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教育管理探讨(5篇)

高校教育管理探讨(5篇)

第一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庞大数据,而且已经具有了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价值高等大数据特征。与此同时,高校的教育对象——大学生,在信息化、数据化的浪潮冲击下,其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学习理念呈现出大数据时代的固有特质。探索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路径、方法无疑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大意义以及当前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路径,得出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深入而广泛的应用,必将推动高校在发展理念、管理机制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全面促成教育本身价值形态的跃升,成为高校下一个创新、竞争和效率提高的前沿领域的结论。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应用路径

一、引言

信息科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直接催生了大数据的诞生,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技术,更是一种完全有别于传统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应用日益深化,大数据已深深融入社会发展各层面、各领域、各行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日益扩大,其巨大的价值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近年来,由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尤其是移动终端的急剧普及,一方面使学生、教师的活动行为以及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产生了巨量的数据,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准备了数据基础;另一方面使高校中最具活力部分——学生在信息化、数据化的浪潮冲击下,其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学习理念呈现出大数据时代的固有特质,给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与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教育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在校大学生达2468.1万人。高校人员集中、人数众多、文化先进、思想前卫、观点新颖、视角独特,同时高校又是互联网应用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前沿,大数据技术应用必然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学生教育管理的数据挖掘分析将对教学科研、日常管理与发展决策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探索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路径、方法无疑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二、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重大意义

大数据技术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必将推动教育模式产生巨大的变革。高校大数据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记录的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方方面面庞大的数据,具有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价值高等特征。在学生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将对高校各部门的决策、个性化服务、人性化管理、预警服务及预测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1.推动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高校信息化水平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围绕学生教育与管理,高校的党群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教务系统、图书系统、安防系统等每天都在产生大量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可靠性强、价值高,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决策与学生管理教育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不仅大幅提升校园的信息化水平,还能够促进高校决策者管理理念转变,推进管理创新。从高校的宏观发展来看,实现大数据技术和高校管理的结合,不仅能推动管理方式的变革,提升高校信息化水平,使高校学生管理进一步智能化,而且能为真正的智慧校园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促进教育理念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高校加速了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进程,高校的信息化进程不仅为学校师生、管理者带来了便捷,也为高校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建构学生的生活信息、选课倾向、课堂表现、阅读喜好、成绩状况等方面数据与高校教学安排、课程设置、课件内容、科学研究、师资信息、招生就业信息等方面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挖掘数据中潜在的价值,能够使高校明晰学生在教育教学和社会活动中的兴趣和个性特质,制定更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确立支持和服务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学模式,进而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3.能够更科学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预见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主要采取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沟通以及日常观察获取信息,并经相关部门与组织综合研判的方式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把握,不可否认这种工作方法,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及学校校园安全稳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以及高校本身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网络已成为现时期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方面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会以数据信息的方式在互联网上体现,另一方面其又都受到网络信息的极大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弊病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获取信息量小、范围窄、速度慢,不能全方位、多层次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迅速作出对策。运用大数据技术可在更广的范围、以更快的速度获取大量多层次学生思想动态信息以及有效的网络舆情信息,能够更全面、更准确、更迅速、更科学的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化僵化为灵活、化粗放为精细、化单一为互动、化低效为高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更科学,更具预见性。

4.能够更及时准确研判学生行为模式,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据统计,目前学生是中国网民中的最大群体,占比25.1%,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有关学生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必将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成型的关键阶段,其心智与行为有诸多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心理问题,暴力、自杀倾向、偏激的政治言论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充分分析,能够对学生这些具有风险的行为进行及时预测、研判、管控,有利于高校建构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置问题机制,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时效性。实际工作中建构学生行为数据分析机制对及时研判学生舆情动态、应对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综上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推进高校学生管理不仅是时代的必然,而且是高校教育教学本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是确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管理理念根本实践,其意义十分重大。

三、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信息化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高校积极采用各类系统软件辅助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产生了海量的教育数据,为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其他行业的成功应用也为学生管理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真实反映教育状况的有效信息,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提高管理效益,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高校学生管理应用大数据技术而言,整体尚处起步探索阶段,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克服多方面的困难,一些事关大数据技术运用的关键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较好地解决,大数据技术在学生管理诸方面的应用将会十分困难。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大数据意识相对薄弱,数据应用机制不畅

