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修复实施方案

生态修复实施方案

生态修复实施方案

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多样性的原则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目的就是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恢复原有生态系统的目的。以干旱地区土地资源的生态修复为例,除了要重视各种植被与水资源的恢复与保护之外,还应在方案中对土地资源的生态化开发和利用提出具体的措施,并综合利用各种工程、生物措施,使方案能够保持当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在保护措施上应该体现出针对性和特殊性,决不能照搬所谓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而是应该在消化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措施方案。

修复模式长期化的原则一个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续性的生态修复措施才能慢慢的恢复以前的生态系统。这就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各项生态修复措施,将生态系统保护的观念贯彻到当地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当中去,制定详细的生态修复规划,全面设计生态修复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各个关节,并能长期执行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生态修复的效果。

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和笔者对干旱地区生态破坏形式的认识,认为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主要有四种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工矿园区生态修复模式新疆是我国资源大省,蕴含着各种丰富资源,而目前正处于各种工矿园区的开发建设,由于气候干旱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不仅如此,资源开发开采过程中受到开发形式、粗放生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会给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于工矿资源开采引发的生态系统破坏的修复,应该采取工矿生态修复模式。在这种模式当中主要是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地貌条件,结合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一般要求,重点做好工矿区水土保持和保水护土工作。这些措施既可以保证生态修复的进程和效果,又可以恢复干旱地区土地的生产能力,还可以为下一步的植被恢复创造条件。目前,工矿区的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非生物或环境要素的恢复技术,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工矿区土壤的恢复,包括表土转换、土壤改良等措施。(2)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这种技术包括先锋种种植技术、土壤种子库引入技术等等,主要是合理配置工矿区的固氮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3)生态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修复技术,这种生态技术是综合利用各种生态修复技术,从中找到最适合工矿区生态修复需要的措施。

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确定目标:

到2020年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

《方案》在总体要求中明确: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不低于7亿亩,新增湿地面积300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严格湿地用途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

据有关资料,我国湿地类型多、分布广、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总面积为8.04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58%,其中自然湿地面积约为7亿亩。我国实施了湿地保护工程,湿地保护和退化湿地恢复的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有国际重要湿地49处,不同级别的湿地自然保护区600多个,湿地公园1000多个,湿地保护率达44.6%,初步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

但是,我国湿地保护问题仍十分突出。据报道,2003―2013年全国湿地面积减少了约5094万亩。大规模的无序开发建设使许多湿地成为生态“孤岛”。部分流域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较高,污染导致湿地生态功能退化。部分湿地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减少,有的湿地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的目标是如何确定的?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解释说,我国湿地总量不足,湿地流失破坏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保持湿地总量不再减少,是湿地保护最紧迫的任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均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的要求。

根据测算,“十三五”期间通过积极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可新增湿地面积300万亩。同时,通过积极发展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可以实现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的目标。

明确任务:

建立完善的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制度

《方案》提出了湿地保护修复的5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坚持全面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坚持注重成效、严格考核的原则”。

“坚持全面保护”的提出是保护湿地理念的新发展,就是“将全国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还要把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推进湿地的保护与修复。

《方案》提出拟建立完善的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制度,主要包括6方面的内容。

(1)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针对湿地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将全国湿地划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列入不同级别湿地名录,定期更新。对国家和地方重要湿地,要通过设立国家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等方式加强保护,在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加快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在国家和地方重要湿地探索设立湿地管护公益岗位,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管护联动网络等。

(2)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确定全国和各省(区、市)湿地面积管控目标,逐级分解落实。经批准征收、占用湿地并转为其他用途的,用地单位要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负责恢复或重建与所占湿地面积和质量相当的湿地,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到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水鸟种类不低于231种,全国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减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

(3)健全湿地用途监管机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各类湿地功能,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取水、污染物排放、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挖砂、取土、开矿、引进外来物种和涉外科学考察等活动的管理。严厉查处违法利用湿地的行为,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的,由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情节严重或逾期未恢复原状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严肃处理。

