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商务英语实用型人才培育方式探讨

商务英语实用型人才培育方式探讨

一、商务英语教学与实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恶性博弈

现阶段,从社会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反馈来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还存在严重不足,《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指出,预计未来商务人才需求量相当大。根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我国每年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仅为13万人左右,相对于庞大的外贸人才需求来讲,供给总量严重不足。[4]这两则信息告诉人们,商务人才的数量甚至质量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细究起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人才输出与企业人才输入之间的脱节,造成毕业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较低。问题的根源在于商务英语教学与实用型人才培养两者之间存在着种种恶性博弈。具体表现在:

(一)商务知识内容教学与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内容教学之间的博弈

商务英语是国际商务与英语语言的有机结合,是两门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产物,应将其归类于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的范畴。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商务英语既不是纯粹的英语语言,也不是纯粹的商务,是集“语言技能-商务知识-文化背景”三方面的综合运用。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技能性和交际性。“商务英语专业与普通英语专业的最大差异性体现在它‘双重知识’与‘双重技能’的复合。所谓‘双重知识’是指语言知识(包括词汇知识、翻译知识、语言学知识等)与商务知识(包括管理学知识、经济学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国际商务/贸易知识、国际商法知识、市场学知识等);‘双重技能’是指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与国际商务技能(主题演讲技能、商务谈判技能、团队工作技能、跨文化交际技能等)。”[5]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商务知识内容与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内容教学究竟应该偏重,还是两者平分秋色?这一直是英语语言教学者和商务知识教学者同样面临的尴尬和选择难题。商务英语的界定和学科属性决定了其跨学科特点。无论是“商务+英语’还是”英语+商务”,它都是一个“混血儿”学科?二者孰轻孰重?谁是主要矛盾、谁为次要矛盾?学科交叉程度如何?种种问题对该学科的教学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6]此外,商务知识内容教学与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内容教学的分配比重,关乎到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改革、教师资源、教学模式、学生商务能力和英语语言水平等一系列问题。

(二)单一师资与“双栖”师资需求之间的博弈

从学生方面看,无论是从企业人才需求,还是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天职来说,其能力水平急需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具备综合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是该专业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掌握的技能和必备的素质。但由于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脱离社会需求,仍然沿袭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及对知识的消化程度;课堂教学重视理论与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大多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论,缺乏具体的英语商务实践活动,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及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教师方面看,商务英语是培养“英语专业知识+商务知识+综合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那么,该学科的授课教师就应该是复合型教师。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具有“英语+商务”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普遍较低,英语语言专业出身的教师自身对于商务知识并不能达到精通的程度。单靠自学获取零星的商务知识,缺乏商务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各高校严重缺乏具有企业背景的“双栖”师资力量。教学过程仅限于从理论到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教学效果必然参差不齐。因此加强师资建设是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商务专业知识教学的博通与专精之间的博弈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都比较杂乱,归纳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像五味瓶,什么都涉及一点,比如翻译、写作、综合英语、英美文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物流、基础会计、酒店管理等等;一种是对半分,一半是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内容教学,如:高级英语、英美文学、语言学、修辞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口语、听力、第二外语等等,一半就是商务知识内容教学,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国际经济学等等,凡带上“国际”二字的都被认为与商务和英语挂钩了。如果按照相关专业要求,学完以上课程需要花十年左右的时间。然而高职院校要让学生在三四年里学完这些课程,可想而知就都只能是蜻蜓点水了。到头来学生哪个方向都是模棱两可。本来想培养一批通才,但结果是毕业生哪个行业都无法胜任。鉴于商务英语界定的弹性,在有限的大学三四年时间里,要做到成为一个商务全才是不可能的。因此,各高校应该把商务专业知识的博通教学定为基础,突出一个或两个左右领域的专精定为方向。[7]这样才可能真正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具有商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四)“应试”教育与“应实”教育之间的博弈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传统的应试教育,因而导致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僵化,甚至是部分内容脱离实际。各高校仍然在过分强调大学英语CET4/6级和TME4/8级考试,并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决定是否获取学位,这无疑对商务英语的专业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在课程设置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大部分学校只注重按部就班,习惯性单向强压式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普遍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经验。此外还有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测评机制的改革等也急需加强,以上种种的相对滞后性决定了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论和实践同步发展,形成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现象。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需要培养的是能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直接进行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如果一味采取封闭的“应试”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现今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国际认可的商务认证体系和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获得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二、商务英语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策分析

