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村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农村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各种要素不断聚集,城镇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以工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不断集聚必然会出现农村城镇化,其实质上是农村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的重要过程,是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的变迁。一般而言,农村城镇化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首先,城镇内人口增速显著高于人口自然增速,在总人口比例中,城镇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其次,农村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城镇经济结构,其主要是指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呈上升趋势;第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配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第四,农村行为与思考模式呈现城镇化特点,农村居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2河北省农村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就全国城镇化进程来看,河北省的城镇化进程相对较快。2013年末,河北省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48.12%,且河北省政府提出到2015年城镇化率要达到54.00%的目标,其城镇化进程一直处于全国各省市前列。虽然河北省的城镇化进程速度较快,但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污染。

2.1自然资源的浪费

农村城镇化需要大量自然资源作为支撑,特别是对土地、水、矿产资源需求较大,如果在城镇化进程中不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必然会造成巨大浪费。

2.1.1土地资源浪费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村与农民重要的资源,是农民基本生产与生活的保障。城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就是土地,其也是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载体与基本要素。土地利用问题是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在河北省农村土地利用方面,土地资源浪费主要表现在土地盲目征集与闲置方面。河北省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招商引资政策,大量兴建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这就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支撑。而在土体征集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规划,致使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空、散、低”现象显著,大量土地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此外,由于城镇化的加快,农民更倾向于进城务工,这导致农村大量土地被闲置,大量农村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2.1.2矿产资源浪费河北省地质结构复杂,矿产资源丰富,许多矿产蕴藏量都位居全国前列。在河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矿产资源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开采方式与矿产资源利用方面。在河北省矿产开采方式中,掠夺式开采现象尤为普遍,这种开采方式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重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导致许多地区出现矿产资源枯竭现象。在矿产资源利用上,缺乏对矿产资源的深度利用,许多宝贵的矿产资源都被归入三废,也没有对矿产资源性质进行区分,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恶劣影响。

2.2环境污染

城镇化进程实际上是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自然环境的发展有其规律性,如果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时,违背其发展规律,必然会出现环境污染现象。河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与大气污染两方面。

2.2.1水污染

水体环境质量下降是河北省水污染的主要表现。在当前河北省七大水系中,子牙河水系与漳卫南运河系已被列为重度污染。在河北城镇化进程中,兴建了大量的工厂,这导致大量工业废水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直接排入河流中,致使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2.2.2大气污染

工业废气、交通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河北省是工业大省,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如钢铁、煤矿、电力等在其工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使这些行业不断外迁至农村。由于农村环保意识淡薄,缺乏完备的废气治理设备,造成废气治理效率低下,致使大气污染加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农村汽车数量不断增加,这必然会增加交通尾气排放量,加剧农村空气污染程度。

3生态坏境恶化产生的原因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的发展以环境的损害为代价,这种不可持续的非和谐发展方式是不可取的,会反过来遏制经济发展,甚至威胁人类居住环境。

3.1建设规划滞后

我国某些城镇规划极其滞后,完全不符合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状况,显著表现为:这些城镇建设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念及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只注重眼前利益,完全不考虑长期的经济发展路线,犯了短视的毛病,使其城镇化发展完全不符合我国提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和谐发展观。甚至有些地区重建设轻规划,无规划先建设,即使有规划也极其不合理、不可靠,经不住科学的推敲,这些不科学的城镇规划和城乡定位在经济发展道路上是一大弊端,危害深远。

3.2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增长方式。我国农村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长久以来采用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完全不能满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其以高消耗、低回报等不利于发展的姿态表明,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以破坏生态环境来获取的,是非常不可取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影响着城镇化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3.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程,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有些基层政府并不在意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注重保护环境,尤为不注重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这些都是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致命环节,具体表现为:排水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缺乏,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有危害污染的企业转移,这些都是只注重利益而对生态环境毫不重视的消极表现和负面影响。

3.4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大部分公民受教育水平低,普遍素质不高,缺少就业渠道,而社会的发展却让农民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追求,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地会出现对环境资源的盲目开采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多数农民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而保留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污水的任意排放,对他们来说似乎都只是一件小事儿,正是这些小事儿对生态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危害。

4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

农村城镇化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有效地按照我国制定的和谐发展路线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4.1切合实际,科学规划

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曾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出现过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问题,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途径,重新设计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注重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设规划是发展的前提条件。首先,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实际,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其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科学合理地规划各项工作,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推动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再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要结合当地实际,尽可能地减轻生态破坏,合理布局经济结构。

4.2加强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是农村环境发展的主体,农民素质的提高对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各地政府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增强农民自身素质,使其认识到自身与农村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5结语

总之,在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因素,只重发展轻环境显然是不可取的,只有城镇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才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正确贯彻执行,才能让城镇化建设的道路走得更为光明。

作者:张楠 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