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金融风险管理教学改革与措施

高校金融风险管理教学改革与措施

[摘要]“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量化性、应用性较强,以及实习机会较少等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时,需考虑学生现实和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师以轻松问题入手、以现实问题为主、从无问之处发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高难知识,保持学习动机,提升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混合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等方法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金融风险管理;

“问题导向”教学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首次提到“金课”一词,他指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要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1],随后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高教司吴岩指出,金课即“一流课程”,并将其特点归结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2]。李志义认为金课由五个方面组成: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3]。严敏强调“金课”必须具有两重性:教学内容有深度、教学方法有效果[4]。由此可见,金课建设的要求既是对本科课程教育的高度重视,也是一种教育常识的回归。目前,金融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采用“5+X”的形式建议各专业设置专业必修课,“金融风险管理”在金融学类本科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国家标准把其列为五个专业的“5”类专业必修课,建议另外两个专业把它作为“X”类必修课之一。Z高校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在经济学院设置金融学、金融工程和保险学三个金融类专业,每个专业均开设“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多年来,课程组教师持续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当明教育部金课建设的要求,课程教师进一步梳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把“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流课程。

一、“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特征分析与内容梳理

(一)先修知识多,综合性强

“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高的学科[5],其内容涉及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管理学、计算机编程、高等数学,尤其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相关知识。表1为课程中部分市场风险知识点和所需的先修学科,从中可以看出,“金融风险管理”的先修课程至少十门,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是基础金融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等课程中所讲授的基础性金融产品知识,还要掌握期权期货互换等金融衍生品知识;学生既要懂得“证券投资学”和“商业银行金融经营管理”中的金融业务,还要明白“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中的金融监管要求。第二类是数学类课程,高等数学中的导数、泰勒展式,线性代数中的矩阵运算、概率论中的条件概率、数理统计中的正态分布等知识都是理解市场风险度量相关知识点的基础。第三类是计算机操作和编程类课程。无论是对模型参数的估算还是对在险价值VaR的估测,均需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软件编程能力。对于这三类先修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仅理解基本概念远远不够,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运用能力。如果未能很好掌握先修学科相关知识,势必极大地影响本课程的深入学习。

(二)模型为主,量化程度高

与金融基础学科偏重于定性分析不同,“金融风险管理”更注重定量分析。正如美国学者伯恩斯坦在其名著《与天为敌》一书中所说,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取舍的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关键[6]。人类对未来的预测主要依赖于运用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金融理论的创新发展,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日新月异,涌现了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模型来对金融风险进行度量和管理。如从1990年开始出现在险价值VaR的概念和生产系统,演化到条件在险价值ES,再到谱函数型风险度量指标。再如,信用风险的管理模型从20世纪70年代的Z计分模型、到90年代的Va-sicek模型、KMV模型、CreditRiskPlus模型和CreditMetric模型。目前一些系统工程学、运筹学等偏理工类的学科知识也开始出现在模型之中。金融风险管理量化模型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而且概率和数理统计等相关知识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人类的思维方式来源于对以往生活经验的总结,是在确定性问题环境下发展出的思维模式。当面对未来的不确定风险时,人们常常无所适从,即便是数学素养很高的人,也经常被概率问题所迷惑。同样,运用统计推断理论,把历史数据作为未来风险事件的样本来分析推断总体的状态,也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比如,目前在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的在险价值VaR模型,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和掌握的概念。当该部分学习结束后,Z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在回答“在险价值VaR概念的理解速度和程度”的询问时,往往只有一两位甚至没有学生回答“很容易理解”,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后才能理解”的学生占一半,还有一半学生认为到“现在仍然似是而非”。表1中对多个市场风险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区分,其依据为涉及到的高等数学,尤其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的多寡,如风险因子相对简单,难度标示为两颗星;波动率和相关性估算难度最高,标示为五颗星;其他知识点难度介于二者之间。

