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药化学论文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精选

中药化学论文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1)从中医药的角度来看

有机化学是药学研究与药物应用的有力工具。用于临床上的大多数药物(包括合成药、生化药、天然药等),其主要成分几乎都是有机化合物。因此,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充分发挥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避免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这都需要我们了解及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性状。有机化学同时也是中药研究与创新的必备手段。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继承与发扬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的优势与特色,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充分发挥与应用中药的特长,开发与创新临床上有效的中药新品种,是我国医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临床上使用的中药方剂组成成分复杂,同一种中药出现在不同的方剂中其所起的功效不同,这与中药本身含有多种成分有关,可以说一种中药自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复方。比如:中药的配伍,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组合使用。在熬煮中药的过程中,药与药之间发生了某些相互作用,其实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使中药材中原有的主要成分结构发生了改变,而结果是有的增进或减低了原有药效,有的则抑制或消除了毒性和烈性。因此,弄清每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对临床用药是多么的重要。这也就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有机化学的又一原因了。

(2)从化学学科的分类上来看

有机化学在大化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大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在大学的课程安排中,都是先学习无机化学,然后再学习有机化学,最后学习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即没有有机化学的学习,是学不好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有机化学还是中药相关专业学生考研的一大必考科目,考研的同学只有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从而成为顺利通过考试的一个关键。由此看来,无论是从有机化学的历史上、从它与生活的联系上,从它在临床用药上、在中医药的研究领域上还是在大化学中的作用上、在学生考研上,它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学好有机化学的方法

有机化学虽然知识点多、记忆困难,但是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它不是问题。

2.1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课堂上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1)听课是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在有机化学体系中,各部分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对某些知识不了解,那么在学到与之相关的知识时就会特别吃力。例如,醇、醛、酮这几章节的内容没学好,后面再学习糖类化合物这一章节时就很吃力。因为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糖类是多羟基醛(酮)及其缩聚物和它们的衍生物,糖的结构中含有醇羟基、醛基和酮基,它同时具有醇和醛、酮的性质。因此课堂上能不能跟随老师思路,不错过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2)老师在课堂上会反复的强调某些内容,这些内容一般都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考试恰恰不都是考重点难点么?如果掌握了这些,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应该就不成问题了。(3)老师教学多年,不管是在知识层面上、解题思路上还是在常见错误分析上,经验都十分丰富,尤其是我们的大学教师,他们大部分都是优秀的硕士、博士甚至是教授。在课堂上,老师大都遵循着这样的古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千百年来留下来的古训必定有它的道理。老师除了传授给我们知识外,更多的是传授给我们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方法。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经验与方法,定能学好有机化学。

2.2课上做好笔记至于笔记

我建议大家记些老师强调的重难点、解题思路、方法以及例题。不懂的课下可以问老师,即使将来忘记了,还可以再复习。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做个有心人就显得特别重要,也许这就会成为你学习有机化学更好的捷径。

2.3课上、课下积极地记忆“记”即记忆

与数学、物理等理科相比较,“记忆”对有机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习化学的最基本方法。这是由于化学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当然不能死记硬背,而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记忆的方法有很多,有理解记忆、有意记忆、联系实验记忆、对比记忆、归纳记忆、趣味记忆、记错记忆等等,这么多方法并不是每个都适合我们,我们要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做好实验我们都知道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要想学好有机化学就必须先要做好实验。在做实验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动手,不要眼高手低,而且要学会观察。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曾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6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而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进而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的重要性。在化学实验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实验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反应,从而更轻松地记住反应。

2.5学会思考柏拉图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华罗庚曾说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发明,都是和发明者深入看问题的方法密不可分的。可见在学习知识上,学会独立思考很重要,它会使你对知识有更透彻的了解。尤其是有机化学,更要学会独立思考,要能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

