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资源评价论文:海岸带资源评价研究概述

资源评价论文:海岸带资源评价研究概述

本文作者:艾晓荣1张华1,2王方雄1,2作者单位:1辽宁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与空间信息科学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海岸带资源的量化评估理论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人们对于海岸带资源的认识,经历了传统的无价值阶段和现代的有资源价值阶段。起初人们认为海岸带资源是天然存在的,没有人类劳动的参与并且海岸带自然资源不能参与买卖交易所以说它没有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即使没有人类劳动参与、也不管是否进入了买卖交易,它本身就具有价值。目前的财富论[15]、效应价值论[16]和地租论等[17],均是论证海岸带资源的价值问题的理论[2]。生产力理论[13]。海岸带资源的价值包括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两个过程。近年来,由于沿海区域快速的经济发展与飞速的城市化进程及对海岸带资源开发程度的不断增强,海岸带资源再也不能靠其自身的发展来维持其良好状态和满足社会需求,人类必须有节制地获取海岸带资源,并须投入相应的劳动来增加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中伴随着人类劳动的投入,其价值量的大小是海岸带资源再生产过程中人类所投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主要取决于海岸带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有用性、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以及海岸带资源的有效需求。根据生产力理论,海岸带资源本身的条件和人类对海岸带资源的投入直接影响海岸带资源的价值大小。区位理论[13]。区位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也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域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研究经济活动最优的空间理论,即研究经济行为与空间关系的理论。海岸带资源的区位是由海岸带资源的自然条件和投入其中的资本数量和结构所决定的,以它本身存在的自然条件为基础,与其区域生产协作程度密切相关。根据区位理论,海岸带资源的区位条件直接影响着海岸带资源的价值。地租理论[13]。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也同样适用于海岸带资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土地的地租包括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两个部分。绝对地租是在忽略土地质量的基础上,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独占性,土地所有者单凭土地所有权即可获得的地租。级差地租是指质量较好的土地所形成的超额利润。按照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级差地租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指土地条件较好而引起生产率较高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这种级差收益是由不同资源与不同区位所具有的差异性所决定;级差地租Ⅱ是指同等条件的资源,因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量的不同而引起生产率的高与低,进而形成的超额盈利。人类对海岸带资源所投入的劳动和生产资料的差异性,决定海岸带资源存在的级差地租Ⅱ。可持续发展理论[18]。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物质财富的空前增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引发了全球性的资源衰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以自然资源为代价,单纯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人们在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鉴于可开发利用的海岸带资源的日趋稀少和海岸带环境的恶化,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课题。

对于海岸带资源价值的评估理论研究,黄贤金[19]在分析海涂资源经济评价时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理论体系认为其现实意义是优化资源配置、重塑激励机制、推行资产管理、强化产权约束。其支柱理论主要有:(1)价值规律原理。(2)经济地租理论。劣等海涂资源只包含级差地租I和绝对地租除此外,包括级差地租Ⅰ、Ⅱ和绝对地租。(3)投资经济原理。固定资产形成与扩大过程中一次或分次投入的资金,将在投入生产以后,通过折旧的形式逐步转为生产费用,最后通过生产成果中的盈利逐步回收。(4)生态经济原理。在海涂资源经济评价中应始终贯彻这一原则,即海涂经济开发越是接近海涂生态阈值时,其经济杠杆对经济开发行为的制约则越强,以致最后能限制不当经济行为发生。许启望等[9],研究了海洋资源的分类和基本计价理论,提出海洋水产资源、可养殖滩涂和浅海资源、盐田资源、港址资源和旅游资源可用收益还原法进行计算,大陆架油气资源和海滨砂资源可用净价法进行计算。这为建立海岸带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体系走出了开创性的一步。李德潮等[10],探讨海岸带资源计价方法时认为资源的价值理论应该以马克思的关于自然资源的“财富论”“效用论”和“地租论”为理论基础。王利等[20]研究了海域有偿使用价格确定的理论,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海域有偿使用的基准价,应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基础,合理吸收西方地租理论的观点,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域有偿使用基准价格体系。金建君等[13]对海岸带资源分等定级进行研究,认为海岸带资源价值是在自然的基础上由人类经济活动实现的,其资源等级反映的是资源生产力的高低、区位条件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地租(价格)的高低。因此,生产力理论、区位理论和地租理论是海岸带资源分等定级估价的理论基础。

海岸带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与技术路线

1海岸带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我国海岸带资源的评价研究起步较晚,国家有关部委于1984年在国际组织与研究机构的资助下组织专家开展了对部分自然资源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初步核算探讨了核算理论、核算方法和核算技术等问题。自1993年5月,《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正式颁布施行后,中国海域无偿、无序、无度使用的历史才就此告终。至此,海岸带资源价值评估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一些学者在该领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21-22],但目前,尚未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各地研究学者对海岸带资源的评价方法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如表1所示。

2海岸带资源价值评估技术路线

分等定级对海岸带资源进行价值评估是非常实用的方法,且有实例依托[23]。海岸带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目的下,对海岸带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等级化的过程[18]。海岸带分等定级采用的“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划分体系。“等”的划分主要依据海岸带资源丰富度、开发利用收益以及区域内城市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级”是“等”内不同区域海岸带由于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的不同导致的海岸带资源价值上的不同。海岸带的“等”和“级”从总体上控制海岸带资源价格走势。海岸带分等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海岸带质量和资源价值进行等别划分,应用海岸带综合分等指标体系。并根据各影响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确定其权重。海岸带定级可采用综合定级和分类定级两种方法。综合定级指标体系包括影响海岸带质量的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等,根据分值差异划分海岸带的级别,其指标体系与权重可与综合分等指标体系一致。分等定级是对海岸带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对分类的海岸带进行定级。海岸带资源分异分析:时间分异分析,任何一种海岸带资源在某一时间段内,其存在的资源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岸带资源类型、资源量及资源质量会有所变化,这将引起海岸带资源价值的变化;空间分异分析,不同区域的同一种海岸带资源,其存在的资源价值有所差异,同一区域不同类型的海岸带资源存在的价值也有所不同。对海岸带资源进行分等定级价值评估,首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对其所要评估的资源分等定级;其次对该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确定该资源各评估单元的价格;最后总结海岸带资源的分异特征。海岸带资源价值评估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