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内涵探析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内涵探析

摘要:新闻记者常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传递公平正义、揭露社会阴暗的重要职责。然而近些年,我国新闻界却发生了不少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事情。对此,本文首先简述新闻记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最后对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闻事业;新闻记者;职业道德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改革开放,当前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渐趋向多元化,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出现了荣辱不分、美丑不辨和不守道德的行为,而这股歪风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新闻队伍,造成了一些新闻记者思想道德滑坡,屡屡做出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事情。有鉴于此,新闻记者要时刻以“八荣八耻”为镜,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从业人员在其工作中养成的有关于新闻工作的优秀的行为、品质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被称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国外学者很早就提出了新闻职业道德这一理念。1908年美国著名博士威廉斯就公布了八条《记者守则》,其中强调“新闻记者要为大众服务,永远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介入社会生活,用客观平静的笔触去描写所看到的新闻事实”这个守则后来被译成世界50多种语言。相比之下,我国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与发展相对较晚。我国第一个成文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条例是1981年由新闻局和中央新闻单位共同拟定的《记者守则》。此后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1991年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又颁布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行为。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各种错误思想和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不少新闻记者受到这一冲击影响,在新闻工作中严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上演了一幕幕新闻腐败丑剧。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才能让新闻工作者坚守道德准则和优秀的职业操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的“严守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崇尚敬业奉献,保持清正廉洁,注重社会效益,不要见利忘义;倡导团结合作,不要恶性竞争”等无一不与“八荣八耻”相关联,更说明“八荣八耻”能够给新闻工作者带来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

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观直接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媒体快速发展,新闻队伍也不断扩大,但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薄弱,自律不严,也就出现了许多新闻人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新闻人职业道德的失范,即新闻记者的职业行为与职业道德相悖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第一,买卖新闻。很多人用钱制造或者歪造新闻,而一些职业道德观念不强的新闻人会受到金钱的诱惑,从而做出违背职业操守的勾当。第二,“礼金交易”。新闻记者收取礼金,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做一些手脚,歪曲事实。第三,贪图享乐。个别记者不愿下基层采访,不愿到艰苦地区采访,只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条件。第四,报道失实。一些新闻记者为了博得众人眼球不惜捏造、编造各种虚假新闻,夸大歪曲新闻事实,哗众取宠,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如2013年中国新闻网刊发了一则《“深圳最美女孩”给街边乞丐老人喂饭感动路人》的新闻,被各大新闻网站与微博疯狂转载,众多网友称赞此举是社会正能量。后经证实,整个过程都是假的,是某些人的炒作。真相是女孩为了拍到照片,只喂了几口饭,就跟着拍照的男子离开了。虽然在这次事件之后,策划者、当事人、中国新闻网都出来道歉,相关人员受到了一定的惩罚,但整个事件不论是对新闻行业还是整个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是巨大的,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新闻人的看法。当前我国出现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新闻记者自身因素。当今社会比较浮躁,在新闻报道的时候,有些记者只为了完成任务,简单采访一些表面的东西,不愿意深入了解细节,有时道听途说到一些内容,便不管青红皂白,未加证实就报道出来,有时甚至为了吸引观众而夸大事实。第二,媒介新闻炒作以追逐轰动效应。媒介新闻炒作是指某些媒体在较长时间内对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炒成热点新闻。当前媒体间竞争激烈,一些记者为了满足受众猎奇的心理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挖掘明星大腕的花边新闻,对其隐私生活进行大肆炒作。这侵犯了受众利益,也违背了媒体的新闻职业道德。第三,监督机制缺失。目前我国新闻行业没有真实意义上的“监督机制”,许多人发出了“记者监督别人,谁来监督记者”的追问。记者虽然不是国家公务员,但手中掌握的发稿权、播出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某种“权力”。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媒体行业内部的自律机制固然是丝毫不能松懈,但是如果只有自律而缺乏他律监督,新闻记者道德自律也只是一句口号,一纸空文。

三、如何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记者丧失职业道德,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是新鲜事。新闻记者要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就要在采访报道中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无私公道、廉洁清正,正确运用新闻采访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新闻记者应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是新闻记者自觉按照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不仅包括记者依照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进行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而且还包括在新闻工作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操和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为了维护新闻媒体的声誉、树立记者的良好形象,各级新闻媒体都应该重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引导新闻记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新闻记者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在采访报道中,一定要敢于坚持正义和真理,敢于讲真话,要按照新闻价值的标准来衡量新闻线索,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件,要始终牢记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绝不能把歪曲事实甚至是虚假新闻传播给受众。第二,加强新闻立法,从法律层面上提升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人必须恪守的职业伦理底线,对肆意妄为、挑战底线的新闻造假者应进行严厉的道德谴责。之所以有假新闻,无非是新闻造假者瞅准了新闻立法滞后,对虚假新闻法律惩治不严而有恃无恐。从这个角度讲,新闻立法作为他律,从立法角度禁止恶意炒作虚假新闻的行为,不失为一种选择。这些年,我国相继出台了《记者守则》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但准则与法律不同,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与其对应,那么这些准则还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第三,逐步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加强社会监督。受众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让受众充分接近新闻媒体,一旦发现新闻媒体做出了一些损害国家、党和人民群众的行为,要及时大胆地举发,及早处理杜绝这样的现象。第四,新闻人要重视实践的作用。新闻记者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磨砺提升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一个新闻人要想不被淘汰,就应该除了要有新闻敏感性之外,还应有良好的细节观察能力、言语组织能力及总结能力。而这些都能在平时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最后才能成为一个高素质、多能力的综合型记者,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对公众越具有批判的眼力,媒体才越有可能走上良性运作的轨道。提高受众媒介素养,让新闻受众自觉担负起监督舆论的重任,这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传媒业来说尤其重要。总之,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诸多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问题,一定要采取一些措施。当然,新闻行业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国家、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合作解决,新闻人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国家应对规范新闻行业制定相关法律。社会各界人士要监督新闻媒体的工作,防止他们做出一些有违于职业操守的事情。只有这样,媒介环境才能净化,诸多违背职业道德的报道才能消失,我国新闻事业才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东旭.当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及原因[J].电子制作,2014(01).

2.李静.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D].郑州大学,2006.

3.陈曦.我国新闻报道中伦理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作者:尚小虎 单位:天津广播电视台发展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