(三)应用性强,实习机会少

金融风险管理的各项技术和模型,并不是仅存在于专家学者著作中的理论,一旦开发成功就能够快速商业化并被金融机构所应用,而且越是那些管理先进的金融机构,越是重视量化技术和模型。比如VaR的开发和应用始于摩根大通银行,CreditRiskPlus模型来自于瑞士信贷。国际上负有盛名的巴塞尔委员会1995年在《巴塞尔协议1》的修正案中提出,先进银行可以采用内部模型法计算市场风险资本;1999年的《巴塞尔协议2》进一步允许先进银行可以用高级计量法计算操作风险资本;2008年金融危机后通过的《巴塞尔协议2.5》,再次调整了压力在险价值和基于相关性的综合风险计量模型等,而且允许银行可以自主决定选用内部模型。金融机构运用内部模型所确定的监管资本金通常会低于巴塞尔委员会的标准法所得金额,换句话说,采用内部模型可以有效地提升金融机构的资本收益率。与国际先进金融机构相比,我国金融机构还缺乏足够的人才和信息技术对风险进行量化模型管理,但近年来其内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逐渐完善,通过定性和定量风险技术的综合运用,显著提升了风险管理水平。虽然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层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人员占比及风险管理投入均有明确规定,但国内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专职岗位大多分布在风险控制、稽核等中后台部门,产品的设计部门和前台的交易部门等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仍显不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实习于金融机构的前台岗位,很难接触和体会课程中所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有些学生虽然能在理财产品的销售岗位上实习,但产品风险揭示部分内容复杂,往往不为客户、金融机构及其销售岗位所重视。对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模型,学生在专业实习当中难以亲身接触,也就无法加深理解。总之,“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是一门内容综合性强、技术量化要求高的应用型课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而言,学习该课程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课程难度较大,二是现实中实习机会较少。尽管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面临以上各种困难,但其对学生的金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关系到未来中国金融机构升级转型的人才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进一步研究,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应用型本科“金融风险管理”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的理论和实践

(一)“金融风险管理”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的指导理论

美国学者斯派蒂(WilliamGSpady)等人在1981年首次提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BasedEducation,OBE),随后该理论在各国高等教育界得到了广泛应用。OBE强调专业内容教学要以学生得到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毕业后要达到的核心能力来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价值。以此理论为指导,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现实和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情况,对“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设定。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金融机构对各级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会大量增加,尤其是系统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技术的各级管理人才。对应用型院校的金融类本科毕业生而言,工作的最初几年主要从事于前台和中台业务岗位,因此“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外,还要为学生搭建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胜任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内容确定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设置上总体要求难度不宜过高,难易适度,设置“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让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保证其学习效率。

(二)Z高校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的实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把人的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前三个属于低阶层次的认知,后三个属于高阶层次的认知。伴随着认知阶层从低阶向高阶迁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也从低阶上升到高阶,而批判性思维是高阶思维的核心。根据该认知理论,同时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依照“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点本身难度,对教学目标设置做出负相关的阶度要求,即难度越低的知识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越高的认知阶层和思维阶层;而难度较高的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就会降低。对应用型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要求,可以分为三个阶层,即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初阶,能应用知识点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为中阶,能对知识点进行评价和创造则为高阶。亦即,应用型本科“金融风险管理”教学应以初阶、中阶课堂为主,尽量拓展至高阶课堂。仍然以表1中所显示的市场风险部分的六个知识点为例来说明如何设定教学目标要求。在全部相关知识点中,市场风险因子的识别相对而言最为简单,教学目标要求除了能记忆、理解基本概念外,还能对现实中的金融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评价。例如对于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原油宝,通过分析其产品结构,可知中国银行面对国内理财客户,充当的是交易商角色;如果其在CME市场上进行了净头寸的对冲,那么按照产品合约,无论原油期货价格如何变化,只要价格不为负值,中国银行都不会发生实质性损失。当2020年4月21日CME市场上5月份期货价格击穿底部为-37时,中国银行在CME市场上的亏损,完全是由于其忽视CME的交易系统改变,且未能及时移仓所致。所以中国银行在该事件中的损失到底应该归因于操作风险还是市场风险,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让学生分析和评价该事件,并形成小论文,这个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达到的。对希腊值对冲部分和VaR估算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对其的认知能达到中阶水平,即除了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外,还能应用理论来对现实金融数据进行处理,这不仅能让学生提高动手操作和研究能力,还有助于增进其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的深入理解。对于波动率和相关性的估算的GARCH模型,由于难度较高,因此教学目标设置为较低阶的理解模型含义,学生通过学习该部分内容达到能够读懂金融市场研究报告中的要求,这样有助于与专业投研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