由于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大数据意识与思维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程度,大数据技术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学校内部管理门数据数据模型不统一、技术储备不够、缺乏方法论和战略研究、资金投入不足、数据隐私和安全等问题,导致研究和应用目标不明晰;一方面高校数据管理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一套东西;另一方面大数据能够深化应用的关键——全要素数据流通还远没有达到。还存在必须认识与克服的问题。大数据思维共识与大数据技术管理应用机制,是大数据技术在学生管理中广泛应用必须解决的关键为题之一。

2.数据统一性、规范性较弱,数据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复杂性,高校依靠多套信息应用系统(如教务系统、就业信息系统、学生信息采集系统、安防系统等)来完成内部管理跟外部协同。这样就使得整个学生管理数据,包括内部的数据一致性、统一性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数据规范性较差,已有的原始数据资料和新增的数据资料都不完善、不标准,数据的流通与共享困难,导致管理工作效率降低。

3.高校内部数据孤岛现象较为普遍

高校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之间,由于面向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能不同,其获取信息的方式、内容以及信息然见系统都有很大差异,造成学校内部管理还存在数据孤岛,目前高校尚没有很好的机制与平台能够将这些数据孤岛通过一定的数据流向和渠道,将他整合在一起,形成全量的数据,这对大数据技术在学生管理中的深化应用十分不利。

4.跨领域、跨行业数据与学生教育管理数据融合困难

教育感觉是一个相对独立社会领域,但实际上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各行业都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直接影响。获取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并与学生教育管理数据实现协同与融合,是未来高等教育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必然发展趋势。但现在社会经济部门的数据还难以获取或者获取的数据很不全面,并且数据流通还很不充分,这样会导致大数据分析受到影响,学生管理大数据价值挖掘很不充分5.学生管理数据结构复杂,大数据应用技术难度高从大数据的角度看,高校学生信息数据具有数量巨大,来源多样、结构复杂、价值高等特点。学生管理数据大致分为三类:

(1)结构化数据,包括每位学生的学号,姓名,课程成绩等信息,这些信息用统一的数字类型和符号类型来表示;

(2)非结构化数据有文本信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这些信息无法用统一的数字类型和符号类型来表示③半结构化数据,介于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两者之间的数据,称为半结构化业务数据,这些数据的存在对学校架构全要素数据流通平台、运用大数据存储技术、分析技术、应用技术都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难题。此外,高校在建设高质量的数据分析团队方面还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数据团队的专业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路径

在可预见的未来,大数据技术将会更深入、更广泛的在各行业应用,他将成为一切领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管理也不例外。基于上述分析,尽管问题的较好解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就目前高校教育学生管理领域发展形势而言,这些问题的解决又迫在眉睫。尽快明确应对策略,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能够为大数据技术在学生教育管理的深化应用与研究,建立良好的技术应用机制。这是大数据技术在学生管理中应用的关键与基础所在,结合大数据应用技术体系的内在要求以及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必须完成以下几方面任务:

1.确立高校数据应用的“大数据”观

树立大数据意识,具备大数据思维是推进计量大数据深化应用的前提。其要点包括:(1)高校数据即教育资源,高校积累的历史数据、不断产生的实时数据、以及收集的行业外部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挖掘,可显著提升整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系统效率教育效能,继而强化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数据即资源是当前高校必须确立的起码的数据意识。

(2)学生教育管理大数据技术应用,不是传统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机制的修补,而是一种总体思维的改变,是关联性分析思维的综合应用,其应用注重的是相关性和关联性,不局限于高校系统内的因果关系分析。

(3)大数据技术在学生管理中应用不是简单地数据分析,而是指运用大数据技术与方法,使高校内部学生教育管理各系统产生的数据以及高校外部数据实现全要素的流通,分析学生教育管理数据与高校内外全要素数据之间潜在的关联,深入挖掘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各环节达成精细管理,推进高校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最终实现高校核心竞争力增强、育人价值形态跃升的过程。

