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务谈判课程

商务谈判课程范文精选

商务谈判课程

商务谈判课程范文第1篇

(一)职业行为和思维模式上的差异

首先,就业方式上对于职业目标的强烈自我意识和自我责任感;其次,自身的能力和足够的努力成为改变职业地位的途径;再次,个人在失去组织保障后需要更多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随着职业心理契约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中国人的职业流动方式呈现多样化,职业的成功标准定位变化为强调职业心理成就感;最后,新的职业种类层出不穷,为中国人提供了更多新的职业发展机遇。

(二)商务礼仪上的差异

商务谈判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谈判准备阶段,即确定谈判对方的人员构成,制定谈判目标和计划策略以及进行谈判模拟演练等。由于端庄的仪态和整洁的穿着能体现出谈判者的良好素质,因此,细致认真的日本人总是经过再三确认以尽力做到完美。其次是谈判接触阶段,中日谈判双方都十分重视谈判接触时的第一印象,一般而言,谈判双方先互相进行自我介绍并交换名片,再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沟通,以拉近感情、制造出轻松友好的谈话氛围。这一阶段是中方在谈判上能否取得日方信任的重要阶段。再次是谈判的实质性阶段,主要内容有报价、还价、磋商、解决矛盾及处理冷场等。该阶段非常考验双方谈判者的思维反应和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双方既需要据理力争又需要保持风度。在此期间,日方人员常会利用沉默、迂回决断等技巧试图将谈判对象引导入自己观点的方向并最终说服。日本人以谈判中的耐心而出名,充分表现出他们考虑周全、有条不紊及判断谨慎的思维特点,所以,他们总能打败急于求成的西方商人,从而赢得更多的利润。

综上所述可知,日方人员有着集体决策的习惯,他们认为信任重于合同,讲究商务礼仪,在含糊其辞的同时又格外谨慎和耐心;相较之下,不同于日本团队的集体承担风险,中方多由负责者来直接决定并给予答复,中方人员在谈判的组织形式上较为随意,谈判中的态度强硬且表达直接,通常采取轮回式和变通式之间的中国式时间观,倾向于选用先确定谈判整体框架再进入细节的协议方式。总之,差异会使得中日双方在商务谈判的目标设计、风格定位、时间观念、协议方式以及风险承担等方面产生形式上的冲突,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进展和结果。

二、将非言语因素引入课程的必要性

教师可以在商务洽谈课程中教给学生掌握非言语技巧,从而帮助他们在学习和实际模拟练习中认识并体会到其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影响。

(一)对谈判议程的控制

谈判者因国家不同展现出各异的谈判风格,比如东方的商务人士习惯采取横向全面的展开式谈判方式,而西方人偏好纵向谈判方式,即逐一解决谈判中涉及到的具体问题。

(二)谈判沟通和磋商进程

非语言因素会对语言沟通产生潜在的影响,甚至造成较大的误解,而商务谈判的成败往往由细节来决定,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强调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三)谈判结果与合作实现

不同国家的谈判者对于合同与契约的认知因非语言因素而不同,如亚洲谈判者尤其是中国人,关系和人情的分量有时会超过契约和规则,谈判中只要能达成大概的合作意向和框架,其他的合作细节一般都可以再商量;欧美人则视契约与合同为一切,一旦签订就没有回旋的余地,如果违反就必须按照相应的法规进行经济赔偿。

综上,语言表达固然重要,但是很多国际商务谈判的僵局正是由沟通不畅所引起,而熟练运用非语言因素能够在商务谈判中辅助弥补交流中的障碍,促成双赢的谈判结果。

三、关于日语商务洽谈课程的有效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从课程的目标定位来看,日语商务洽谈课程应在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把商务日语教学与研究日本文化恰当结合,在提高学生日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进行非言语因素的教学]。具体可以从学生对商务谈判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谈判策略的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礼仪表现能力等几个方面实施,制定出完整且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另外,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的外语训练中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同时立足于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并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根据日语商务洽谈课程典型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笔者认为,开展多样、灵活、个性化的教学十分必要,教学中可以按照“输入-消化-输出”的步骤使语言信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循环而得以深化和拓展;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一点用一点”的原则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在创造力。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模拟法是商务日语洽谈课程中一个较好的实训方法,其中包括由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谈判角色的全景模拟法,以学生模拟谈判人员和相关参与者召开讨论会的形式,实践常用于小型常规性谈判的相关措施。另外,还有包括打电话、接待以及产品介绍等不同场景在内的情景教学法,每个学生都能交替体验谈判全程细节的角色扮演法,分组完成任务并互相评估的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然而,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应该以语言的实际运用为出发点,通过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加大实训力度、完善教学模式等途径,让学生掌握商务谈判的谈判技巧。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