三、应用型本科“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施

(一)以“问题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方法设计

“问题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理论源于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取并非是外界灌输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个人主动创造或建构而得。当代国际著名教育技术理论家和教育心理学家戴维梅丽尔的“首要教学原理”指出,当学生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时,其学习会得到促进。在这些现代教学理论中,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教学”一词应该理解为“教学生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角色是顾问和教练,是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设计教学任务或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能力。PBL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联系现实世界问题的情境中呈现教学内容,教学的目的是达到学生“乐学”“会学”和“学会”,其中“会学”是核心[3],“会学”即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能力,高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PBL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必须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大脑潜能,把学生从舒适区带到发展区。脑科学研究认为,人类大脑的功能,首先是确保生存,其次是满足情感的需要,再次是认知学习。当外界的刺激让大脑感觉压力或无法满足情感需求时,大脑就会把这种信号传递到杏仁核———作出“逃避或应对”的反应中心,从而流向丘脑信息流量减少,进而流向主管判断与决策的额叶的信息流量也相应减少[7],学习者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探查更高水平的组织结构的能力就会降低,也常会引起情绪上的厌学。总之,高压力是学习的障碍,而轻松愉快的问题导向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方法。PBL教学法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大脑的特点与功能,能否促进大脑功能的开发,进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判断教学方法优劣的标准。

(二)Z高校“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实践

1.以学生感兴趣的轻松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转向高难知识的学习

如前所述,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知识,转化思维模式,提升其对未来金融风险进行预测和管理的能力,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但该部分知识难度最高。在对Z高校金融工程学生调查其“掌握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程度”时,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回答“不是十分清楚”,没有学生认为自己“能用理论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仅有一半左右学生回答已经“掌握均值、方差、概率密度函数、置信度等基本概念”。为此,教师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轻松问题入手,化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比如针对青年学生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提出“你脱单的概率有多大”这一问题,以引入二元正态分布的应用。给出以下思考情境:如果你只对男(女)朋友的颜值有较高要求(给出均值和方差),那么你能找到“另一半”的概率会是多少?如果你对颜值、身高都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两个变量往往是正相关的,相关系数为0.4,那么你找到“另一半”的概率又会下降到多少?学生反馈显示,有趣的问题引入可以让他们对概率分布没有那么抵触。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把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数理统计的知识结合起来,比如,可以用当前的肺炎检测为例加强对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的理解。假设发病率为0.1%,而当前某项检测技术的准确率有95%,如果你确定没有和任何可传染源接触,但测试中显示了阳性,那么真正患病的概率并非95%,而是不足2%,虽然是之前的概率0.1%的20倍,但距离确诊还有很大距离,完全没有必要整天为此忧心忡忡。

2.以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为主,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中国以“实用”为特征的文化基因,使得大部分学生愿意学习那些“有用的”知识,而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无用的”知识,满足好奇心也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Z高校金融工程学生在被询问“你认为这门课程重要的原因”时,只有约十分之一学生回答为了“满足好奇心,锻炼思维和动手能力”;一半以上学生“为了考证、为了工作”。考虑到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对职业前景的迷茫,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和设计的教学问题应尽可能直接取材于现实。例如,可以模拟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真实场景,包括金融机构的需求、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种类、实时的市场数据和风险管理绩效考核方法等,以此来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一定程度上克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以直接接触风险管理岗位的困境,帮助学生适应即将到来的求职和工作环境。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练习题,可以来源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组织的每年一次的“中金所杯大学生金融知识竞赛”真题库,或者历年我国商业银行从业资格等考试真题。除了现实之外,教师授课内容也要反映当下金融行业出现的新形势和新变化,指出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比如可以在课程绪论中介绍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组织“全球风险管理协会”(GlobalAssociationofRiskProfessionals,GARP),告诉学生由GARP组织并进行认证的“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和注册金融分析师(CFA)是我国紧缺的金融风险专业管理人才,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多地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来吸引和鼓励持证人员[8];让学生知晓本课程所采用的主要教材是赫尔的《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是FRM和CFA考试的指定参考书目。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我国商业银行和机构投资者风险管理技术的不断改善,让学生认识到金融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而专业技能需要经过刻苦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在给学生提供的案例分析中,教师也应选择那些结合时代特征、能代表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成果,如利用“11超日债违约”案例讲解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的打破;对中行原油宝事件的分析中指出,中国投资者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参与国际市场上的投资。当然,教师也应该在原油宝事件中强调中国银行对国际金融市场规则重视不够,指出其对客户的资金亏损应该承担而不是推卸责任。在选取和讨论现实案例时,教师有义务培养学生的风险管理意识,以便为其以后从事金融行业奠定良好的职业素养。个人投资者可以有明显的风险偏好,比如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我国股市的散户,他们可以承担风险以获取高额收益,但是金融机构更多扮演的是风险分配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在各种不确定中生存下去并给予公众信心是金融机构管理的第一目标。