2.6培养信心与兴趣以上的学好有机化学的方法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1.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思维的关系。相对于西方文化传统中比较强调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上更多是以直观意象为主,是一种更着重于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域去把握真理的思维方式。作为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下的中医药学,天然具备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这种特性无论是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还是在推理方法、技术手段等角度,均有所体现。例如,中医药中的整体思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不仅重视人体生命本身的整体性,而且还要尊重人体与自然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因此,中医药的认识论就不是单纯强调客观认识,而是“物我一体”、“体物会心”、“司内揣外”、“司外揣内”地“物我交融”的“内景”;在方法论上,使用的是整体关联、辩证互补、系统协调的整体观,而不是用机械的、分割的、还原的方法来建构它的体系;在推理方法上,运用的是“容中的”、“互补的”辩证逻辑,在技术手段上体现出整体调控的独特优势。还有在中国古代重视“形而上”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取类比象思维;在古代哲学阴阳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辩证思维等均是如此。这些特点与现代人习惯的思维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没有形成中医思维模式的情况下学习中医药知识,无疑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深入进去,并有所精进。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建立中医药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文化的核心要素。要真正把握一种文化,必须掌握其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理论体系的灵魂,积淀在人们思维中的思维模式要比获得的具体指示更重要、更有价值。中医药学是融合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科学,其理论基础更具有人文特点和浓厚的文化色彩,如果仅从每一味中药的角度去看待和学习是不全面的,也无法把握其中的精髓和内核。并且,中医思维方式与西医思维方式大相径庭,不能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中医药的问题。这就要求中药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来进行学习和思考,必须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广博的人文知识为基础来建立直觉思维之上的“悟性”。但这对于惯用数量概念来解释和理解事物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却无疑有一种思想上和情感上的隔阂与疏离,无法真正融入其中。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提升中药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培育中,形成注重整体、突出联系、重视和谐、维护平衡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建立正确的符合中医理论特征的思维模式,才能掌握学好中药学的核心武器,对其学术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自然也会更加深刻到位。

3.建立中医药思维模式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整体性、辩证性、直觉性等思维方式。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不仅可以建立起中医药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可以使自己的学习思维素质有所提升。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讲求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思维方式涵盖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过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这种思维本身就对于深受数理化训练的理科生来说,可以极大促进他们整体思维的形成,是对于西方分类思维的一种有效补充。在此熏陶之下,学生可以提升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实现思维的深刻性;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及组合分析的能力,提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实现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从而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运用有着很好的提升作用。

二、立足于传统文化培养中药专业学生的学习思维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学科化服务营销是让医学科研用户广泛了解学科化服务的有效方式。科研人员已经习惯于到图书馆或图书馆网站寻求服务,而学科馆员主动了解需求、主动为用户设计服务、上门服务、主动配合科学研究提供知识化服务是大多数科研用户所不了解的,要让科研用户知道、认识、接受并依赖学科馆员的服务,从而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建立一套适合科研用户的学科化信息服务营销策略具有深远及其重要的意义。

1.1突出中医药图书馆在科研、医疗和教学中的支撑作用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源也呈现爆炸式增长。面对当今这样信息泛滥、供过于求的环境,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虽然强烈,但是却不知从何入手,鉴别、组织、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图书馆必须转变以往传统的服务观念,充分推销自己,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了解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为之提供学科化信息服务,加强信息资源利用,主动引导用户使用有效信息,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使中医药图书馆真正发挥在中医药科研、临床及教学中的支撑作用。

1.2提高用户对专业图书馆的认知度,以提升图书馆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

由于目前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种网络搜索引擎和检索工具的快速发展,使很多用户已经将搜索引擎作为信息获取的首选,结果导致用户与搜索引擎的关系日渐密切,使图书馆失去了很多用户。因此,中医药图书馆要想在竞争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采取学科化服务营销,加大学科化服务的力度,让科研用户广泛了解并接受学科化服务,以提升图书馆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

1.3深化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利用

图书馆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包括各种馆藏资源、中外文文献数据库等。学科馆员要不以盈利为目的推荐宣传使用,提升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学科馆员的服务,真正满足科研用户对中医药信息的需求已成为图书馆努力的方向。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是和科研用户进行有效沟通,便于科研用户更好地了解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的有效手段,也是深化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高各种信息资源利用的需要。

2学科化服务营销策略

中医药图书馆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其核心内容是资源营销和服务营销,资源营销也是信息营销。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是我们营销的基础,加强信息资源的利用,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升学科化服务质量是我们营销的目的。