教学的开展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教师可以将模拟谈判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第一是组建公司,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分派首席代表、助手、技术员和采购人员等谈判模拟角色;教师向学生明确谈判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前期调研来制定有效的谈判方案。

第二,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正式谈判中需要采用的策略和技巧进行研讨,让学生熟悉谈判各阶段的重点并分别练习,然后拟定计划、完成报告书并准备好谈判所需的相关资料。

商务谈判课程范文第2篇

(一)缺少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口译教材目前的口译教材,基本上是本科生所使用的教材。适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口译教材,主要有外研社的《商务现场口译》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世纪商务英语口译教程》。上述两种教材在内容上,虽然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与水平,但在有的方面与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相距甚远,在“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目标”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缺乏实用性。

(二)口译课学时少,学生实践的机会欠缺高职院校的学制短,有的学校安排将近一年的校外实习,实际在校上课时间只有两年。口译课有的学校只开设一学期,每学期16周课,一学期32学时。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在几十人一个班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在90分钟的有限时间里,效果可想而知。而口译课程是需要大量实践来完成的,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学生自己课外不抓紧时间大量练习,口译教师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三)能够进行口译教学的教师缺乏由于我国口译教学起步较晚,从事口译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他们大学毕业直接登上讲台,缺少教学经验,更没有企业实践经历。教师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口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况且班级学生多,上课学时数有限,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来实现口译教学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四)口译教学形式单调,方法单一教师上口译课是给学生讲口译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口译实践。而许多口译课教学仍然采用教师说汉语,学生翻译成英语;或者教师播放汉语录音,学生翻译,最后教师点评的陈旧模式。课堂学生人数多、时间短,课堂上学生开口说话的时间就更少,记录正确答案反而是学生唯一的目标了。在信息化时代,教学设计和教学媒体没能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实践。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语言上的充分锻炼。因此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堂教学中,实行“项目驱动”下的合作式口译课程教学。也就是以项目为依托,把教学过程采用几个项目来完成,在方案设计上采用项目教学的模式,然后让学生以合作方式的方式进行口译实践,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口译技能,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保证。

二、以项目为依托,改进口译教学

(一)选择适合学生口译教学的内容,确定具体项目,自编教材讲义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口译技能训练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英语基础,还要具备较高的汉英双语理解和表达能力。高职院校的口译课是一门高技能的实践课程,在选材上既要考虑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英语水平,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尽量避免太难、太深的内容。口译材料的准备要有背景知识介绍,并结合课堂所授技能和真实口译对学生进行课上口译训练。要“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开发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内容从典型的工作任务出发,包括对外贸易过程中不同场景的口译训练。根据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模块,以一个完整的外贸业务流程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欢迎外宾、参观工厂及介绍产品、商务谈判、商务宴请、安排旅游、欢送外宾等。教学内容模块包括:模块一:欢迎外宾(接机、酒店入住、行程安排)模块二:参观工厂及介绍产品(参观并介绍产品性能、特点、功能等)模块三:商务谈判(就产品的价格、付款条件、包装、运输等事宜进行谈判并签订合同)模块四:商务宴请(致欢迎词及祝酒词)模块五:安排旅游(制订旅游行程及介绍地方特色)模块六:欢送外宾(表达进一步合作并赠送礼品)以第三模块———商务谈判项目模块为例,课堂教学设计如下:教学任务:模拟实践情景与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地点:酒店咖啡厅人物:外贸业务经理、商务客户教学目标:①掌握商务谈判用语;②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商务谈判③在真实的情景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口译现场翻译能力。教学要求:①能够就产品的价格、付款条件、包装、运输等事宜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②掌握外贸业务工作流程。教学内容及步骤:

1.参观工厂,介绍公司,让外宾了解公司产品并介绍公司最新产品。

2.进行商务谈判,就产品的价格、付款条件、包装、运输等事宜与外宾进行谈判,表达愿意与对方进行合作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组有三名学生,其中两名学生进行对话,有汉语对话,英语对话,另外一名学生扮演口译员。训练之前,教师要安排好各自的角色、对话的内容及场景,这样学生由于事先了解一些所要进行口译的情景,做起口译来就会轻松自如。另外教师在进行口译训练中,还要进行角色互换,这样做对话的学生也有机会实践口译技能。在课堂训练中,扮演的角色都是熟悉的同学,完全没有紧张情绪,学生能够轻松完成口语训练。口译教学课堂应该选择多功能翻译实训室。因为该实训室采用了先进的同声传译训练系统,每位学生都戴耳机进行训练,对于学生对话内容,每位学生能够很清楚地听到,并对所听内容做好记录。另外,该训练系统还可以将训练的过程进行录音,使学生产生现场口译训练的感觉,还能进行查漏补缺,以便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

(二)教学方法第一,授课前的准备。任课教师在进行每个教学模块教学前,首先把本模块能够用得到的常用的词汇,专业术语,及相关表达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英语知识,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了解该项目的内容,任课教师还要给出几篇与本项目有关的英语对话。在进行实践教学前,教师有必要事先检查学生对已给的词汇,专业术语,及相关表达方式,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这些内容,并引导学生就教学内容在课外收集该项目的材料,编写对话。第二,课上演练。课上演练是指学生就事先准备好的对话进行实践,同时要求另外一名同学就他们的对话进行现场口译。这样在有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商务现场口译,显然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学生的口译技能也得到提高。另外,操练过程是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的,使学生体验到了现场真实感。

(三)教师归纳总结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在认真观看聆听其他同学的表演,并针对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在纠错时加以改正。在表演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进行提问,其目的是看其他同学是否认真听讲,发现哪些地方学生没有弄清楚,并给出自己的观点。使每次总结,学生都能得到知识的提升,并对学生口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再作一次强调,加深记忆。

商务谈判课程范文第3篇

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现代营销原理,掌握较完整的营销实务和营销技能,具有开拓市场的营销策划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考核方式,总是老师先上完理论课,然后再由老师出试题让学生统一闭卷考试。这种方式的考试,只能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不能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就出现了一些学生考分很高,但是动手能力却很差的现象,毕业后,这部分“好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很多工作不会做,甚至连最普通的谈判协议书都不会拟订。

使他们刚到工作岗位不久就被单位解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那么如何解决存在的毕业生高分低能的问题,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深化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以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在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一点看法。

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用不同考核方式本人这个学期担任了《市场营销专业》两个年级的两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一年级担任了《现代营销学》原理课的教学,二年级担任了《商务谈判》技能课的教学。这两门课程都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我认为不同的年级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因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设专业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刚开始,因此对他们考核的侧重点不同,要求可以低一些。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开了多门的专业课,侧重点应该放在综合能力的考核上,要求可以高一些。我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的课程采取了不同的考核方式。

二、《现代营销学》原理课主要采取的考核方式一年级学生,主要要求他们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知识,锻炼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具体采取方法如下:

(一)把课堂讨论作为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指标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主要采取了案例教学法。而课堂讨论则是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通常的做法是将选编好的案例印发给学生,并适当做好布置阅读等工作,让学生事先独立做好参与讨论的准备。讨论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在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讨论,各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全过程从旁参与,有针对性地开展启发引导等教学工作。对有争议的问题,有意识组织或引导学生辩论,在辩论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课堂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的表现给予发言的学生评定成绩,并且要求在学期结束前,每个学生都要写一篇关于案例分析的总结报告,要求字数在1500—2000字左右。该报告也要评定成绩,课堂讨论的成绩和案例分析总结报告的成绩,占期考成绩的30%。每章内容讲授完以后,几乎都要进行一次课堂讨论,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言,如果一次都不发言,那么这部分的成绩就没有了。

(二)通过个人练习作为考核学生的一个指标将一些案例资料发给学生作个人练习,要求学生针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最后写出书面分析报告,教师通过对报告的审阅和批改,了解并评判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的成绩占期末考核成绩的10%。

(三)通过期末的闭卷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的一个指标通过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方法、手段和策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二年级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这项考核占期末考核的60%。

三、《商务谈判》技能课的考核方式商务谈判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引进案例教学法外,还特别引进了模拟谈判,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并以此作为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此成绩占期末考核的50%,闭卷占50%,主要考核一些理论知识。现就模拟谈判的考核作一个介绍。超级秘书网

模拟谈判的操作程序如下:

(一)模拟谈判小组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六组或八组,形成对等的三个或四个谈判谈判桌。