2.完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大数据的平台建设

学生教育管理大数据应用需要构建在事项数据全要素流通的大数据平台之上,大数据平台为应用提供统一数据接入、清洗、存储、管理、分析计算等功能。大数据深化应用必须以该平台为基础完成应用开发。学生管理大数据的应用不可能建立在数据孤岛或者功能残缺数据平台基础之上。尽快建设高校大数据处理平台,建立数据处理中心是学生教育管理大数据应用的基础。

3.消除高校内部各教育管理机构的数据孤岛

高校目前各管理机构各自实行部门职能,各部门间数据的融合共享很不充分,这是学生管理大数据技术应用存在的机制性障碍,推动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融、共享,是实现大数据技术在学生管理中应用的机制性保障。

4.建构高校与校外各社会行业数据的共融与综合利用机制

高校不是独立于社会发展的闭合式社会系统,他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直接的交流,高校外部数据,尤其是舆情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对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与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建立高校外部数据搜集处理机制,实现高校管理数据与社会行业数据的共融,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大数据应用的必由之路。

5.打造高校管理大数据技术应用专职团队

大数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完成,因此,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指挥、懂技术、懂管理的大数据建设专业队伍。高校应有计划培养培养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专门人才。通过强化大数据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研究与实践,加快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建构适应互联网+时代教育管理发展的专职大数据团队。

6.推进大数据技术在学生教育管理各环节的应用

随着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高校在教育管理实践中产生了巨量的数据,已具备了数量大、类型多、价值高的大数据特征,对于高效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有很高的价值。根据学生教育与成长的阶段与范围不同,在现有数据应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大数据技术在学生教育管理各环节的实践应用,如教学方面的教学规划、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师教学的评估等;学生日常管理中学生思想动态分析、行为分析、就业指导、学习规划等。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具体应用,一方面推进大数据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水平,另一方面为大数据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使大数据技术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技术支撑。

五、结论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大数据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范畴,它已经是信息社会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在深刻的改变世界,使得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金融业以及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惊人的效果,但其在高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却不尽人意。在大数据意识的确立、数据应用战略规划、应用机制、应用技术等方面存在必须克服的障碍。大数据本质上是“一场管理革命”。在可预见的未来,大数据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大数据思维的指导下,运用大数据技术建构实现高校数据全要素流通的平台、积极培育大数据应用专业队伍、消除高校内外数据壁垒与数据孤岛、充分挖掘学生教育管理各环节数据的价值,对高校的现实与未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大

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深入而广泛的应用,必将成为高校下一个创新、竞争和效率提高的前沿领域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广发应用将是教育变革的必然过程。高校应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信息化时代教育在发展理念、管理机制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全面促成教育本身价值形态的跃升,实现引领大数据时代教育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范宸西,韩松洋.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的重新定位[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5,01:33-36.

[3]张耀方,陈发富.大数据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信息通信,2015,07:150.

[4]2015年大数据十大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教育网络,2015,Z1:36-37.

[5]舒忠梅,屈琼斐.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管理与决策机制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96-101.

[6]于亮,孟宇.大数据与高校管理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07:85-86.

作者:熊发政,李育强,陈英齐 单位:1.新疆大学

第二篇: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模式研究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的教育发展越来越成熟,学生的素质也得以全面的发展,以高校里的音乐教育模式也随之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高校音乐教育模式必须要进行全面的改变和调整,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被社会所认可,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在目前这个社会中,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管理都把改变和调整音乐教育模式当成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

二、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学分制的管理制度被国内的大部分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所采用,这种制度虽然比以前的制度有所改善,但是还是非常的不成熟,存在着很多的错误和不足。所以,对于高校的音乐教育模式来说,仅仅改变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使高校音乐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必须要对其教育模式进行全面的调整和转变。

三、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第一,目前,许多高校的音乐教学理念都非常的老旧,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没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当前必须对其教学理念进行创新,考虑这个时代的新想法,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

第二,现在很多高校对音乐教育非常的不重视,教师资源也非常的紧缺,这种现状对高校音乐的教育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提高高校音乐教育的关键一点就是充实教师队伍。

]第三,而且目前由于高校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大部分课堂上的音乐教育也是以听为主,学生们自己实践的机会非常少,这也是改革中存在的一大问题,高校的音乐课程并没有实现科学化的制定,学生们缺少自身实践的机会。