(4)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对未经批准将湿地转为其他用途的,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实施恢复和重建。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优先修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国家和地方重要湿地。建立湿地修复公示制度,依法公开湿地修复方案、修复成效,接受公众监督。

(5)健全湿地监测评价体系。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重要湿地的监测评价,制定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重要湿地评价、退化湿地评估等规程或标准,组织实施全国湿地资源调查,调查周期为10年。健全湿地监测数据共享制度,林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农业、海洋等部门获取的湿地资源相关数据要实现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建立统一的湿地监测评价信息制度,规范内容、流程、权限和渠道等。

(6)完善湿地保护修复保障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形成湿地保护合力,确保实现湿地保护修复的目标任务。要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形成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个人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强湿地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突出湿地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安全等关系研究。面向公众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利用互联网、移动媒w等手段,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努力形成全社会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市场展望:

湿地修复投资将不断加大

据有关资料,我国湿地保护工程的投资额从“十一五”的30.30亿元增至“十二五”的85.30亿元,增速达181%。

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1.1编制目的

为了防止和减少电力事故对社会的影响,保证电力事故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电力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控制危险源,排除现场灾患,消除危险后果,分析总结事故经验,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电力生产安全工作,突出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歇制重特大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和行政执法能力度,提高公众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维护电力设施安全。

1.2.2统一指挥,公司成立电力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修、电网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稳定、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

1.2.3按照分层分区,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事故应急体系。按照电网结构和管辖范围,制定电网事故预案,保证电网尽快恢复供电。

1.2.4在电网事故处理和控制中,将保证设备、人身、电网的安全放在首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将事故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系统发生崩溃和瓦解,以及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在电网恢复中,优先保证主干电网、重要输变电恢复,提高整个系统恢复速度。在恢复供电中,优先考虑重要用户恢复供电,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1.3、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电力行业有关规程、标准要求制定。

1.4实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理电力事故、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电力供应持续危机及人身伤亡事故等各类事件引起的对地方安全,社会稳定构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威胁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

本预案用于指导和规范大面积停电、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建立自上而下的分级负责和大面积停电应急救援与处理体系。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木俊

副组长:尹子清、李丽辉

成员:吴勇三、和琼华、张灿、鲍艺波、李永泉、和军峰

2.2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

贯彻落实有关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法规、规定;

统一领导本辖区大面积停电、事故、人身伤亡、抢险应急处理工作,研究重大应急策和部署。

督促制定应急预案,下达应急指令。

宣布进入和解除预警状态。

宣布进入和解除应急状态。

宣布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

负责信息反馈

2.3应急组织及任务

2.3.1快速反应力量

由公司部门、各分公司有关人员组成。接应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进行电力设施受损和人身伤亡事故抢险,确保应急救援与处理期间的指挥畅通。

2.3.2基本救援力量

公司各部门、各部门全体人员。

3、预测、预警

3.1预测

根据天气变化及供电负荷的变化做好电力事故的预测工作。

3.2预警

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损坏、重要变电站遭受破坏和打击,电力应急进入预警状态。

3.3信息传送与报告

电力客服中心电话:2800、8626101 安技科:8629005

调度中心:8627090、8627913

客服中心接到报警电话——报告领导小组——进入应急状态——组织抢修队伍——供电急修——汇报领导

3.4、预警级别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公司进入预警状态。

红:因重要变电站、重要输变设备遭受破坏和打击,对电网安全构成威胁,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的40%及以上;

橙:因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损坏,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50%及以上;

黄: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60%及以上;

蓝: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70%及以上。

4、应急响应

4.1响应程序

4.1.1基本程序

4.1.1.1当电力生产发生突出性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范围损坏、严重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持续危机时,电网调度机构立即进入紧急状态,同时将停电范围、停电负荷、发展趋势等有关情况尽快报告领导小组。

4.1.1.2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之后,根据严重程度。召集紧急会议,就有关重大应急问题做出决策和部署,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各部门立即组织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4.1.2扩大应急

应急领导小组在研究决定性进入预警状态之后,应立即将 有关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相关上级部门,并就应急救援与处理工作接受领导,视情况请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4.2指挥程序

