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浅谈社会发展中的民生科技问题

浅谈社会发展中的民生科技问题

1我国社会发展领域民生科技的战略部署及政策引导

2011年,科技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强调要推进民生科技创新,加快民生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使科技真正惠及百姓,并围绕认识民生科技、明确发展思路、加强能力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基于这样的战略部署,我国民生科技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涉及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个科技领域。2012年,科技部与财政部共同启动了科技惠民计划,将科技惠民计划纳入我国科技计划体系。据2007年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提出“民生科技”的概念仅历时5年,我国民生科技完成了从首次提出概念到理论突破、出台发展意见和政策、制定相应科技计划体系、实施科技项目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及管理创新。科技与卫生、环保、林业、气象、地震等部门联合,形成多部门密切配合的管理机制,健全了民生科技协调管理机制,促进优化民生科技资源配置,多方位共同推进行业科技发展。同时,国家调整了民生科技战略部署科技计划体系,增列科技惠民计划,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设置面向基层的惠民专项,推广应用民生技术成果;积极培育企业作为民生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通过促进民生科技产业的发展促使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些改革为我国民生科技及民生产业的发展营造了政策、措施、市场各方面的良好环境。

2调整科技计划体系,明确社会发展领域民生科技发展方向及侧重点

民生科技在以上各类计划中都有体现,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三个专项就是围绕民生科技的重点领域设立,但一直以来,没有专门对应促进民生科技发展的科技计划体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民生科技的全面、系统发展。近几年,面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和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突发灾害与公共安全、社会公平与人口健康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科技发展布局提出了新要求。2012年我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了科技计划体系,在政策引导类计划中设立了科技惠民计划,突出重点,集中优势资源,针对民生科技的发展从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几个方面促进科技惠民,在不同域提出了相应的侧重点从该计划可以看到,科技惠民计划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在众多的惠民计划优先支持领域和方向中,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最多。

3确立企业为民生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加快民生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

当前,我国的创新体系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阶段,目前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以技术吸收改进为主,在通过技术引进以解决技术需要的同时,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增强我国民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以,全国创新大会提出“强化企业作为科技的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为科技活动和创新主体的创新体系”,促进形成协同创新模式是我国现阶段民生科技发展的新机制。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政府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通过法律法规等政策保障科技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培育市场,提高市场机制的成熟度,引导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趋向成熟,激发和保护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

4明确民生科技计划管理责任主体,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县域区域及其乡镇和乡村居住着全国2/3的人口并占据着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而科技资源绝大部分(80%)以上集中在地级以上的城市,基层科技能力薄弱,特别在医疗、生态环境等民生科技重要领域的科研力量与资源主要集中在省级、甚至部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我国的民生科技计划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层(县、市、区)三级管理,管理的责任主体应落在基层政府部门。国家通过省级政府部门来选择所支持的县、市、区,计划实施管理的责任主体在基层科技主管部门,并且通过省级、基层匹配经费的方式运作,充分发挥中央、省、县各级政府联动,各级政府资源配置的优势。自上而下,国家结合战略部署发挥政府对基层科技工作的支持、引导作用;自下而上,基层通过争取计划实施的途径反应制约本区域改善民生的科技需求,国家根据区域发展特点调整计划部局和侧重点,同时上级部门能发现具有推广价值的、可复制性的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形成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机制和模式的创新,从而实现民生科技成果及管理体制的“上下贯通”。

5结论与展望

创新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精神力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一方面需要政府实施面向公共需求的民生科技重大专项,大部分需求属于非营利性服务,具有社会公益特征,如食品安全、重大疾病防治、医药卫生、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和社会管理等问题,承担这些技术开发的组织也是不能以单纯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所以很难由单一的企业靠市场驱动力去解决,这就需要统筹利用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加强中央和地方的部省(区)会商机制,协同推进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在创新体系同具有明确的创新职能分工,企业在技术的商业化、创新资金、中试产业化、市场信息、营销方面具有优势,而基础性原理支持和科技人力资源是企业短板;大学与科研机构需求资金和实践信息方面,而具有基础研究、专业人才、研究方法和经验、实验仪器设备、知识和技术信息等方面具有优势,三者各具能力同时有不同的创新资源缺口。因此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高我国民生科技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新模式,是提高社会发展能力使科技惠及民生、促使科研院所、大学服务产业的关键,也是新形势下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环节。

作者:李孔燕李笑春单位: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