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想政治网络环境论文

思想政治网络环境论文

一、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环境使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严峻挑战互联网起源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他们在网上多是鼓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和自由等政治主张,宣传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生活方式。大量缺乏控制和过滤的信息、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汇聚交织于互联网,这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极易造成价值观的倾斜和道德判断力的减弱,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正面导向功能。

(二)网络环境对教师信息主导地位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获得了无限的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关的知识,针对不同的事件或现象,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网络上获取的知识量与信息量有时甚至超过了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的主导地位日益受到挑战。

(三)网络环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挑战。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更具开放性,更加强调自主性学习。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获取学习资料为19.65%,64.38%的学生上网“不定时”,有20.04%的学生能够做到网络与学习“相得益彰”,79.96%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受到了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环境信息丰富多样,对学生来说有时真假难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精力,要真正让他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比较难。

(四)网络环境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从教学要素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学生、教材”三大要素,变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大要素。师生面对的不仅仅是双方,而是图象和声音、课程的教材多样化。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本着以“教”为中心的“授一受”知识教学理念,变成了网络环境下以“学”为中心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独占有限的教学资源,变成了网络环境下师生共享无限的教学资源。信息传递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辐射教学模式,变成了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多向交流的空间。

二、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创新的路径选择与策略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其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目的规定任务,任务体现目的。这一过程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思想政治认识如何提高,以及如何转化为相应的思想道德品行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人知、情、信、意、行五个要素均衡发展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围绕基本问题来体现课程目标和任务,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可能路径

第一,以分析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来求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讲理论,教学目标是要使大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能够对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网络环境下,学生是认知主体、自主知识的建构者,获取知识的途径众多并且便捷。学习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的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便捷的通讯方式,如利用电子邮件咨询的思想政治教师或专家,到相关的论坛、BBS发帖子寻求帮助等等。所以,课堂教学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应先选择一个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来引出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再通过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内在联系,把运用理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现实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时,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否允许任何人都能信仰宗教,作为切入点,指出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再指出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虚幻的、失真的、颠倒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得出结论,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必须以追求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为己任。这就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有问题意识,才能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

第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来表达情感、锻炼意志。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有无,与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海量、多态的网络信息带来了大量的未知问题,极大地刺激着学生的好奇心。但繁杂的信息内容极易把人的注意力转向感官刺激本身,学生对这些现象后面所隐含的内涵价值与本质精神往往被忽略。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育人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原则和规范去理解、评价周围环境中的人和事物,把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好奇心转化为内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享用发展体验中,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真正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任务,自觉克服影响学习的困难和障碍,有意识地监控自我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针对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和再生信息知识。这样学生对事物本质才能进行探究,对事物价值的判断、目的意义才能正确把握,才能从中掌握知识、技能以及培育阐明、解决问题的认知内驱动力。如在《倡导低碳生活》的教学中,何谓低碳生活?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是因为气候变暖吗?造成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世界各国在国际气候大会上对限制碳的排放量喋喋不休,问题的实质又是什么?对气候变暖原因的探索是求真的科学研究,倡导低碳生活是人类的求善活动。严格限制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是为全球争取生存和发展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知识的真、善的价值中,通过与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意义重建,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第三,以问题设计为备课重点来传播信念,付诸行动。无论是从现实问题出发来讲理论,还是以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问题如何来把握,如何把问题设计好。有别于传统教材的顺序呈现形式,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是以超链接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围绕同一问题,借助网络信息,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视角,整理和取舍所广泛接触的不同观点,随着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思维愈向着深刻性、独立性、科学性方面进一步发展,便愈加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找问题,援用不同理论来辨析,在理论的碰撞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成果来解决问题。好的问题有理论含量、有现实感、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提高师生思想上的深层次认识。教师阐释“老问题”时要有强烈的时代感,讲述“新问题”更要有深沉的历史感,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所以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不是简单地放在教材已有的教学内容上,而是把教材上的内容融会贯通到对问题的设计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知、情、信、意的支配和调节下,在实践活动中履行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原则和规范。如在谈到大国关系中学习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时,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教师要能够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趋势,指出这一学习目的的狭隘性。通过师生的交流学习,发现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基础,就是各有所长、和而不同。各国人民只有相互尊重和学习,汲取先进文明成果,才能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策略“认识是在一个不确定性的海洋里穿越一些确定性的群岛的航行”,网络环境的无序性不断地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序性,课堂教学呈现出有序性和无序性的交混。策略则可以根据在执行中途获得的信息改变预定的行动方案,甚至创造新的方案。所以应用“策略”优于应用“程序”。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有序与无序交融中所采用的基本策略有:第一,营造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文化氛围。思想政治课教师按照教学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大力宣传积极正面的信息,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占领网络环境阵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种网络活动,如提供网上论坛、制作flash比赛、网上征文等各种活动,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师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抵制消极、腐朽、堕落文化的渗透与影响。笫二,更新教学理念。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学生们大都不陌生,部分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自制力等情形,教学内容若无新意,就难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强,对同一件事情往往有着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存,把传统教学中“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要求,转变到要借助网络开启“源头活水”上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途中的“探照灯”。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网络技术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发展。第三,拓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找准和学生思想实际、成长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结合点。只有做到目标明确,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感悟、思考和探索的潜能,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拓展交流沟通渠道。网络环境下,教师要用敏感的触角去接触学生周围的小社会,找到学生关注的焦点,灵活选择时效性、轰动性的问题和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和发言,教导学生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同时,结合现代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当代学生思想实际的新变化,将课堂教学和网络互动相结合,向学生公布自己的邮箱、博客、QQ号、QQ群、手机号码等,跟踪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教育。第五,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整合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利用寒暑假大学生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与提高学生创新、动手、策划、组织、服务等能力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

三、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条件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实践中创新实现的保障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信念。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事业心。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一定意义上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的,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热爱,其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苍白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只有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以疑为导、援理释疑,才能使受学生在敬佩和信服中接受理论教育,才能从思想上促使自己主动创新教学方法。

二是有理念。转变教学理念,就是要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切实从实际出发,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提高教学有效性。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开放的、生动活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富有启发性的、有直接针对性的。教师讲授就不能只是说教性的、拘泥于教材的、停留于概念的、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理念的转变,实质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在认识上的改变,新的教学理念一旦确立,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形式就会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并且会不断涌现,就会有内在的动力不断去创新教学。

三是有问题。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就要研究学生的思想情况,研究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感到困惑的问题,并把这些作为教学的重要素材,用理论去分析、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切实得到收获。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在把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关注点放在理论内容如何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上。四是有交流。在网络上、课堂上要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很好地去研究如何与学生交流,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如何把握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什么题材实现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如何搜索、利用和交流网络信息,如何应对交流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等等,这样才能形成网络环境下一个真正的教与学的过程。五是有阐发。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把理论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就要把所讲的理论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现象来阐发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现象,释疑解惑,指导实践,使学生的思考始终集中于教师的思路,而不会游离于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需要有教学经验的积累,更需要能够对理论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把握。目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无法代替传统课堂教学,两种教学形式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无疑,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所占比重会愈来愈大,尤其是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亦将是今后的重要方向。

作者:任启州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