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报警后,按照事故预案、保电方案,结合当时电网实际情况,指挥公司各供电、变电、维修等单位进行异常处理。

事故辖区值班人员在接到报警后,在规定时间内道达异常情况现场进行处理。

5、后期处理

5.1善后处理

5.1.1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后,除按政府部门要求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外,公司要求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坚持事实就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查清事故原因、发生过程、恢复情况、事故损失、事故责任等;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处理意见。

5.1.2改进措施

事故发生时,要分析事故发展过程,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改进应急救援、事故抢险与紧急处置体系。

5.2总结

5.2.1事故发生后,及时组织安技科、供电所、变电站、调度所及信息中心联合研究事故发生机理,分析事故发展过程,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

5.2.2及时总结大面积停电应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大面积停电应急救援、事故抢险与紧急处理体系。

6、相关保障

6.1通信保障(基本保障、应急保障)

公司客户服务系统和公用网通讯系统齐全、流畅,可以应付随时出现的突况。

6.2设施设备保障

6.2.1事故发生后,各部门在可能情况下,应尽快统计处电力抢修所需设施和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数据,

6.2.2组织专业施工人员成立抢险队伍,当具备施工条件时,立即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驻施工现场进行抢险,及时恢复损坏的电力实施。

6.3物资保险

6.3.1配备大面积停电应急所需的各类设备和电力抢修物资。

6.3.2认真做好备品、备件和生产资料的储备和管理工作,以及事故抢修的准备工作。

6.4其他保障

6.4.1交通运输保障

公司现有行政用车和生产用车均作为电力抢修的交通工具,保证抢修人员及时赶到抢修现场。

6.4.2医疗卫生保障

6.4.2.1联系医疗部门建立健全医疗救护队伍,同时准备好必要的医疗设施和药品储备,以备应急。

6.4.2.2当电力设施大面积受损事件发生后,请求和配合医疗救护队伍立即赶赴现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并保护好其他人员人身安全。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加强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采用各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停电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和应对办法,提高公众应对停电的能力。

7.2培训

做好强力抢险救灾队伍的培训和模拟演练工作,提高电力抢险救灾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7.3演习

每年进行一次应急救援与处理的训练和演习,做到警钟长鸣,平日有备无患,用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8、附则

8.1预防管理

本预案将根据工作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订。

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重点整治、全面推进;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努力解决危害生态建设的突出问题;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资源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为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安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和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提升保护意识。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在全县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全县干部群众对森林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二)集中进行打击。对全县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开展综合整治,通过查处一批毁林开垦的案件,处理一批违法犯罪人员,使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坚决制止,努力实现毁林开垦“零增长”。

(三)着力生态修复。根据“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的原则,科学制定生态修复规划,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重点后一般”的要求,多树种、多模式进行套种补植,发展具有较好生态、经济效益的混交林,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四)建立长效机制。理顺管理体制,依法落实乡镇、村森林资源保护主体责任,增强森林资源保护和预防的能力。

三、整治重点

一是年整治后新开垦的;二是毁林开垦种植白茶转手倒卖的;三是大面积毁林,破坏植被严重、性质恶劣,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四是破坏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的;五是04省道、省道,高速公路及通向风景名胜区及公路沿线,大中型水库两侧第一层山脊线,坡度大于度的。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月日一月日)

一是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县乡两级成立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的专项整治行动、生态修复领导小组,并精心制定周密的行动方案和生态修复规划。二是召开全县动员大会,部署工作任务,签订工作责任状。三是宣传发动,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阶段(月日一月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本区域毁林开垦现状进行调查摸底。调查范围:主要是县道、省道、高速公路及通向风景区公路沿线、坡度度以上的、大中型水库两侧第一道山脊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内毁林开垦种植白茶的。调点:分年度对05年以来连续三年的毁林开垦种植白茶情况进行调查,尤其要对年专项整治以来顶风作案,违法开垦的进行重点排摸,为实施专项整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第三阶段:集中整治阶段(月日一年月日)

