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

摘要:我国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向城市转移的趋向性越来越明显,这种人力资源的流向有哪些特点,如何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良性开发是本文要集中探讨的观点。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开发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综合国力的迅速攀升,农村科技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农业生产力获得了迅速发展的生机,产生了剩余劳动力。在农村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城市的人力资源出现缺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恰好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供了客观条件。为此,近些年来,我国的大中城市包括县城都用尽了大批的农村务工人员,有农村务工人员组成的人力资源大军再建设现代化诚实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生力军作用。那么,如何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并提供更好的对策呢?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向城市转移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取向

据有关统计,2000年至今,我国平均每年大约有15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个数量是很大的,而且从目前城市用工的情形看,农村劳动力向诚实专一的这个统计数据在未来几年不会低落。2011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我国共有人口数量为13.79亿,其中农业人口为8.3亿,占比为人口总数的大半,其中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共计1.45亿人。但在我国的小农经济时期,包括在农村经济改革初期,农村生产力水平有限,而且农民的意识是被束缚在家乡中和土地上的,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存现状,而且城市的生产力水平也有期限,尚没有像现在一样急需大批农民工给与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援,而且国家的政策导向上也并未给予向今天这样的支持。因而,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下向城市的大量转移既要看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要看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问题之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职业技能训练。我国的第二产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对于人力资源的教育程度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农村劳动人口中,接受过初中教育的为52.4%,其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仅为14.3%。农村劳动力教育程度低,直接导致了就业能力不足,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和劳动力就业难的奇怪现象。由于农村劳动力教育程度低,职业素质不高,就业能力差。因此首先,在城市就业中竞争力不足,就业率较低。其次,整体就业工资待遇水平不高。最后,就业缺乏长期的稳定性。问题之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就业的地域和产业相对集中。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在城市就业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占农村人力资源的68%,而中西部城市的人力资源就业较少,人力资源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这主要是受我国东西部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的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相对集中制造业和建筑业,占从业人数的57%。制造业和建筑业具有劳动强度高,对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低,工资水平较低的特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基本上是15:1:1.发达国家的从事产业的比例基本上1:4:9。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劳动力在选择就业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收入和就业的区域,而对于就业后的劳动强度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没有更多的考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不稳定性。我国现有1.4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生存状态是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如同候鸟一般迁徙,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造成这情况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原因和政策原因。在经济上,首先,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由于文化素质过低,竞争力不足,工资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是城市物价不断上涨,生活成本增高,实际收入与城市生活支出存在差异,无法负担城市生活费用。其次是职业的稳定性不强,缺少长期稳定的职业支持。最后是城市房价的不断攀升和农村人口实际负担能力的巨大差距,阻碍了农村人力资源定居城市的进程。在政策上,首先是我国长期存在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的阻碍。其次是教育和医疗保险等政策上还存在这城乡差异,阻碍了农村人力资源向城市的转移。因此形成了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徘徊的局面,外出务工人员无力携家带眷,造成了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以及农民工“临时夫妻”、“性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进一步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应采取的对策

一要注重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合理分配城乡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村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入学率,大幅度提升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通过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校企联合培训,以市场为导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降低培训成本,减少农民工负担。加强了人员的技能素质,提高了人员的生产熟练性,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二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人力市场通过对各地区和企业用人的需求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从而提供及时和准确人力资源的供求信息;通过建立人力资源档案,提供网络人力资源平台,畅通人力资源供应渠道;通过建议和指导合理分配各地区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经行合理分流。人力资源市场的建立和健全,可以为人力资源的培训方向和就业方向提供准确的讯息,充分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三要增强城市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容纳能力。首先发展城市经济,增多城市的工作岗位,给与更多的农民工以进城务工的条件,是的他们可以有选择的武功,不至于仅仅局限于脏、累、苦的岗位,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长期稳定的工作岗位,具有按劳取酬的工资水平,增强他们在城市的生活能力。其次,建立和完善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使城市能够为农民工提供子女就学、生病就医、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保障,逐渐达成农民工和城市人在城市生活各方面的平等待遇。

作者:孙小红 单位:吉林市人才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杨会良,刘永瑞.我国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6).

[2]刘卫波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