3.以学生无问之处发问,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升级

思维在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个人拥有的知识有可能会被社会发展淘汰,但其拥有的思维能力具有稳定性和生长性。人们公认,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现有的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受教育者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是要给学生一个“句号”,而是要给学生一系列的“问号”,解决一个个问号的过程,就是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励其学习劲头。在“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中开展PBL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从打开“句号”开始,也就是从学生的无问之处发问,对学生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质疑,进而引导学生去反思、去论证,发展其高阶思维能力。比如在利率风险管理部分,学习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时,学生最熟悉的是流动性溢价理论、期限溢价理论,根据这些理论都可以得出“期限越长利率越高”的结论,这和学生平时的认知“商业银行短期利率通常低于长期利率”是完全一致的。此时可以打开“句号”提出问题1:“你是否见过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的现象”?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因为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看到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的倒挂现象。教师一方面可以用现实市场中“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倒挂图形”展示给学生,另一方面提出“预期理论”对利率曲线进行解释。当学生认识到了利率曲线倒挂的可能,接下来就可以提出问题2:“投资是否可以‘借短贷长’”?此时可以提供“美国橘县财务破产”和“美国储贷协会危机”两个典型案例给让学生讨论。一旦学生接受了投资中的利率期限风险后,再反转提出问题3:“为什么商业银行通常都是‘借短贷长’”?学生会调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的一系列知识进行分析,包括银行吸收存款、主动借款、分散化贷款、流动性资产、资本金要求以及最后贷款人的安全网等,这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能保证商业银行承担的利率风险是可控的。问题4则可以进一步把利率风险管理者从商业银行拓展到基金管理公司,指出他们通过久期、凸度、主成分分析等方法以及互换等衍生品来管理日常的利率风险[9]。

四、总结和建议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强、量化难度高的特点,且学生在实习中难以接触课程内容,因此打造该金课的过程中需要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目标难度,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问题教学法”。Z高校在该课程的建设实践中,提出了以上理论并总结了一些经验,但是由于该学科发展较快,且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教学中仍不可避免存在各种问题。为了更好地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流的“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尚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让教师更多地参与“产、学、研”项目,不仅要到金融机构进行实践,了解金融业发展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还需要积极从事相关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实现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二是开发更多形式的混合教学模式,包括校内校外资源的共享、线上线下的混合以及线上与线上的混合,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深入学习课程所需的金融学基础知识、高等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编程处理金融数据等。三是重视实践和实验教学。目前而言,让学生顺利进入单位进行实习并接触风险管理的实质岗位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院系的大力支持与配合[10]。院系不仅要积极与实习单位签署合作意向协议,更要选择具有职业资格、经验丰富的行业人员担当实习指导教师。另外,可用实验室的仿真实验部分代替业界实习,通过引进“金融风险管理”的现成软件,或者鼓励教师建设仿真实验项目,让学生在网站上即可模拟实验和仿真训练,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15):4-10.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

[4]颜敏.目标引领,科学提升,系统推进:新建本科院校“金课”建设先行之路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38-46.

[5]周宇亮.先修课程多的专业课教学策略思考:以《金融风险管理》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74):170-172.

[6]彼得•伯恩斯坦.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XII.

[7]崔佳,宋耀武.“金课”的教学设计原则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5):46-48.

[8]余玮.基于FRM认证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5-46.

[9]HULLJC.Riskmanagementandfinancialinstitutions[M].4thEd.NewJersey:JohnWiley&Sons,2015:182-195.

[10]朱淑珍,顾艳辉.基于三维综合评价体系的《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132-135.

 作者:李雅丽,徐淑娟,陈秀荣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