量在翻译的过程中用关联性的思维来翻译文学作品,尽最大能力让跨文化区域的读者能够了解英语文学的优势和魅力,能够明白英语文学的民族特色和英语文学作品的精髓。这种相关联性的翻译思维有很大优势的,首先,关联性可以把英语文学自有的特色和跨文化区域的特色想融合起来,可以让更多读者了解作品的表达情感;其次,关联性的翻译思维采取的方法是替代性、同质性的方法,力求把异质性的文学内容同质化,目的是让人更加便于理解和认可。新媒体视域下的英语文学翻译的思维相关联性立足是在不同的跨文化背景、跨地区特色的条件下产生的,对于关联在于相同和相近,也在于有一定联系,因此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去分析这种相近和相同,找准关联翻译的精髓,才能更好地翻译出来好的作品,才能把英语文学的精髓呈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和读者。

二、新媒体视域下的英语文学翻译思维的创造性适应

长期以来,英语文学的翻译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涉及到翻译,必然就涉及到跨时间、空间和跨地域认同。一直以来,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世界文学的宝贵财富,但是因为翻译思维带来的局限性,不能全世界的共享和享有,成为了文学发展的遗憾。英语文学作品,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早已经在世界各地深入人心,并且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和表现方式进行了传播,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新媒体视域下,会让更多的优秀的英语文学呈现在世界大众的面前,并且被大家认知和认同。对于跨区域和文化的英语翻译思维,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需要创造性的适应,创造性适应的翻译原则也是英语文学翻译思维的重点。首先,英语文学反映的是英美地区的文学意义,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坚持创造性适应的思维,必然不能够适应其他各地的思维;其次,文学的东西,是文化的体现,只有创造性的去适应各地文化,融合文化,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新媒体正好给了英语文学翻译思维创造性适应翻译的空间,以前的翻译,因为翻译的局限性,可能翻译者并不见得能了解文化和发展趋势,也就不能进行创造性的适应当地的文化。但是,新媒体便于翻译者查询翻译地的风俗特征,从翻译地区去了解社会大众的需求,紧紧的结合市场需求,为世界各地的读者带来好的英语文学作品做出努力。

三、结语

综上,英语文学的翻译思维在新媒体时代,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变化,也可以突破传统的翻译思维更好地让世界各地的读者认同和理解,让英语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精髓成为世界各地读者精神食粮,更好的奠定英语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的位置,便于世界各地的文学爱好者更好的学习和研究英语文学。

参考文献:

[1]鲍晓英,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以莫言英译作品美国译介为例,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4月.

[2]董海雅,情景喜剧幽默翻译的多元视角,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5月.

[3]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以《今日中国》的英译为个案,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5月.

[4]崔艳秋,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传播,吉林大学,2014年5月.

[5]王守宏,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11月.

作者:罗海燕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