根据涉案区域,情节轻重,案件性质采取不同措施,集中查处一批有影响的毁林开垦,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对已造成植被破坏未开垦的,坚决制止开垦,并实行封山育林;对已毁林开垦未种植的,立即停止种植,责令限期造林;对已毁林开垦种植白茶的,责令限期进行生态修复。同时,由乡镇人民政府按3元/平方米收取保证金,督促修复。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阶段(月日一月日)

及时总结经验,巩固整治成果,建立行之有效、执法有力的林业、水利、环保联合执法机制,确保执法到位;建立监管有力,责任明晰的乡镇、村预防机制,确保防范到位;建立镇村护林组织,制定护林公约,强化乡镇村一线监管,出台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森林资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按规划、技术要求实行全面生态修复。

五、职责分工

(一)乡镇人民政府:

1.负责本区域专项整治方案拟定、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和组织实施。

2.履行本乡镇区域森林资源保护的职责,建立健全镇、村两级护林组织,制定护林公约,落实护林责任。

3.制定本乡镇生态修复近期与长远规划,并负责实施生态修复。确保修复质量。

4.加强毁林开垦的一线监管,确保森林资源有效保护。

(二)林业、水利、环保部门

1.成立林业、水利、环保制止毁林开垦专项行动执法组,落实执法人员,明确执法任务和重点。

2.依据《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水土流失、造成环境破坏的违法案件,采取行政的、刑事的手段处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

3.负责生态修复业务指导,监督各乡镇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4.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全面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意识。

(三)农业部门

1.做好全县白茶产业发展提升规划,控制面积,着力提高品质和品牌。

2.引导茶农正确处理致富增收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避免盲目开发,指导建设生态型茶园。

(四)国土部门

加大矿山复绿力度,依法实施低丘缓坡开发,保护森林植被。

(五)宣传部门

1.组织好专项行动的全面宣传。

(1)广播电视、报纸要做好专项行动的专题、专刊。

(2)组织宣传车,发放公开信,深入林区广泛宣传。

2.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日常宣传。

(1)结合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2)组织开展关注森林,呵护生态家园系列宣传活动。

(3)宣传森林资源保护典型事例。

(六)公安、司法部门

为专项整治行动提供司法保障。

(七)监察部门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参与、支持、唆使毁林开垦的各种行为。

(八)领导小组办公室

1.负责对专项整治行动和生态修复进行组织、协调、联络,确保专项整治和生态修复有序进行。

2.对专项整治和生态修复全程督查,确保专项整治和生态修复取得实效。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站在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为切实加强整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部门也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中心工作来抓,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确保专项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顺利进行。

(二)齐抓共管,确保实效。

森林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是一项社会系统工作,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一是林业、水利、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人员到位,执法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各乡镇与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强化协调,通力合作,围绕目标任务,精心组织。三是新闻媒体等单位要宣传好、报道好这次专项整治活动,对典型案件要予以曝光,达到震慑和教育的目的,同时加强生态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全县广大人们群众自觉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四是公安、司法部门要统一思想,对顶风作案,继续毁林开垦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五是林业、水利、农业部门要加强对生态修复的规划和技术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生态修复工作的真正落实,取得实效。

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

1.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

1.1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1.2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2.河道治理

2.1河道治理方案

下面就以拉古河为例。拉古闸以下河道渐进入平原,采用的是以堤防为主的规划方案。由于河道右岸地形低于左岸,大多数断面的设计水位要高出地面1m以上,平均高0.53~1.30m,最高达到3.44m,宜修筑堤防。但在该河段中,左岸中华寺北桥以上地势渐高,岸边保护范围渐窄,尤其是中华寺北桥到八家子沟,正是王滨沟上下游大弯道塌岸十分严重的地方,规划采用护岸方案。拉古闸以上基本上采用护岸方案,河道两岸多为山地,岸边较高,除个别断面外,大多数断面的岸边高程都在设计水位以上,平均高17~43cm,最大高差为4.32m,无需修堤,主要是要解决岸滩的稳定问题。该河段保护的土地和村庄主要分布在右岸沿河一带,左岸只有小甸村至松岗堡河口2.6km的河段上分布有村庄,其余7.3km左右河段岸边在山根下或接近山根,不需要布置任何工程,规划为无工程河段。

