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系统粮食生产论文

生态系统粮食生产论文

一大力普及常规适用技术与积极推广

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行集约经营很多常规适用技术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中创造的,在各个时期的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到现在仍然有旺盛的活力,大力普及常规适用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加速农业技术改造,促进粮食增产。应认真总结推广各种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因地制宜推广合理密植,合理间、套、复种,充分发挥时间、空间、地力的增产作用,是实施集约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以调节粮食结构,增加经济效益。玉米应以紧凑型耐密品种为主,采用省时省工的单粒播种技术,是玉米播种史上的一次革命。在种植业调整结构中,水稻生产越来越占有重要位置。大力普及旱育苗的标准,施行机插、抛秧,实行早插,施足底肥,巧施蘖肥,补施穗肥。合理使用化学除草剂,大力提高水稻单产水平,按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规程生产优质的无公害水稻。

二粮食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建立粮食生产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农业生产是复杂的综合性生产,本质上是物质、能量的转化,一方面从环境输入原料,中间经过生物群体转化、交换,然后输出粮食等产品。粮食生产要获得大量的产品输出,必须有相应物质和能量不断输入。粮食生产转化资源是多方面的,如土地、劳力、资金等特别是自然资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资源,作物要高产、稳产,就必须从环境中吸收能量和养分,而且产量越高就要求获得的越多。把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根据资源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建立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首先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提高作物对环境资源的依赖适应性、能量、物质的转化率。我市增产粮食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大力提高光能利用率,这就必须通过增加叶面积指数以获得更多的光能来实现。实行合理密植、间种套种是一个有效途径。作物在肥力、密度、个体配置形式的三个因素协调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才能发挥最佳增产效益。粮食生产发展还必须协调农、林、牧生态结构关系,以加强物质、能量的转化。农与牧的原料与肥料是供求与连锁关系,一方增产可引起双方增产,双方增产又引起多方增产,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林业对农业增产作用很大,良好的植被可调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输出,有利于改变农田小气候,促进农业稳产增产。使农林牧之间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三加强农业与技术推广工作

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服务体系随着农村土地流转,一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应积极适应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大幅增加农业投入,努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强培训方式的创新,除定期培训与专题培训外,并要在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讲解示范,让农民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利用相关网络、电话信息等及时新成果、新技术信息。要抓好试验示范,要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各类试验示范项目,使其成为新技术推广的活教材,通过进行现场推广的田间学校形式服务农民群众,通过试验示范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集中推广使用新品种、新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在推广服务工作中农技推广人员要踏踏实实地、不计条件地做好每一件事。端正服务方向,更好地完成试验示范、推广、培训任务。搞好技术协作公关,新技术推广,优良品种推广,专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建立好科技示范点,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推广网络,把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搞好优质服务,坚持服务上门,指导到田,为辽源市粮食稳产增产作出贡献。作者简介:蔡红敏,大专学历,辽源市种子管理站,农艺师,研究方向:种子检验。

作者:蔡红敏姜天元单位:辽源市种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