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外语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探究

外语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探究

1.外语学科建设现状及制约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外语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因为教学与研究的基础相对薄弱,我国高校的外语学科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外语水平是衡量全能型人才的一个必要标准,加之社会对于专业外语人才的需求激增,外语教育受到了空前重视。外语专业因此成了很多学生的首选专业,这种需求造成了各层次高校外语专业开设泛滥成灾、良莠不齐的现象,怎么权衡供需关系以及保证办学质量成为学校首要考虑的问题。戴炜栋、吴菲认为制约高校外语学科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外语学科定位不明确。外语在外交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容易受到外交状况和政策的影响。将外语单纯地视为外交工具,势必影响外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应该确定外语在经济文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有计划地进行外语发展规划,兼顾教学与科研两个领域,以保证外语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对外语学科建设的投入不足。尽管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增大,对外语的重视程度增加,但资源投入与重视程度仍然不成正比。在各高校的学科体系中,外语无疑都占有一席之地,但在资源匹配上是不均衡的,打击了外语教师的积极性,损害了利于外语学科发展的制度环境和舆论环境。第三,缺乏高端人才。目前外语毕业生就业已经处于滞涨阶段,但这并不能解读为社会不需要外语人才。社会需要的是高端外语人才,例如,同声传译、口译、复合型外语人才等,不需要一般性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人员。针对这一状况,可以把人才培养方向转为深度专业性、复合型人才方向,以满足社会需要。针对外语学科发展的现状,戴炜栋、吴菲提出针对性的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重视外语专业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作用;同时制订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出明确、健全的各级外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标准;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以原创性研究提升学科地位。在这些建议中,提及了学科发展途径、政策,同时也涉及外语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科研能力。

2.外语教师综合素养提高促进学科建设

唐代学者韩愈曾经用这样的话语形容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在外语学科发展形势下,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单纯的奉献精神、单一的知识结构将会影响外语学科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21世纪,教师的角色被定义为控制者、评估者、组织者、提示者、参与者和资源提供者。教师本身已经成为角色的复合体,学生对于教师作用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化。教师是专业知识的直接传授者,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执行者,所以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学科建设。首先,教师应具备必要的技术素养。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教与学的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出现了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好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才能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作为课程的讲授者、组织者、培训者,但同时也要明确宏观指导者的角色地位。最后,教师应是多学科知识的集大成者。传统的单一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教师应该转变为具备多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学习资源提供者。对于大学外语的学科建设来讲,教师的多种知识结构需求来源于外语与学科专业结合的改革方向。

3.结语

我国高校外语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必须以前沿理论为基础,在国家政策战略的扶持下,找寻有特色的外语学科发展突破口。教师发展是外语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外语教师群体的学科知识、信息素养、精神态度以及自主发展能力成为外语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姚晶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