2.2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

整治洪水河槽的设计流量,需根据保护地区的重要性,选取相当其防洪标准的洪水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中水河槽的设计流量可采用造床流量或平滩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枯水河槽的设计水位可根据通航等级或其他整治要求,采用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其相应的流量即设计流量。

2.3规划实施建议

拉古河河道治理工程本着先下游后上游、先重点后一般、先消险后达标的原则,先治理城市段再治理农村段,干支流同步分段、分区依次治理,堤防整修完成后再进行堤防标准化建设。具体规划如下:李石开发区规划治理拉古河抚顺开发区范围内左右岸堤防共长18.82km,护岸长18.08km。抚顺县实施规划为治理拉古闸下游抚顺县范围内,左右岸堤防共长15.0km,护岸长15.7km;治理拉古闸至浅沟水库段,左右岸护岸长11.95km;对于右岸拉古闸以上、左岸中华寺北桥以上的护岸工程,一定要根据水流和塌岸的实际情况、以及投资的可能,本着先出险先安排,不出险暂不安排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实施。沈阳市实施规划为治理拉古河岸堤防共长1.58km,护岸长4.7km。

3.目前治理水污染的主要技术方法

3.1配水、调水方法

配水、调水对某一城市、区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见效快,成本底,但是配水、调水不是真正解决污染水体的方法,只是将污染水体从某一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是上游向下游的转移。如果大家都采用此方法,可以说是污染水体的循环,是一种“恶性循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水源的关系,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应“断头浜”的治理。

3.2spr污水净化技术

spr污水处理系统首先采用化学方法使溶解状态的污染物从真溶液状态下析出,形成具有固相界面的胶粒或微小悬浮颗粒,再选用高效经济的吸附剂将有机污染物、色度等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然后采用微观物理吸附法将污水中

的各种胶粒和悬浮颗粒凝聚成大块密实的絮体,依靠旋流和过滤水力学等流体力学原理,在自行设计的spr高浊度污水净化器内使絮体与水快速分离。清水经过罐体内自我形成的致密的悬浮泥层过滤之后,达到三级处理的水准,可实现出水回用。污泥则在浓缩室内高度浓缩,定期靠压力排出。由于污泥含水率低,且脱水性能良好,可以直接送入机械脱水装置,经脱水之后的污泥饼可用来制造人行道地砖,免除了二次污染

4.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4.1构建水生植被

种植沉水植物菹草、黑藻、伊乐藻、金鱼藻、苦草等和浮叶植物睡莲,以吸收和转化水和底泥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降低水体n、p、k及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周转速率,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为多种多样的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为水体供氧。

4.2构建水生动物种群

适当提高鲢、螺、鲫的种群数量,以消费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有机碎屑、腐碎、巨大的微生物生物量,以及摇蚊和水蚯蚓等底栖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体。

4.3种植水生花卉

作为城市河道,从景观的角度出发,在主要景点、桥的两侧,栽种了优质睡莲(选用玛珊姑娘、洛桑、日出、佛琴娜莉斯、大白睡莲等品种),加之原有的10多丛白睡莲,美化了水面。

5.结束语

生态河道的设计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配合,设计者要拓宽思路,结合生态学、工程学、水利学的知识,相互补充,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设计方法。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要通过设计、施工、养护等一系列措施模拟一个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为各类水生、陆生和两栖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并且,除采取工程和植被措施外,还必须有选择的放养水生动物及微生物,恢复生物的多样性,重建生物系统的生态链。

【参考文献】

[1]周立霞,阮国余,赵迎旗.总沐河王庄闸下游河道治理方案探讨[j].治淮,2008(12):14-15.

[2]闫建兵.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河河道治理方案比选[j].山西水利,2009,25(5):38-39.

[3]李国元.阳泉市河道治理方案的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5):119-120.

[4]张相峰,阚兴起.黎河输水河道治理方案浅析[j].水利水电技术,2001,32(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