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药材对外贸易竞争分析

中药材对外贸易竞争分析

1中药材进出口取得长足发展

中药材出口呈较快增长。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01~2010年间,我国中药材进出口额稳步增长(见图1)。出口方面,中药材出口额从1.4亿美元跃升至7.8亿美元,年均增幅20%;从出口少量人参等土特产发展到出口几百种药材,品种规格日渐丰富,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已成为日、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传统药的主要原料供应地,这些地区的传统医药对我国中药材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中药材进口方面,近几年增幅明显,特别是2010年进口额达到1.4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出口市场扩大,传统市场优势明显。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01~2010年间,我国中药材出口市场由87个增加到109个,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熟悉了中医药,共享中医药带来的健康服务。在中药材出口中,亚洲这一传统市场仍然保持优势,所占份额在80%以上,对中国香港、日本、韩国、越南的出口长期排在前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以来,东盟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我国与东盟各国间中药类商品的关税大幅降低,通关更加便利,中药材、中药饮片贸易额屡创新高。企业出口规模扩大,实力明显增强。2001年,有1542家企业从事中药材进出口贸易,企业的平均出口额为9万美元;2010年,我国出口中药材的企业仅有349家,平均出口额为223万美元。中药材出口企业的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平均出口额10年内增长近24倍。出口质量逐步提高,品牌意识逐渐增强。10年间,中药材经营企业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了国际规则与标准,大部分中药材出口企业通过GMP认证,部分企业还通过了欧盟和韩国GMP认证,逐步成长为国际型企业。在企业的积极努力下,我国中药材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并创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如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的“新荷花”,四川通灵中药饮片的“藏蕴”,辽宁大石药业的“大石”,亳州市亳广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亳广”,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的“协和成”,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的“金豹”等。

2中药材出口隐忧犹存

国内中药材价格波动影响对外贸易。国内中药材价格异常波动,明显影响外部市场环境。2001~2007年间,国内中药材价格有过几次小幅波动,但未明显影响中药材出口,出口平均价格保持小幅稳定增长。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09年西南五省干旱引发的国内中药材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外部市场无法把握国内中药材价格趋势,出口平均价格表现出无规律的波动,交替出现量升价跌、量跌价升的现象(见图3)。内部市场价格的不稳定已明显影响到中药材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欧美市场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中草药在欧美市场大多以食品、保健品、植物药原料或农副土产品的形式流通,其检疫按照98/43/EEC号食品卫生指令和其他有关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污染等标准要求很高。中药材对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的出口额虽然上升,但近两年所占比重却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这两个市场需求属非刚性需求,很容易受到“马兜铃酸”等不良事件影响;其二,这些地区进出口标准多以食品标准为主,严格的检测标准,较少的使用人群,促使市场份额始终占比较少。从全球市场来看,2010年除亚洲外,其余市场出口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欧洲多数国家如德国、英国等市场都不尽如人意,出口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贸易壁垒形形色色。随着国外对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热潮的不断升级,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障其在国际草药市场的利益,以“安全”为借口设置了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如法规标准壁垒、包装和标签规则中的壁垒、环境保护壁垒及质量控制壁垒等,制定或提高对相关质量的技术要求,严重阻碍了中药材走向世界的进程。如韩国是中药材的主要消费国家之一,随着韩国保健养生观念的盛行,中药材的需求增长强劲,韩国却以产品安全为名,一再提高重金属及二氧化硫的检测标准,致使输韩中药材自2007年开始连续3年下滑,直至韩国国内无药材可用,才从2011年开始以“默认”的方式恢复中药材的进口,但中药材贸易壁垒始终存在,依然可以随时成为中药材输韩的障碍。此外,由于美国出台cGMP法令、有关进口国提高农药残留标准等诸多技术性壁垒,中药材出口之路依然荆棘遍布。

3中药材对外贸易竞争力提升任重而道远

从呼喊“狼来了”到现在的“与狼共舞”,入世令中药材企业迅速成长,尽管仍面临诸多困难,但是相信企业有能力越过障碍,从上一个“10年”中吸取经验教训,走好下一个“10年”。中药材重点品种运行监测体系急需建立。近几年中药材价格异动,不仅影响了中药材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也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商务部已委托医保商会建立中药材重点品种的市场运行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监测结果将于2012年。完善的中药材运行监测体系可以及时传递准确的中药材产销信息及价格走势预测,既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也可以有效整合涉及药材种植、加工、运输、贸易、制剂等各环节的中药材产业链,通过标准化管理与市场监控,提高行业整体健康发展水平。中药材出口标准亟待制定。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制订中药国际标准或者中药材国际标准,我们最有发言权。我国中药材出口企业在出口产品时,由于缺乏自己的中药材出口标准,往往陷入采用进口商标准的被动境地。因此,中药材出口行业亟待制定中药材出口标准,利用标准与国外进口商对话,化“被动”为“主动”。更重要的是,在推动中药材出口标准的同时,可以提高我国中药材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并最终主导中药材国际标准的订立。行业自律建设需加强。行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行业内的自律建设,而行业自律又需要行业内每一个出口企业的积极自愿参与。政府则可以通过支持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间接引导出口企业的自律行为。医保商会中药材饮片分会一直在加强出口企业行业自律上开展工作,近年来通过制定中药材饮片出口标准、行业协调、进出口信息、组织行业论坛和培训等工作,促进中药材出口行业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企业应有效地利用行业协会打造的平台,积极参与行业活动,参与国际合作,获取更多的行业信息,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虽然我国部分中药材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已大幅提高,但是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以及企业品牌影响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中药材产品应加快标准化进程,严格把好质量关。同时,中药材的种植、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应该严格遵照GAP、GMP、GSP的要求,并建立中药材质量可追溯体系,全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同时,要加强对产品安全性指标的控制,尤其要加强对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的控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期待合理规划。为了保证中药材行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野生资源的利用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应从出口退税、政策扶持等角度,鼓励种植品种的出口,对于野生资源或者采挖后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品种应合理规划,特别要重视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在强调开发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保护,使天然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此外,国家应对中药材产业进行政策引导,并在多个方面给予支持,如增加出口信用保险产品的种类;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扶持,树立行业龙头企业,推动建立国际知名品牌,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组织企业参与境外展览和国际洽谈活动等。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企业及商协会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相信,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生产标准的完善,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市场监管能力的加强,以及企业自身不懈的努力,中药材对外贸易必将迎来下一个辉煌的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