2.1资源营销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中医药医学文献信息中心,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我馆馆藏图书32万余册,其中中医古籍5千余种6万余册,约占存世中医古籍的50%;中医珍善本为1300余种1.6万余册。1911年以后出版的图书5.8万余种,其中中医药图书达2万余种,外文传统医学图书3000余种。另有馆藏中文期刊1867种,现订阅中文医学期刊650余种;馆藏外文传统医学及相关期刊过刊280余种,现订阅期刊180种。还有近百个专题文献数据库,以及声像资源、电子全文数据库等。下面将我院图书馆的主要电子资源进行简要介绍。

2.1.1电子图书

超星电子图书,读秀学术搜索,方正电子图书,EBSCO(艾博思科)外文电子图书,中医药古代文献知识库,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辞典数据库,期间中草药实用手册。

2.1.2中文文献数据库

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文摘型,中医民国期刊文献数据库-题录型,《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医药专题(1949年以前)-题录型,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库)-文摘型,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题录型,CNKI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4年以后)-全文型,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1993年以前)-全文型,CNKI期刊、论文、会议、报纸、生物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库群(镜像库)-全文型,万方数据资源库群(远程访问)-全文型,维普医药资源信息系统-全文型,中国引文数据库-题录型。

2.1.3外文文献数据库

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xpanded)、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情报服务系统(FMJS)、OVID循证医学全文数据库(EBMR)、OVID药物信息全文数据库、OVID国际药学文摘数据库(IPA)、EBSCODynaMed(循证临床信息数据库)、EBSCOAltHealthWatch(补充替代医学)、EBSCONatural&AlternateTreatments、EBSCOMedline1400种全文期刊、PubMed、HighWirePress、NSTL(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Library)提供的外文现刊数据库、NSTL提供的外文回溯期刊全文数据库、FreeMedicalJournals、Socolar、《医师信息和教育资源》(Pier)、InfoSci-OnlinePremium数据库、冷泉港实验室实验方案、F1000Posters壁报文献开放获取数据库等。通过上述介绍,便于科研用户更好地了解我院图书馆可以提供的信息资源,使之能够有效地被利用,从而满足医学科研、临床及教学对信息的需求。

2.2服务营销

2.2.1加强宣传

图书馆现在虽然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但是在使用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图书馆还未建立一站式检索,所以文献查找比较繁琐,并且大部分用户缺乏相关检索知识,对图书馆拥有的电子资源和馆藏纸质资源不甚了解。因此学科馆员应该走出图书馆,面向广大科研用户加大宣传力度,制作《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指南》宣传手册,向各科研单位发放,让广大科研用户真正了解和学会使用众多的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2.2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

在我院各二级院所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与各临床院所的图书馆配合,服务站就设在二级院所的图书馆。学科馆员通过宣传、培训、拜访研究所领导与科研人员等方式,主动开展信息资源与服务宣传介绍,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科研人员开始认识并逐渐接受学科馆员为科研用户提供学科化的知识服务。在我院各二级院所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是我们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加强学科化服务的重要举措。

2.2.3建立学科化服务平台

学科馆员以科研人员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科研用户需求为目标,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主页上建立学科化服务平台。一是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建立资源链接,以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二是科研用户通过平台与学科馆员进行实时沟通,科研用户提出学科化信息服务需求,学科馆员根据科研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有针对性、具有使用价值的学科化信息服务。或通过飞鸽、飞信、微信、QQ、MSN等网络工具与科研用户建立交流沟通渠道,学科馆员可以不受时间、不受地点制约,随时掌握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提供实时的学科化信息服务。

3小结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中药化学;网络教学平台;互动交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正在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网络教学平台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所采用,正逐渐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3]。网络教学平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互动性作用,即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阅读、思索、应用和创造,通过利用网络平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两者之间不需要生活在同一个空间即可实现无障碍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6]。中药化学是中药学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中药化学是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如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现代医药学等理论和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对实现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7]。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中药中所含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中药所含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为学好其他后续相关课程和就业后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药等奠定基础[8]。由于中药化学教学所涉及的化合物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复杂多样、提取分离方案变幻莫测、结构分析抽象难懂等问题,学生在学习的初期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因此网络平台对于中药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平台组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涵盖了课程建设、课程学习、学习分析和课程管理等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课程建设、学习效果评估、课程组织管理,该平台支持纯网络教学、混合教学、网络辅助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9]。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登录课程网站进行学习、作业、考试、讨论等学习活动,还可以查看教材和学习记录,进入学习社区进行分享和交流,利用网络扩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学习知识。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管理页面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讨论、统计、通知、作业、考试和管理。编辑章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插入视频、图片、文档、音频、讨论等内容,并设置任务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特定的任务,便于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状态[6,9-10]。

