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思路及新趋向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思路及新趋向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理论要与时代相适应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就对不同时代贸易理论的作用与影响进行分析,结合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背景,对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及挑战,进行分析找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思路及新趋向。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思路

(一)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主要有两种理论思路。一种是绝对性优势理论,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指两个国家生产的产品都具有绝对性优势。在产品交易时,两个国家都可以将这种优势作为依托,从中获取绝对优势与利益。另一种被称作比较优势论,它是对绝对优势论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主要观点就是两个国家在进行产品生产与进出口贸易时。对产品进行绝对劣势较强与较弱的区分,在进行出口时选择绝对劣势较弱的产品以换取绝对劣势较强的进口产品。主要目的是通过产品的相对优势进行产品交换,可以从中获取利益最大化。这种古典贸易理论揭示了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无法与新时代经济相适应。

(二)新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经济学家俄林与赫克歇尔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主要是对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的不同优势进行分析,对国际贸易进行解释。大意是在国家进行产品交换时要用本国比较充裕的廉价产品交换他国比较充裕而本国稀缺的珍贵产品,以达到相互之间的互补共赢。这种理论相较于古典贸易理论有其进步性。他不仅考虑到了劳动成本要素,还从产品要素的禀赋上形成的成本差异入手,使国际贸易理论得以发展。

二、新现象挑战国际贸易理论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之间都存在这贸易往来,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空前繁荣。然而,在各国在进行经济贸易时,发现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已经不能与新经济相适应。因此,国际贸易理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经济形式变化多端的挑战。

(一)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

新形势下,发达国家一直在经济贸易中占主导地位,而且这种趋势一直没有改变意向。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论和生产要素禀赋论,就是提倡以垂直贸易为主的,即在不同的发展情况的国家进行贸易交换。然而,作为发达国家作为工业商品发达国家,其服务出口却占主导地位。与传统理论相悖,因此需要新的观点最为理论支撑。

(二)制造业、跨国公司、区域集团内部贸易发展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更加精细化。发达国家制造业向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转移,并进行明确分工。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生产链形成,制造业内部贸易与公司内部贸易有明显的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使得全球一半以上的贸易发生在各区域内部。因此,传统的全球范围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对这些内部贸易增长模式进行解释。

三、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新思路及新趋向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跨国公司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国际贸易发展呈现繁荣景象,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形成了一体化贸易理论,主要是将研究重点从宏观走向微观,使得理论与实际更加紧密的结合。一体化贸易理论将传统贸易理论进行整合与补充,从经济贸易中的某一现象或某一贸易主体等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使国际贸易更加细致化。

(一)研究内容向微观拓展

新时代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较传统的理论研究的优势,就是将以国家作为主体研究对象的宏观研究方法转为对贸易内部的、区域的经济增长等微观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对一个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原因、怎样参与以及如何分配进行贸易所产生的利益进行细致分析研究,从而得出适宜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理论指导。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产品内贸易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使得贸易理论更加微观化。并以专业的角度对国际贸易内容进行了重新定义,以产品内部贸易的新理论补充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不足。

(二)研究方法微观化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以国家作为单位进行研究的。假定各国的产品产量、生产要素以及资源不变的静态状态下对各国进行比较利益。而新的贸易理论研究方法打破了这种常规静态,以动态的形式对产品的生命周期为前提进行比较优势。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假设,将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等作为前提,进行假设,提出了产业内贸易理论。使得国际贸易理论更加符合实际贸易交易的需要,对经济贸易发挥出实际作用。与此同时经济学中还出现了超边际分析法,将消费者与生产者融为一体。为新性型国际贸易理论注入新观念。使得国际贸易理论朝着更细致、更加满足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受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国际分工也更加细致,经济发展形势多变。在这种情况下,一套完整的适宜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作者:陈嘉威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