(二)模拟的内容由每个对等的谈判小组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确定和模拟两个企业,要求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概括性的说明,并形成文字材料。并打印成文。设计力求接近实际,尽可能地使背景公司的材料与当前企业的实际相符。

(三)模拟谈判的准备由各谈判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各小组的成员在谈判前做好谈判方案、实施计划及谈判协议书的拟定,并在计划书中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及在模拟谈判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明确谁是主场谈判,谁是客场谈判。这些材料都要求学生自己打印成文。

(四)进行正式的模拟谈判按规定和要求随堂进行正式的模拟谈判。每一组谈判结束后,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对他们进行评议,提出优点和缺点。并参与讨论。通过讨论,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克服短处,以提高自己小组的谈判水平。

(五)模拟谈判的考核的评定标准1背景公司的材料占(10分)2谈判方案、计划制定占(15分)3谈判协议书的拟定占(10分)、4谈判的过程占(65分)其中:准备工作占(10分)、开局占(5分)、策略及技巧的运用占(20分)、角色的投入占(10分)、小组成员的合作(10分)、谈判的结果占(10分)5东道主加分(5分)

商务谈判课程范文第4篇

1.1突破“标准答案”的限制

工商管理专业英语不同于大学基础英语。后者主要针对于基本词汇,日常用语等方面做基础性训练,强调对基本语法语序词汇等学习。而专业英语应该更偏重与对专业领域的适用性,培养其专业技能。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更要为学生在日后商业管理活动中的沟通奠定基础。在真实的商务世界,没有一成不变或者唯一正确的答案,因此本课程也应该贴合实际,更加注重在具体商业环境中的实际运用而非单一模式化传递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质疑以及创新的观念,不能否决学生的见解,而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更合适的答案。在讨论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发挥空间,鼓励其积极探索各种可能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适合实际情况,即可以为“适用”答案,从而打破“标准答案”的简单衡量尺度。

1.2注重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多文化沟通贯彻了全球化经济的各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英语的课程设计中也应当穿插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环境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单纯课文翻译及词汇讲解的情况下学生仅仅掌握了正确的语法用词以应对考试,但无法真正做到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英语。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大跨国企业均将多元文化发展提上战略地位,企业文化中也倡导跨国文化交流及开放式氛围的构建。为此,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入多元文化教学。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应适当进行文化知识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文化意识,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及共性,以及在现实使用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英语课程的教学配合多元文化的解析,让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管理专业英语的内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开放式的课堂氛围,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2.1案例讨论教学方式

在管理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多采用案例教学方式,特别是结合本章节的主题进行案例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在国外工商管理众多实例中挑选经典案例,以案例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英语对案例的代表性问题进行讨论发言,老师在旁边对语言使用予以纠正指导,同时对管理相关知识进行启发式教育,促使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相关章节的关键知识点。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要点提取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2情景模拟教学方式

在某些管理教学章节,特别是特殊情景的管理知识点解析时可以采取模拟情景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克服英语怯场等问题。比如在讲述人力资源管理章节中的招聘面试环节,可以由学生分组,分别扮演面试官及应聘人员,将课堂模拟为公司面试现场。教师作为第三方人员,一般不参与模拟现场的角色,在模拟结束后对各角色进行点评及对人力资源相关英语知识点进行总结。在面试模拟过程中,作为面试官的学生必须按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及岗位要求,自己准备面试问题及面试步骤,最后,面试小组选出应聘成功人选,并进行评选理由陈述;作为应聘人员的学生必须按面试官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回答,并且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清晰。在整个面试环节要求学生均用英语来进行答与问,如果遇到无法正确表达的情况,可先用中文表达,由教师从旁进行英文辅助。再比如学习管理沟通章节,可以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能是客户、同事、合作伙伴、上司等等,由学生共同参与特定商业活动,教师要安排相关活动内容,设计多方沟通环节,由学生代表的角色间进行信息传递,最后完成整个商业活动。教师通过此类模拟练习来帮助学生培养专业英语的语感,提高英语实际表达能力,以及增强英语表达的自信心。