第四,对于高校的音乐教育来说,实行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教导他们如何使用音乐技能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在实践中学习音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而现实中,各大高校并没有给学生很多的实践机会,大部分还是延续着学校一直以来的教育方式,学生自己进行实践的机会非常少,这种教育模式并不能适应时代,所以当前必须要注重教育模式的改变和调整。

第五,高校中教育资源的不足也是改革中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很多教育模式的改革会中途夭折,不能进行到底。而且这个问题在国内音乐教育改革过程中也不在少数,许多高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太过空泛,在改革中没有联系实际没有和实际相结合,这种改革也只能说是纸上谈兵,并不能运用到实际当中。

四、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模式

任何一所高校要想发展和促进自身的音乐教育管理模式,首先要考虑的是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根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并建立在合理系统管理的基础上。现如今,国家教育部对构建文明和谐校园提出了一些新观念,针对这些提出的新观念、要求,结合其他的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经验,总结、反思传统高校在音乐教育管理模式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在已经全面分析了传统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创新、先进,充分体现出学生利益的新兴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根据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以及调研了大量相关在创新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报道后,当前发现要想实现上述创新,各大高校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效率。

第一,高校大学生是一个争强好胜的群体,他们渴望被表扬、赞许和鼓励。实行激励机制,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创新,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创建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大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对音乐创作的积极性并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和支持他们去发挥对音乐的创造和想象,最终能够将被动受教育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在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中,当前认为高校领导人一定要注意激励机制的实施,充分调动师生对音乐教育和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性。

第二,俗话说得好,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适当地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估能够明显地促进教师的上课积极性进而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当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相应方案的实施来促进教师的考核和评估。首先,要强烈向教师们声明学校会经常不定时进行教学质量检查与监督,时刻提醒教师的责任心和认真上课的态度;其次,学校要想合理、公平、公正地做到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估,就要保证对其进行评估和考核时相关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得到考核和评估的结果后,不能放在一边不管,只是做个表面形式,学校应该创新出后续应对措施,对考核优秀的人给予合理奖励,对于考核和评价处于较低排名的人实施一定的惩罚措施,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提高教师们对待教学的严肃性和认真性。

第三,在高校音乐管理教育模式的改革中,必须要注重创新,深入研究管理技巧,这才是音乐教育模式获得新生的必要途径。

五、结束语

现阶段,国家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学生们的素质也得以全面的发展,随着这种发展趋势,高校里的音乐教育模式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大范围地关注。本文则是针对高校教育改革的问题以及目前改革的状况,提出了许多独到性的见解,为高校音乐管理教育模式改革提供了合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苟凤英.高校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2]陆美莲.高校教学管理探略[J].科教文汇,2008(12).

[3]邵平.浅议高校教学改革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9(5).

[4]王小天.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音乐探索.2012.2:132-134.

作者:杜洁琼,罗帅婷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第三篇:高校教育管理网络平台的作用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各型各样的网络技术平台如同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人们用QQ、MSN替代以往的书信交流方式,网上购物的交易量也是屡创新高。琳琅满目的网络技术平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网络技术平台应用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授课质量,更能将效率最大化,节约时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了各个高校的教育管理当中,这对于注重教育管理的高校来说不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如果使用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是不好,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分析了解网络平台的特点以及在教师和学生沟通中的作用,对于推动高校教育管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络平台;高校教育;教育管理

1网络平台下的高校教育

1.1开放教育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开放教育已经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可。开放教育可以实现同一个学校的多个小区的资源共享、学校之间可以互认学分等等,开放教育不仅实现的高校资源的共享,也给了高校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开放教育把学生作为运作中心,不惜用一切办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其中包括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以及更新教学设备等等,一起为了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以及更多自由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运用网络技术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市里的能力。

1.2慕课

慕课也称作是MOOC,是从以往的课程开发形式中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在线课堂的教育模式。慕课不仅涵盖了以往旧的课程开发模式的功能和特点,包括传播资源、自主学习管理系统等等,同时可以让学习管理系统可以和更多的学习资源以及网络信息相结合。慕课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完整的模式,包括在线的学习资源、课堂作业、作业答疑、结课考试等等,与学生平时的课程没有任何区别。慕课依托网络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络平台上自主选择,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疑问,也可以像在线老师进行请教,如果没有得到解决,也可以用邮件的形式向负责此项课程的老师请教。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得到在线资源的诸多内容,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由,这种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有非常显著的学习效果。这种全新的依托于网络平台的教育模式,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高校教育中来,还可以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提高高校的社会价值。

