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既关乎自身,更关乎大学生的成长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课题组以湖北医药学院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笔者认为,应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以及教师个人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提升其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关注的视角逐渐转向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和群体的精神面貌。在央视推出“你幸福吗”大型调查活动后,“幸福”俨然成为了网络热词,引发了舆论的热议与关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幸福”不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折射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水平。近年来,伴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也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高校教师队伍也持续扩充。大批80后甚至90后青年教师逐渐走上了工作岗位,打破了之前的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并一跃成为高等学校的新生力量,步入讲台,投身科研。以我校2016年教师年龄结构表数据统计为例,青年教师的比重已经高达百分之五十。青年教师数量之庞大,也不禁引起众多教育学者关注青年群体。同时,我校作为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在校学生人数为18000人。现有教职工1113人,生师比为16.2:1,生师比已超出合理的生师比比值,教师已经处于高负荷运转。这不仅极大降低了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与职业幸福感,也会逐渐削弱青年们的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影响教学质量。通过对我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发现我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虽较好,但仍有需要改进的方面。因此,为提高地方院校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促进地方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断提升地方高校良好的运转与发展,应从社会大环境、高校层面和青年教师自身等三个方面进行提升、完善和调整,切实行之有效地提升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社会大环境方面:不断开辟教师提升幸福感的路径

从国家层面来看,2011年11月由盖洛普国际全球组织进行的第34次全球幸福指数调查中,全球平均的幸福指数达到40%,而中国仅为25%。尽管欧洲国家的经济不景气,但大多数被访者仍然选择“幸福”,而处于经济上升期的我们,幸福指数却远远低于全球平均值。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得到社会大众的理解、认同和尊重,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高校教师群体是具备高级知识的群体,倘若社会各界相应地转变传统的观念,公正地看待教师角色,给予其适度的人文关怀,并不断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切实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以此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那么,青年教师们将获得更多的职业自信,他们必将珍惜现有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地展现自我价值,积极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及社会活动中,深化自我的职业体验及认同感,真正形成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人内核的奋发向上的幸福感。政府层面也应着力让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有一定的法律做依据,不断提升我国高校水平,积极完善各项法规制度,加大法律执行力度,依法保障教师的各项权益。

二、高校层面:构建青年教师步入幸福的平台

对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而言,稳定的经济来源,便利的居住条件等重要的后勤保障是高校青年教师爱岗敬业、职业持续发展、提升职业幸福感的首要条件。因此,从高校的角度来讲:首先,高校应强化“以教师为本”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对于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完善而良好的校园环境、办公条件、图书资料、设施设备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院校应为青年教师多提供一些学术和学习交流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给教师做学术报告、专业培训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多参加学术交流、学术合作活动,以开阔其视野,在更高的学术平台上起步。其次,在“平等、差异、科学、发展”四大理念支撑下,根据不同教师群体甚至个体的差异,适时制定促进个人发展的评价方式,逐渐摆脱高校传统的“重研轻教”等一刀切的评价体系,逐渐采取公平的动态管理办法,激励各级各类教师拥有更强烈的职业动力,职业热情,职业危机,从而真正提高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根据本校青年教师实际情况,为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力,学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获得一种集体归属感,增进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同事间的感情,排除青年教师的孤独感,并设立相应的倾诉渠道,提供专业权威的心理辅导等活动,减轻他们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切实为其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提供途径。

三、教师个人层面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要推动教师发展,从青年教师个体发展来看,提高自身幸福感的重要前提是个人积极的努力创造。教师的幸福感直接决定着其职业生活状态,青年教师要提高职业幸福感,首先应从自身入手。

(一)增加职业认同感,体味职业内在魅力

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世纪的大学生,他们每日捕捉的信息量非常大,他们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业务水平以及教师综合素养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学相长的良好循环中,既可以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也能促进学生的积极进步;既能增强师生的课堂互动,也能增进师生的课后沟通交流。这良好的教与学的循环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注入了持久的动力,势必增加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并使其体味职业内在魅力。因此,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冲破藩篱,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准,积极进取,汲取广博的知识,给予自己的职业以更多的肯定和正面评价,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激发工作热情,积极投身教学科研,从而在平凡的工作中探索伟自我的价值。

(二)丰富课余生活,塑造阳光心态

哈佛大学进行了一项对幸福人生的研究,在75年里跟踪研究了724个人的一生,研究一次次地证明,日子过得最好的是那些主动与人(如家人、朋友或邻居)交往的人。因此,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应当建立各种沟通交流模式,并进行适度的自我调节,不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活跃自己的文化生活,坚持体育锻炼,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扩大自己生活学习的空间,积极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甚至可以将压力不断掌控并转化为个人前进的基石与动力。

(三)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素养,积极融入学习型社会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那么,作为一名站在知识发展前沿的高校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时刻处于学习状态,巩固完善专业水平,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高校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只有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密切关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不断培育自己卓越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才能成为自身素质较高,个人业务水平高,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只有这样,青年教师的自我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从而获得令人喜悦的职业幸福感。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身处教育一线,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在当前大背景下,当教师经过自己的努力,教育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支持,青年教师从中获得相应的精神奖励、物质回报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才能突显出来,他们才能更加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因此,政府与社会、高校及教师个人三方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青年教师必将更加辛勤劳作,努力耕耘,以身示范弘扬先进文化,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舒.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2]郭颖蕾.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证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6.

[3]明晶.浅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8(16):24-25.

[4]张灿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5]张小红.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表现、成因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曾云 王林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