2.3主题辩论教学方式

商业实践中有许多现实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切合真实商贸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安排主题辩论,引导学生由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解决问题。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后期阶段,结合前期所学的管理知识,可在实践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有兴趣的并且能有较多认识的主题进行辩论。教师首先安排管理类相关主题,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准备论点论据。在课堂辩论时间中,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英语引导双方的辩论的方向,并对学生的英语表述给予指导,使学生在整个辩论过程中自觉使用专业英语陈述观点反驳对方,从而锻炼学生的英语辩论能力。更进一步,主题辩论可以延变为商务谈判。商务谈判是商务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模拟商务谈判,使学生了解熟悉商务谈判的流程、技巧和表达方式,在商务实践中提高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课程设计后期教学中,可以在对学期知识总结的基础上,模拟商务谈判的环境。在商务谈判环节中学生分组,分别代表对立两方公司,进行相关主题的商务谈判。由教师设定基本信息、角色和主题,学生负责资料收集、谈判论据准备等工作。最后由老师点评双方学生在谈判中的专业英语的表达,谈判技巧使用及管理知识的运用。

3结语

商务谈判课程范文第5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人才似乎总是紧缺,但现实生活中,却存在一些令人难解的困惑,一是大量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或工作后对岗位不适应;二是在参加营销工作后,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迷惑不清,要么难以在营销业中取得好成绩,要么最终被职场淘汰。导致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职场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高校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营销人才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众多高校、学者和国家职业资格(以高级营销员为例)对大专及本科营销专业人才能力所规定的标准体系有所不同,但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①中文能力:能用普通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具备各种公文写作能力;能够写作简单的新闻稿。②外语能力:学好英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掌握商务英语,能用英语和别人进行口头交流和开展业务。二是良好的社会交往与团队合作能力。三是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应用能力,取得计算机二级证以上证书。四是公关礼仪能力。能独立地进行各种公关策划活动;能利用一定的方法,与媒体保持适当的联系;会塑造自己的内外形象,懂得商业礼仪。五是专业能力。①商业谈判能力:能分析谈判僵局的类别和成因,运用策略和技巧突破谈判僵局;能正确分析、控制和回避各种商业风险、合同纠纷,并通过各种办法加以解决。②法规运用能力:熟悉常用的各种经济法规,能按要求订立合法合同。③销售能力:能妥善应付突发事件;能根据顾客心态选择恰当的推销方式;能建立顾客让渡价值体系。④市场调研能力:具备搜集信息、分析市场机会,掌握市场预测的内容、方法并加以运用。⑤市场策划与促销能力:能够制定销售策划、促进方案并加以组织实施。⑥营销相关的组织管理能力:协助进行连锁店和特许经营管理;能进行商品分类、简单的理化检验及运输包装管理;运用激励的基本方法对下属进行激励等的管理能力。⑦熟悉外贸业务,能独立开展各种外贸业务。

上述能力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能力要求力求全面,但缺乏核心、重点能力的确定。比如,商务谈判应该是核心能力,营销技巧、经济法规等的把握和利用、商业风险的回避、良好语言能力乃至公关礼仪等都应该围绕谈判能力来建构。②能力体系出现偏离现代商业环境的情形。在情感化和个性化日益凸现的商业背景下,亲和力、沟通能力、团队凝聚能力等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能力体系恰恰缺乏或淡化这些方面。③现有的能力体系中,定性的描述过于抽象、宽泛,没有相应的定量指标与之匹配。造成能力培养的伸缩性和随意性过大,从而使培养者和被培养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能“浑水摸鱼”。参照前面所述的能力体系,毕业生似乎都懂,但又似乎都不是很懂。致使学生毕业后在就业或职场上往往以某些方面的能力缺失而失利。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

高校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进行。一是通过理论课程教学,进行知识的构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二是计算机应用操作和专业实训、实习。三是外语、计算机和营销等方面资格考试的培训学习。从培养过程来看,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知识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知识建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①课程体系力求全面,但重点不集中,基础知识过于宽泛。比如会计基础、管理学基础、国际贸易、财税、统计、经济数学等与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等几乎处于同等的位置。要求学生构建的知识中,有相当的部分是在工作中应用很少,或基本不适用。而一些重点知识却没有得到强化。②知识重复现象明显。有些内容在三门甚至五门的课程中都有重复。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在营销专业课程中几门课程都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来讲解,虽然该内容老师讲解都很认真,但听到第三遍后,学生就感到无味,影响了学习质量。其他诸如市场营销外部环境、管理知识等也在许多课程中有重复。知识重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格考试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营销员(师)资格考试的培训内容重复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40%以上的知识点。③知识老化,偏离实践倾向严重。首先,各门课中的案例及统计数字已经很过时,现在是2006年了,但教材中用的许多例子和统计数字是上个世纪的。有些例子在当时具有典型代表性,但已经不符合当前的实践发展趋势了。其次,书上的许多知识点与实践脱节。比如,消费市场作为整体来分析购买者行为已经不符合市场的发展和变化,现阶段消费市场已经进一步发展为大件耐用品、一般消费用品、快速消费品等市场,而且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性。再比如,产品组合这个术语在我国企业乃至官方的产品分析报告中均称产品结构,但教材中长期全搬西方的知识体系,没有按照中国实际进行知识改造。④教师教学过于依赖课本,不注意从最新的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成熟,导致市场营销新动态和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向课本的同时,更要面向实践。但许多教师照本宣读的倾向比较严重。⑤仍以应试考试为主,把学生的精力大量集中到应试上面。