2网络平台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优势

2.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教育管理资源

网络平台如果应用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不仅可以让高校脱离以往的管理形式和资源配置形式,更能够让学校已有的资源配置依托网络进行合理高效的使用,节约了高校在配置资源时消耗的人力和物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高校各个部门和各个层次的办公效率。比如,高校可以依赖网络平台,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进行视频开会功能、网络教育平台慕课等实行资源配置。

2.2完善高校金字塔式运转结构

在国内很多高校中,大部分还是应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运转结构。金字塔式的运转结构也就是层级运转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因为每个人的分工太细致、管理的层面太小,工作人员繁多等等特点,致使高校在进行高效管理的的时候,一些组织管理工作重复,大大影响了管理人员的办公效率,高校在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管理之后,可以利用网络的大数据以及公开透明的特点,让教学管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让学校领导以网络的模式直接给下级管理人员和教师传达任务和指示,巧妙省略了传统组织结构的中间的管理层、这种模式不仅避免了人力资源和教育管理资源在组织结构中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高效管理人员的办公效率。

2.3保障高校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

高校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网络平台之后,使得高校信息全部公开,学校的老师包括学生可以随时跟校领导提供建议,管理者也可以及时给校领导提供与决策有关的详细数据和详细事务,可以让校领导依照有关的教育形式进行科学正确的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育管理系统在运用网络平台之后是一个依赖互联网进行工作、运作的教育管理模式,能够依赖互联网做到决策、工作整体化,能够让校领导在进行决策时准确的了解到高校学生和教育管理的状况,进而实现“对症下药”的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4有利于实现教务公开

因为依赖网络平台的高校教育管理系统,是依赖网络实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能够把高校的招生简章、就业前景、学生成绩、学生意见、师资力量、学院简介、交流合作项目、重大活动、会议安排等等诸多与高校学生和教师息息相关的信息全部以公开的形式公布,这种形式加快了高校教务公开的进程,让现代的教育管理模式从传统死板封闭的教育管理模式中挣脱出来,如此一来,不仅仅能够让学生随时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此外,依赖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教育系统因为其自身的交互性,使学校、老师、学生还有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简单。

2.5增强学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现如今,国内的高校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各个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师生教育水平都参差不齐,管理人员的各项综合素质也不尽如人意。在建设人才强国的大方针下,增强学生还有教师以及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各项素质是重中之重,对于人才强国的建设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络平台的出现,使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简单,同时,高校领导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学校的中层以及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各个方面的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全部公开,从侧面考验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增强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2.6师生交流全天候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网络平台的出现使得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实现了全天候,这种迅捷性是任何传统管理模式都不能够比拟的,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反馈,学生有任何问题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这种新型沟通形式不仅为教师省去了很多时间,也可以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结局,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交流和联系,明显的提高了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

3网络平台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高校网络设备和网络教务管理存在矛盾

在21世纪,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以及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用网络平台的教育管理系统也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迭代。所以,高校领导应当及时的更新学校的硬件设施,对于落后的网络技术设备要及时淘汰,让高校的网络技术的能力满足高校学生以及工作人员的需求。但是,通常来说更新网络技术设备让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些学校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本事属于公共教育不以营利为目的,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落后的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因此,高校网络技术设备的更新与网络教务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

3.2网络病毒传播给网络教务管理带来威胁

21世纪,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日渐成熟,网络领域的尖端人才也是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这种繁荣同时也带来了网络病毒的广泛传播。高校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务系统管理建设时,经常会遇到网络病毒对自身的教务管理系统造成破坏,导致学校好多的软件以及一些功能停止工作,影响网络设备的工作效率,甚至有可能导致高校的重要文件和数据资料丢失等问题,严重的病毒传播可以使得网络教务系统全部瘫痪,严重影响到高校的运作,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导致高校管理难以有条不紊的进行。

