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及策略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及策略研究

摘要: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难点,提出了高校就业指导对策。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为就业指导开启了新方向,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创业,系统指导学生开展就业实践活动,满足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需求。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1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难点

1.1人才管理与培养模式存在弊端

目前我国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逐渐趋同化,不注重个性化培养,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化、标准化,未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适合个人发展的培养方案。

1.2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在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价值观存在误区,不正确加以引导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产生不利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其一,按照就业单位的性质划分,政府单位、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更受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其二,按照就业地区划分,许多大学生认为到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工作才是其发展的最好选择。其三,从就业期限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就业就能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其父母也存在这样的观念。其四,在工作薪酬方面,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却想找到一份高报酬的工作。其五,部分大学生未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自身存在优越感。

1.3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

由于自身创新创业经验及能力不足,很多高校教师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上,在实践培训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根据大量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没有实践环节,有实践环节的部分也比较少,理论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要结合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精髓。学生对创业能力方面的理解相对片面,缺乏对创业能力的深层次思考。此外,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只是单纯地认为学习书本知识就足够了,没有认识到实践活动可以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基础,思想上未引起足够重视。

1.4缺乏创业资金、创业场所和创业氛围

目前,高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的营造,许多高校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学生创新创业环境仍有待改善和完善。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社会各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宣传力度不足,因此要努力营造尊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尊重创业者的社会氛围。此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条件,无论创业理念有多好,没有资金支持都很难实现。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都不能给予大学生足够的创业支持,只是停留在为创业学生提供审批手续和信息咨询服务上,未能给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场所和创业氛围。

2新时代高校就业指导对策

2.1搭建新媒体就业指导工作平台

高校可设置网络就业平台,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文章,筛选真实有效的招聘信息,并进行不良信息的警示宣传;成立微信群或QQ群实现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答疑。改革传统就业模式,优化新媒体就业信息的模块内容,成立同城甚至全国的招聘共享平台,严格把控企业招聘流程,将传统招聘模式网络化。

2.2精准推送就业信息,构建多元化宣传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应线上线下联动,发挥QQ、微信、微博等平台作用,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学生需求精准推送信息。可按市场专业类别大致归类,不应只招聘推送资料,学校应成立专业或兼职就业工作组,针对市场需求定期推送文章总结,使学生了解自己应考取哪些证书、大学期间是否争取学生干部经验、是否争取学业奖学金等。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借鉴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处经验,紧跟时代和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3加强素养教育,使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平台

开设大学新生或毕业生新媒体网络课程,积极宣导如何合理有效使用网络平台,通过专题讲座或者案例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新媒体的使用教学。从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上给予辅导,让学生体验到网络媒体的便利,并学习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高校应强化新媒体素养的载体建设,营造良好气氛,加大新媒体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力度,安排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设备更新和维护,保证平台设备的有效使用,加强监管,营造和谐文明的网络新媒体文化氛围。

2.4重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

毕业生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只依靠2~3门必修课程的学习是缺乏就业竞争力的。在顶层设计上,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制度建设,除了安排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配合就业实践,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在基层探索上,就业指导需要高校行政职能部门、教学部门、就业部门和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等集体联动,协调配合。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产业园和大学生就业基地等,创建社会实践平台,将就业指导内容与见习、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等结合起来,增进学生对就业知识与活动的熟悉度和了解度。此外,通过引进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将大学生就业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持续开展就业实践活动。

2.5重视课程改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第一,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就业指导是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目前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未得到足够重视,导致此项教育的开展效果甚微。高校应设置统一的学科标准与体系,明确课程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推动就业指导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联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其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性,便于就业指导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二,搭建由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相结合的课程平台。由教务处和招就处牵头,定期开展就业指导或创新创业讲座,也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引进智慧树资源,便于大学生将就业与所学专业有机结合,在挖掘本专业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就业理念,培养和丰富学生的就业知识。第三,深化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本土化研究。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制定应符合高校所在区域发展需求、当地经济发展模式和个体发展需求,高校可通过加强本土化的就业课程研究,自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校本课程。

2.6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一是建立一套有利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成长的引导激励机制,给予教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支持以扩充师资队伍,引进专门教学人员,统一入口渠道。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与参观,鼓励教师定期参加就业指导培训。通过智慧校园线上学习国内外有关就业的理论知识,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培养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企业专门负责人事的专员或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一支兼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三是定期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们结合自身创业故事或经验来校做专题创业讲座,并设定相应的创业学分或素质拓展学分,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创业,系统指导学生开展就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关晓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01):43-46.

[2]杨晓东.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3):210-211.

[3]钟云华,罗茜.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9,(03):124-129.

[4]杨帆.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创业路径探讨[J].中国商论,2019,(10):184-185.

[5]唐秋红.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特点、现状与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9,(12):68,70.

作者:张晗  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