上述商务英语教学与实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博弈皆由商务英语这个独特的学科属性而决定。如何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要使博弈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即培养出市场所需的商务英语实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的目标定位、科学的复合型课程体系是商务英语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

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是借用英语这个沟通媒介,让学生熟知并掌握商务活动中的一些基本规则。毕竟,“商务活动是一个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对象,简单地搬用书本理论或是纸上谈兵不能够胜任瞬息万变的商务运作。”[8]因此,高校对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一定要明确,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不仅仅是ESP语言问题,而且是语言、商务及其复合建设的问题。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应该明确以“商务操作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事业拓展+创新能力”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与普通英语语言学科相比,商务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应该体现出其特殊性。从博弈论角度来看,由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背离,课程改革呈现出一种“囚徒困境”的博弈。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提高各博弈主体的理性水平,建立选择性激励机制。首先强化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建立“以基础课为核心,方向课为特色,必修课、选修课与任选课有机结合,社会实践、工作实训相互促进”的商务英语实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要优化课程体系,还需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目的出发,既强调专业知识,也要强调专业技能。在这种理念下,合理分配学分和学时数,注重各学科间的相关知识的合理比例。教学内容要紧跟时展的步伐,既要吸收国外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精髓和特色,也要纳入中国元素和特色,对现有的教学内容不断革新和完善,从整体上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规范和整合。为了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模式必须遵循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充分开展调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对于未来就业的需求,然后结合学校的具体的情况,设置合理的课程,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最终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

(二)复合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教师是商务英语专业和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复合型的特点又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改善商务英语师资结构是我国各高校面临的当务之急。具体可采取以下做法:1)多渠道招聘引进优秀的商务人才进入到教师队伍。2)重视中青年教师的专业进修、培训,将中青年骨干教师送到国内外专门机构或高等学府进修,提高专业素质。3)与相关企业联合,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实践经验。同时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到学校来兼职,提供专门指导。4)建立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进专业和课程的改革与发展。5)构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构建团队知识结构,提升商务英语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创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际上商务英语和英语商务的学科建设经验,跨文化能力已作为国外很多学校学科发展的重点,跨文化系列课程被设为必修课,语言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则是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支撑。我国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9]。”由于商务活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因此,跨文化沟通能力应该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关键素质来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使用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等,提高综合素质,能够与来自世界各个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进行恰当的交际。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外来文化的了解和吸收,特别是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文化禁忌、商务交往和谈判礼仪等,以便将来更好地进行商务活动。

(四)强化实践教学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

商务英语知识习得的过程是一个个体心智认知和社会环境互动博弈的过程。由于受环境限制较大,学生学到的商科知识相对片面、肤浅。商务英语教学必须发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使教学达到优化均衡,且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有效地运用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除扎实的基本功外,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商务方面的实际应用。实践教学这一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热身活动”应该始终伴随在课堂内外,学校和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活学活用的机会,将“教、学、用”融为一体。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项目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创业和创新能力。各高校还可采取岗位综合技能实训和职业资质实训等模式,与企业和公司签订专业实训协议,实行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训相结合[10],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提高其就业能力。

(五)动态型教学模式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既然商务英语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直接指向社会所需,商务英语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一个不断扩张的知识网络。为了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达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最佳对接,教学模式就必须与时俱进,动态发展。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商务知识、商务动态、商务政策、商务谈判等信息。商务英语专业只有把创新思维放在首位,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措施去面对未来,迎接挑战,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但同时在合格检验上需要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质量测评体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教师的运用感受来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11]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艰难但又必然的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共同努力。此外,各高校要不断梳理、检视、反思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2],确保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满足时代对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虽然教学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但博弈的结果大相径庭。在商务英语教学的博弈中,处于有利地位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完成职业角色,需要不断地、尽可能多地掌握学习者的相关信息,探索解决商务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同时,对在博弈中不占有利地位的学习者,教师要主动传授其学习策略,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情感,引导其多了解自身及社会需求信息等,从而建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中一种动态、合作和完全信息博弈的局面,最终避免恶性博弈,实现博弈的均衡和双赢。

作者:钟玲俐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