3.3网络黑客入侵管理系统引发安全问题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各种以盗取重要数据和信息为目的网络黑客也不断发展起来,这些网络黑客严重干预了网络环境的安全,网络黑客的目标往往不是针对某个个人或者企业、高校,他们造成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网络黑客盗取的数据和信息一般都是对于目标非常重要的资料。如果高校的重要信息的安全性都得不到基本的保障,那么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也很难有长久发展,学校的运作也将陷入瘫痪状态。

4针对网络平台在高校教育管理应用的建议

4.1树立现代管理教育意识

高校领导在建设教育管理系统时,要树立现代管理教育意识,高校领导要了解建设一个应用网络平台的教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应当积极主动的学习了解互联网平台的特征和优缺点,切身体验网络平台的公开性、交互性、多方性等特点。此外,高校的管理层人员要注重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建立与学生交互的平台。只有树立引导性的现代管理教育意识,校领导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管理,进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校领导还应当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危机意识,由于网络平台的公开化,人人都可以发言留意见,有可能会造成学校领导失去权威,不利于对高校的整体管理,所以,校领导应当具有危机意识,科学合理的管理教务系统,树立校领导的权威。通过对网络平台的不断探索,管理人员还应当对教务系统进行不断完善创新,使学校的教务管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4.2增加对高校教育网络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

由于网络设备的更新迭代十分迅速,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的网络设备也要进行不断的更新。但是因为高校是公共教育服务机构,并不像其他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所以通常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所以,政府和其他社会教育部门应当增加对高校教育网络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使高校可以不断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有利于高校更好的运作,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可以更加科学健全。

4.3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能力

在网络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盛行的今天,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能力迫在眉睫,学校领导在聘用教育管理人员时,应当进行全面考核,可以用提高待遇的方式增加聘用门槛,确保学校可以聘用到网络技术过硬的工作人员,为学校的网络平台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使网络教务系统远离网络病毒和网络黑客的侵袭。高效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能力不但显示出高校的网络技术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对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以未来的更好发展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

结束语

身处信息化时代的高校管理者,必须要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网络教务系统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学校管理者还是不应当过度依赖于网络技术而省时省力,虽然网络平台使得高校教育管理变得公开、迅速,但是,一些网络问题也渗透到了教务系统管理当中,影响到了学校的信息安全性,使高校的教务系统管理不断遇到问题和挑战。总而言之,高校领导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这一新兴技术,将其用于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同时不断完善对学生的管理,使得高校在良性轨道上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J].开封大学学报,2014,20(3):55-56.

[2]肖晓梅.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17):67-69.

[3]李晓锋,王忠华.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2(2):67-70.

[4]杜海艳,司玲玲,王亚楠.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与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8):207-208.

[5]李永健.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平台在高校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8(1):121-125.

作者:国佳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

第四篇:高校教育管理现状与创新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教育管理是高校一项系统性工作,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以下我们可以从探讨高校教育管理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出发,来详细阐述高校教育管理相关研究内容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并逐步深入分析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特点以及就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系统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策略

一、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讲,人才都是其发展的先决条件所在。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是到了什么社会关于人才的培养首先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高校肩负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的历史重任,就目前形势来说,当前的高校人才培养则有了更高的追求和评定标准。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对于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来说,需要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现状来看,一般的运营模式是校长以下的垂直划分法。这种方法通常以纵向的划分类型为主,各项部门行使职能,在模式上比较靠近家长制,从属性上来看也是具有静态的特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很多问题所在。

就本质来看,高校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要知道,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高校的教育环境也在随着这些内容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应当具备新的内容。这是由于,无论到什么时候,创新都是发展的原动力。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市场经济阶段,高校教育管理的内容也要进一步贴近这个时代,以满足共同的发展需求。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以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标,在这其中要进一步丰富教育理论、知识结构和教师队伍,这是我们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必要手段。

二、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特点分析

(一)关于高校教育管理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众所周知,多样化是一直以来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特点。对于这点内容,我们可以在以下这些方面集中体现:关于学校的本位管理;关于学校流程管理;关于学校人本管理。纵观这些内容,每个体系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三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具体来说,高校本位管理带给了高校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流程管理则与人本管理相通,但也同时揭示了这些内容的不同之处。

(二)关于高校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创新的发展特点

近年来,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提高。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当今社会,电脑已然成为现代化办公必备的工具,同时网络也覆盖了每个计算机的工作领域。就目前来看,高校已然充斥着OA自动化办公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另外,OA还是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的具体应用,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

