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西医院校大学语文论文

西医院校大学语文论文

一、展现大医风采,传承医德风范

与文学经典相比,中医典章在德育教育方面更显优势。中医典章中诸多名医传记、医著序言、行医笔记等,融文史哲、医学、伦理为一体。这些作品因作者的睿智与深情,流露出感人的文学特质,又闪耀着前贤先哲们在治学、修身、济世、救疾等方面的个性风华和人格魅力。作者本身也是医者,他们由自身的行医经历而产生的精神感悟更贴近医学的职业特点,因而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现今,不少医学生受功利主义影响,想当医生只为获取更高收入。如此浅薄的职业追求,怎能理解医生职业的意义何在,职业操守又从何谈起。对于职业选择,《医事笔记六则•(四)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中认为:“果能为良医,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从医者的角度给了中肯的回答:从医是利人利己的良业,是实现人生抱负、体现自我价值的选择。生存压力和职业操守这一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不仅考验着今天的医生,也考问着古代的医者。《东垣老人传》这样记载: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问前来拜师的罗天益:“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罗天益曰:“亦传道耳。”一个“亦”字,道出了罗天益的选择———兼顾金钱和医道,寻求利益与医德之间的平衡。古代医家坦诚的回答能让医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弘扬医道和讲求必要劳动回报之间并不是水火不容,但同时又要坚决杜绝“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的无良行为。这样充满人情味的话语,不需要高深的理论探讨,也远离空洞的道德说教,更为透彻地解答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内涵,在润物无声中,滋养着医学生的心灵,让其知耻而反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

二、陶冶情志,培蓄人文素养

医学虽属自然科学,但其研究的对象是鲜活的生命,因而比之于物理、化学等纯自然学科,它与人的关系更密切,也更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而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其课程主要是生理、病理、解剖等学科,这使得医学生所见多是疾病的苦痛和死亡的威胁。太多的苦痛会磨灭一个人的意志,见惯了死亡则有可能使人变得冷酷麻木。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容易使其丧失对病人的同情。古代大医多受儒家思想的浸润,他们对于人的尊严与使命、人的权利与责任、人的理想与品格、对生命的理解与敬畏等重大问题,多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明代大医龚廷贤严厉谴责那些因病人的贵贱贫富而不能平等相待的医生,指出“医乃生死所寄,责任匪轻,岂可因其贫富而为我厚薄哉”。清代名医费伯雄提出:“我欲有疾,望医之相救者如何?我之父母妻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如何?”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反思医患关系,发人深省。通过文本与人本的解读,教师可挖掘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因素,引导医学生领悟其中深沉的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丰富其情感体悟,从而使学生以正面的态度面对今后工作中不可回避的病痛和死亡,而不是只用生物的眼光去审视病人的“病”,却忘了他们是鲜活的“人”。除了情感的陶冶,从文化传承角度看,中医典章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所记载的如对古代天文、地理、避讳、礼仪制度等的介绍,能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的集体记忆,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从文学角度看,中医典章的语言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文体语系,不仅孕大含深,而且气韵生动,多种美感纷呈,不乏孕育情致美、典雅美、辩证美、韵律美于其中。西医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中医典章,在陶冶情志,丰富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古代文章的语言特色,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文理交融,突破思维定势

医学生多为理科生,学科的知识结构与研究特点使得他们易于形成纯科学、逻辑性强的收敛式思维方式,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离不开形象思维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等多元化思维方式,这恰恰是医学生所缺乏的,也是有碍创造型人才成长的一大瓶颈。历史证明,我国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医家大都具有较深的文史哲造诣,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在医学领域中自由驰骋,成就斐然。科学求真,文学求善与美,两者仿佛并无交集,而中医典章不少篇目既涉及医理病理,又通过饱含深情的文字彰显了作者仁心济世、大医精诚的医道追求,可谓融真善美于一体,文学与医学在此交融,不同类属的思维方式在此聚焦。古代医家在写作时,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天人合一等思想融汇在字里行间,文字中无不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闪烁着哲学的睿智。阴阳就是中医典章中极具代表性具有辩证统一色彩的词语,此外,如正邪、盈虚、标本、表里、寒热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再如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著《用药如用兵论》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用兵之法,通过生动活泼的比喻,透彻阐明了要根据致病原因、病症表现以及病人体质差异等复杂因素,因势利导,灵活用药的辨证施治的医学思想。中医典章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医学生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的认知差异,拓展了西医学生的知识维度,又可以为其提供方法论层面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其单一的收敛式思维方式,克服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模式弊端,启发他们采取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整体综合的思维方法来处理复杂多变的病症,使学生拓宽视野,突破思维定势,构建起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中医典章在西医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但要使其真正付诸于教学实践,还需针对西医院校医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而不能轻易地套用中医院校的教授方式。例如,古代中医典章数目繁多,内容驳杂,其中既有富有文学性和德育性的篇目,又有阐述中医源流、医理病例等专业性较强的篇目,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浸润人文精神这一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遴选择取情感性、人文性、通俗性较强的篇目,放弃内容艰深、专业性过强的篇目。此外,还需寻求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强化教学效果。这都需要西医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作者:吴娜田长城单位:蚌埠医学院蚌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