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与对策解析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与对策解析

[摘要]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农村电子商务目前存在规模偏小、品牌不足、物流体系不完善及农民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主要受土地政策及农民文化素养影响。政府应从引导农民扩大生产规模、宣传引导品牌意识、加强农村物流建设等方面加以解决。

[关键词]农村电商;规模;品牌;物流

1前言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在我国近年有了快速发展。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7%,规模为2.09亿。[1]农村电商销售额2014年的6.45%,上升到2017年的17.35%。2017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2448.8亿元人民币,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2]2017年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突显在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通过超过98%的4G覆盖率,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到2025年,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培育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农村电商品牌,基本形成智慧物流体系。由此可见,农村电商必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电子商务主体的规模偏小。目前的农村网店用户主要集中在农村淘宝、拼多多、云集等平台,且主要是部分农民借助自家的有文化的孩子、亲戚等,帮助在网上开店,实现销售。由于中国农村的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除少部分以企业+农户、农村合作社等以一定的规模外,大部分农民根据自己承包的土地生产产品销售,因此,土地规模小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其产品总量不大,导致网店规模不大。按照2017年网店及销售额计算,平均每个网店约年销售额为1.4万元,这个规模不及普通网店一周的销售额。由于网店规模小,客户流量、广告宣传、客服等方面的投入基本难以跟上,导致很多网店无人问津,虽有好东西,也是难以推广销售。(2)农产品的品牌难以确立。[3]中国农产品多以地域品牌(源产地)为主,网店中的销售也多以地域品牌来吸引消费者,如安徽的萧县葡萄、砀山梨,山东烟台苹果,新疆哈密瓜等。这些地域品牌对农产品的销售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地域品牌的使用基本不受约束,导致在网店出现的产品良莠不齐,广大客户不知道在众多同样品牌的网店中,究竟该选择谁。加上一些不法商户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也使得网上产品的销售存在一定的障碍。很多客户都是通过熟人介绍,基于信任的情况下前去购买,局限了市场范围的扩大。而那些不具有地域品牌的农产品在网店销售就面临更大问题,而通过经销商销售,也面临价格和利润流失问题。因此,农产品品牌确实对农村电子商务来说是个硬伤。(3)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体系不够完善。[4]当前农产品的销售多以经销商为核心,经销商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可以有效解决物流配送问题。但是农民自己进行网络销售,则面临存储配送的问题。虽然邮政物流系统相对覆盖面广,但是其物流速度和效率对于生鲜类的农产品来说难以满足要求。目前几大快递公司也慢慢向农村发展,但是农户居住分散,物流成本较高。加上很多农产品需要低温冷藏冷冻,目前配套的存储、物流,都跟不上客户对生鲜产品的需求。(4)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不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农村有6.7亿,而2017年受电商带动的人口不足2800万,说明大部分农民未参与到电商的活动中去。农民的产品生产出来了,不能及时销售出去,按照传统的地摊销售、上门收购等,显然无法体现农产品的价值。瓜果类的农产品地域性和季节性很强,本地区生产的产品通常很难在本地区消化,需要销往更远的地区。但是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出现有需要的地区或者客户找不到合适的产品来源。网络的普及很好地解决了客户与商家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因此,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农民积极主动去参与,才能熟悉电子商务带来的高效、价值。

3农村电子商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家庭承包制、人均耕地少,客观上形成了农村电商主体规模小的先天性。而由于缺乏规模效应,农业生产给农民带来的收益也不高,加上农民进城务工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低,导致农业生产规模化成为一个难题,这也客观上使得规模化的农村电商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同时,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规模,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宁可将土地闲置,或者给熟人亲戚免费种植,也不愿意转包出去。农村金融则是另一个影响土地规模的重要因素。农民由于缺乏足够可抵押的价值物[5],也没有足够的信用体系去评价农民的信用,导致农民在融资上极为困难,客观上阻碍了那些想扩大生产规模的农民。(2)多年来人们对原产地农产品的认可,使得农产品树立品牌变得较为困难。一个品牌的建立,是基于产品质量上有着一定的辨识度和可靠度,一级生产者的知名度。但是农产品大部分是由农民生产,品种、气候、肥料、农药等均严重影响着农产品的生产结果。因此,农产品不像一般商品,可以标准化的生产出来,容易辨认和判断。加上一些品牌意识淡薄的商家,利用原产地的效应,以次充好,也一定程度上使得农产品的品牌塑造难度增大。同时,农产品同质性较高,大部分农民缺乏创新意识和保护意识,使得生产的农产品无法体现其独特性。而品牌意识的缺乏,也使得农产品品牌塑造困难,很容易被贴个标签模仿。(3)农产品以生鲜为主,农民生产的产品要在保质期内完成包装和运输配送,因此需要完善的物流体系。由于农村地区交通不发达,农民居住分散,对冷藏存储和运输的要求较高,物流成本加大,导致很多物流企业不愿意在农村地区建立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要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成本高,管理难。农民生产的产品普遍量少,而农户数量多,不论是建立冷藏、加工、运输,都面临较高的成本和管理上的困难。(4)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民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群体,加上目前留守农村的农民普遍年龄较大,对新事物的接受和认可较为困难。而电子商务则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求掌握一定的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技术。电商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农村电商人才缺乏[6],农民又不具备相应的电商能力。因此,广大农民参与电商的程度不高。同时,电商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营销技能、商务沟通等技能,也不是普通农民所具备的。加上网上欺诈现象多,农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辨别,客观上导致了农民不愿意去参与网络销售。相对于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更是他们愿意选择的交易方式。

4农村电子商务问题对策

(1)针对规模化问题,加大农民联合生产,引导以企业+农户、农村合作社、农业大户等模式的发展,成片生产,规模生产。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农户的市场意识会提高,寻找产品销路的积极性也会增加。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农业贷款、提供土地流转信息、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民、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实现土地的规模生产,为规模化的电商建立扎实的基础。而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则会起到活水的作用。农民存量资金不多,用于扩大生产需要活水,农村金融是必不可少的。(2)宣传引导品牌意识,建立农民品牌的价值观念。同时加大品牌企业的保护,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品牌对农产品的价值,提高产品的质量,树立对品牌的保护意识。通过打击品牌侵权,树立典范,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对于地方品牌,可支持部分农户或企业树立“子品牌+地方品牌”的模式,例如安徽的黄山毛峰,作为茶叶的地方品牌,近些年树立了如谢裕大等品牌。由此,既利用了地方品牌,又使得普通农户无法侵权,起到了发展和壮大地方品牌的作用。(3)鼓励物流企业加入到农村电商体系的建设中来,给予农产品的物流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资助其建立农村物流体系。帮助农民和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得双方的合作趋于长期,避免短期合作给物流企业的经营带来波动。目前可考虑以企业、大户、合作社为先,建立与物流体系的合作和融合,逐步吸引其他农民的认可和加入,并形成稳定的合作。(4)通过创造羊群效应,带动周围农户参与电商。农民彼此熟悉,羊群效应在农民的活动中非常明显。农产品的周期性波动,很多是因为农民看到其他农民种什么赚钱了,随之自己也种,亏了大家都不种了。其次,要加大对农民的各种培训,通过专业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进行基本的电商活动。对于已有网店的农民,组织专业交流和合作,培训更专业的高级知识,如品牌、营销策略等。

作者:钱安 陈海龙 单位:池州学院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