(三)关于高校教育管理人文化的发展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文化的理念深入了每个人的内心。高校也是如此,在高校的大环境中人文环境也逐渐兴起。不可否认,人文化的基本理念使得学生的综合性人格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个内容上兴起的自我管理体系也是更显优势。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人文化的基本理念使得学生的身心有了进一步的良好滋长,这对于他们建设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现阶段高校教育管理中问题所在

(一)关于教育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的基本问题

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当中,高校的教育管理者都是以传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无论这些问题是旧问题还是新问题。这其中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直到现在也是屡见不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缺乏必要的改革动力。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很多高校仍在沿用守旧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策略根本无法启动,更不用说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活动了。长此以往,教育管理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最终影响的只能是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级人才的培养。

(二)关于现阶段教育管理者缺乏必要的创造性思维的具体问题

众所周知,在当前这种高校教育管理的基本体制下,家长制这种传统方法还是比较盛行的。在这种方法下,管理者拥有的权威是毋庸置疑和无法抗拒的,这就导致了现行的我国高校师生总体的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匮乏。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管理者要求师生要对他们的管理绝对服从,用统一的方法去解决千变万化的问题。然而,时代在进步,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然成为教育的具体要求出现在教育大纲当中。另外,现代化的市场竞争也需要的是更为高级的人才而不是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人才。

(三)关于侧重智力教育忽视素质教育的高校教育管理问题

相关总计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的普遍考试成绩是非常优秀的,从数值上来看他们远胜于欧美国家的同类学生。但是,如果从综合性事件处理能力上来看,中国的大学生与之相比却存在不小的差距。归根结底,这是由于教育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教育的侧重点是知识点和记忆能力;而美国教师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着重培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造成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低下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过分强调智育的培养。这在很多时候已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进一步推行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四、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一)关于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

高校教育管理相关领域要想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是必然的。系统来说,如何做好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的创新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现代的教育管理者要进一步汲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从根本上对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系统鉴别,要取其精华弃其槽粕,进一步破除家长制的模式。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现代化的教育创新理念和教育评价机制。关于创新理念其实很好理解,主要是指教育评价的创新,如何进一步建立相应的教育评价机制是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二)关于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经营理念

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并日益完善的同时,也加重了高等教育产业经营负担,国家虽逐年提升教育办学资金,但对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仍略显捉襟见肘。为此,创新高等教育管理经营理念势在必行,应建立并完善高等教育产业运行机制,使经营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办学过程中,以办学效益提升为目的,着力加强成本管理核算;扩展并加强社会融资,促进面向全社会的自主办学机制形成,以便凭借自身的良好积累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创新高等教育管理内容

现代教育管理内容的创新包括三方面,首先,创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高校应系统地安排思想素质理论课程;将社会实践提升到核心高度,尽快建设思想教育实验基地,并使其相对固定,保证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集系统、层次为一体,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力同步加强。其次,创新专业文化素质。应与时俱进,按需要,适时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保证教材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充分适应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第三,创新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学习能力、群体协作及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关于教与学方面的规划和管理、执行和落实、改革和创新

1.人才培养方面。(1)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参观创业园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要融入创新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2)加强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学科竞赛、交流会等为载体,结合各个学校专业特点,不定期安排学术讲座,学科竞赛等。

2.师资队伍建设。(1)为加快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继续加大师资外培内引,可以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外及港澳台高校访学进修,让老师进一步得到提升、锻炼。(2)配合应用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继续加大双师型师资培养的力度,可以开展跨境电商师资研修班。促使教师能力方面进一步优化。

3.教学科研,教风学风。(1)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读书月活动、学术沙龙、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各类学术讲座等,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2)对新生实施学业导师制,引导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用教学科研和教风学风方面的努力有效的保证学生在学习、考试及各类学科竞赛方面取得好成绩。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育管理是高校系统工作中的一项核心内容,高校肩负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我们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深入研究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相关体系研究虽然已经开展了一段历史时期,在取得了一些傲人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所在。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相关研究体系,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是今后我们所要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文忠.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与优化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6):153-156.