(二)实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学生的重点能力和基础素质缺乏强化训练。语言、计算机、沟通、礼仪交往能力等是营销专业的重点能力和基础素养,但高校主要停留在书面和应试教育的层次上,没有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比如,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的时间过少,学生没有像模特那样进行礼仪的实战培训。②专业能力方面的实训、实习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一是没有围绕核心和重点能力进行实训。比如,许多院校在营销实习、实训中要么要求学生进行较大的营销策划,要么只是发发调查表。前者要求过高,后者要求则偏低。二是实训、实习基地单一,或层次低,学生的营销能力到不到训练和拓展。一些院校把学生几次送到超市去做营业员,或者到单一的物资公司进行集中实训。超市和物资公司甚至把一些男生当作搬运工使用。这样的实训显然偏离了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三是全国高校具有过硬的校内市场营销实训场所和设施的高校不多,比如心理训练、模拟谈判、供实习的商业公司等都缺乏或没有特色。四是缺乏双师型教师的指导,学生的知识应用和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缺少深度。

三、改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要将营销专业学生培养成职场上的“畅销品”,作为“产品”的制造者———高校必须采取系统的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须对营销人才的能力体系进行动态的审视,并制定出符合岗位群需要的能力标准第一,应从能力体系中划分出核心能力、重点能力和基础素质。对于营销专业来说,商务谈判和市场调研是核心能力,语言、计算机应用、消费心理知识及合同法知识等方面的应用能力是重点能力,管理、礼仪、沟通、亲和力及商品识能力则是基础素质。第二,能力标准的制定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使教师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标准,实现培养目标。

(二)必须对知识建构作较大的改进第一,课程体系要突出重点。建立起围绕核心能力、重点能力和基础素质的新课程体系,可以把管理基础、会计基础、统计基础、对外贸易、财税、经济数学等课程合并为综合管理基础;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综合为思想道德,但可以分单元教学。对于市场营销、商务谈判、消费心理(行为)、市场研判、公关礼仪、外语、计算机应用、口才(含沟通学)与写作等课程,则进一步充实内容,并做到全而不烂。第二,减少相同知识的重复学习和考查。一是对课程间的重复内容进行整合,比如,对需要层次理论、市场环境、市场调查、预测、管理基础、市场的分类等方面重复的知识进行全面整合。二是课程教学与资格考试培训内容整合后,由同一位教师进行同步讲授。三是课程考试与资格考试的知识点尽量减少重复。第三,紧贴实践,及时更新教材内容。须对近几年来的营销实践进行理论剖析,这样便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消化。同时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实践的发展变化,对书本的相关术语和知识体系作适当的改进,使书本知识与实践一致。第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及时地将实践中出现的营销新观念、新策略介绍给学生。第五,在学习和掌握够用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从应试为主转为培养基础素养和能力为主的轨道上来。超级秘书网

(三)必须着力改善能力的培养过程高校须按照提高基础素质、强化重点能力,进而塑造核心能力的要求对市场营销人才进行培养。一是应对重点能力和基础素质进行强化训练。增加计算机的上机训练时间,口头语言、公关礼仪等须进行专业化标准的实际操练。二是在专业实训、实习中必须对学生的商务谈判、市场调研等核心能力进行打造。通过与各商务公司的共赢合作,建立档次较高的多层次校外实习基地。根据学生的专长、个性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散到不同的商业公司进行实训。培训过程中注重塑造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素质。同时高校须增加相应的投入加快模拟谈判室、学生实习的商务公司、电子商务操作室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三是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训,必须有专职的双师型教师或肩负责任的职业经理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向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

[2]翟方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

[3]刘国柱.整合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5,(2).

[4]姚礼萍.对市场营销写作论文专业课程整合改革的探讨[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5]张景顺.市场营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