[2]陈小艺.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

作者:郭锦云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探析

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择业观念不断改变,导致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涌现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诸多问题导致广大毕业生流动党员成为了现实中的“口袋党员”“隐身党员”,使其在入党后的教育和培养出现了断层现象,为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探索,充分运用高校党建等资源,建立并完善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新平台,把党建管理工作作为特殊时期的重心,建立从机械管理到整合管理过渡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途径

长期以来,高校党员的教育管理方法一直沿用传统模式,然而随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越来越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传统模式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传统模式中的静态教育管理观念与目前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分散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不相符;教育内容也早已脱离了当代青年的生活实际,一直停留在过去阶段,与他们的思想观念相背离。除此之外,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和压力也使得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由此可见,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以高校党校的教育模式创新为基石,引导毕业生流动党员培养主体意识

为解决毕业生流动党员离校后分布范围广、联系困难大以及受教育停滞的问题,高校应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进行教育改革,从而调动毕业生流动党员积极性,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为党组织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充分利用党员在校期间,提早为流动党员的发展做好充足准备。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强化党员意识,引导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对即将毕业的流动党员,定期进行党课培训,并着眼于强化培养他们的权利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观念,普及离校后与党组织保持联系的方式方法及参与组织活动的途径。除此之外,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时效性,开辟流动党员活动论坛,并及时公布网址,可及时传达党组织的活动通知,也便于各地的流动党员相互交流学习。

二、以高校党组织的机构体制建设为手段,健全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科学管理体制

高校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一批以流动党员为主体的临时党组织。首先,在高校内成立流动党员专职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流动党员的统一安排管理、档案备份存档、定期培训考核以及各种困难解疑。其次,在毕业生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动地,例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成立流动党组织。在成立初期,由高校党委委任一批优秀的青年党员为兼职党务干部,发展成熟之后,在组织内部定期组织投票选举,由流动党员选出自己的党务干部,创建“有流动党员之处,必有流动党组织”的新局面,让流动党员真正感受到“有组织可依”。与此同时,应加大改革党组织教育管理模式的力度,虚心聆听各方意见,努力探索、尝试、改变、进步,改进传统体制的突出问题。

三、以完善规范高校制度为前提,建立切实可行的毕业生流动党员运行机制

一是要建立和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高校党组织应组织人员做好制证制度的前期通知和流程安排工作,并运用芯片植入、远程定位等技术,定期统计在本校管辖范围内的流动党员人数及其相关党员信息,及时为他们发放个人专属的党员活动证,简化他们定期参加党组织安排的出行和培训等活动的流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二是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规范组织生活制度。高校应依据当代青年生活范围广以及与网络紧密结合的特点,采取“属地+虚拟”的组织生活方式。属地组织生活是指由基层组织定期召开的活动或会议。其中全体党员会议每月不得少于一次,举办时间以节假日期间为宜,具体时间可灵活安排。虚拟组织生活是指将“”、党员定期培训等活动通过网上论坛、远程教育等虚拟化平台举办,在消除党员的实际距离带来的困难的同时,也可为他们提供学习讨论和思想交流的平台。

四、以丰富完善高校党课的教育内容为主体,改进毕业生流动党员培训教育的方式方法

高校对党员的教育应采用将在校期间和离校之后两个时间段的教育连成整体的全程教育模式,保证党员教育的全程性、平常性、长效性。在校期间,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题学习和考核,树立责任观念;离校之后,实施动态跟踪教育模式,及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不断引领其树立合作观念、把眼光放长远。同时,要以党的重要节日为契机,普及党内基本理论,对党史、国情、方针政策等开展培训考核工作;深入了解每个毕业生党员的特质,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流动党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知识、地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等基础知识培训。同时,改善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建立行而有效的教育机制,结合互联网时效性强,弱化距离感等特点,以“在小团队交流,取得大进步”的模式改善毕业生流动党员传统教育形式。

五、以调动高校各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方法,融教育与管理于服务之中

高校党组织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定位服务主体,寓教育于服务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实现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各院系党组织要完善好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并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要积极引领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及时提供就业、创业的相关信息;要设立流动党员服务平台,开通咨询服务电话和线上交流平台,实时跟踪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与活动,及时提供服务,从而建立双向互动的良性机制,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作者:冷丰,王鸿军,刘巍,郑旭 单位: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