2任务和内容

针对中药化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主要设置了4个方面内容: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结构类型、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检识和结构鉴定。希望学生在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可以直观地认识中药化学这门课程并能理解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理论体系研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为后续进入相关工作岗位奠定基础[10]。

2.1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结构类型

中药化学成分虽然数量繁多、结构复杂,但都是生物体通过众多酶参与的生物合成形成的。如经醋酸-丙二酸途径生成脂肪酸类、酚类、蒽醌类等,经甲戊二羟酸途径合成萜类化合物。因而从生源合成途径出发,中药化学成分根据结构母核不同可分为醌类、苯丙素类、黄酮类、萜类、甾类、生物碱等。近年来的教学反馈表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结构类型时,都会感受到所接触到的抽象、复杂的结构类型过于难懂,跟不上课程的进度。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很重视本科生化学基本技能的培养,在大一、大二学习有机化学、有机波谱学等课程时,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基本上可以运用专业的Chemdraw软件绘制化学结构。利用学生已有的基本技能,让每个学生将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结构类型的生源合成途径采用Chemdraw绘制出来,并将绘制的结果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最终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评讲的方式,确定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实践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比较高,绘制出完美的生源合成图,学生既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又可以真正地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演化过程,加深对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类型的理解。

2.2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

虽然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复杂多变,每一个成分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但相同结构类型的成分往往具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理化性质,归纳不同结构类型成分的理化性质共性,对了解具体类型化合物的性质和开展初步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经常关注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包括性状、溶解性、酸碱性、显色反应等。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结果提示这样一条规律即成分的结构决定其理化性质,理化性质决定药材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案的设计及贮藏条件的选择。换言之,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关系到中药生产应用的大部分环节,因此,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在中药化学课程讲解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本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各类成分的理化性质与实际应用相关联,进而指导化学成分结构类型的鉴别、分析条件的选择、提取制备条件的选择和储存条件的选择。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结构类型的成分各自具有的理化性质,但是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时,显得尤为不自信,导致少数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分析过多生产实践的实例。即使分析一些生产实践的实例,学生也没有时间认真体会,也不能深刻理解,这样反而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展示更多课堂无法讲解的实例,并将科研成果及论文展示在平台上,课后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分析与交流。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辩论及讲解的方式,一方面督促和了解学生利用平台学习的情况,一方面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引入辩论和讨论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上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践结果提示:通过以上举措能够快速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基本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

2.3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分离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化学研究中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根据所研究对象中的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灵活选择所用的提取分离条件,巧妙设计提取分离方案。由于中药化学成分众多,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可以选择的分离材料多种多样,因此,不同学生设计的提取分离流程会出现千差万别的现象[11]。由于提取分离这部分内容灵活机动性较强,掌握起来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反映对于自己最终设计的提取分离流程是否合适总是心存疑虑。面对此问题,一方面尝试将具体的实验过程借助学校的虚拟仿真平台制作成的微视频,另一方面将对应的实验操作所用到的抽象难懂的分离原理制作成直观易懂的微动画形式。

2.4中药化学成分检识与结构鉴定

在中药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的检识与结构鉴定,教师需要总结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常见问题和关注点,分类和总结各类型化合物的图谱,并建立各类型化合物的图谱平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没有捷径,需要学生做大量的图谱解析工作,从而找到图谱解析的感觉。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所需要的练习图谱主要来自于教师平时科研工作中积累的各类化合物的图谱、利用ACD、Chemdraw、Nmr-sim等软件工具模拟的图谱和Spec-tralDatabaseforOrganicCompounds(SDBS)等相关网站上收集的代表性图谱。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也会提供结构鉴定纠正的文献报道,例如川楝素结构早在1975年被确定为I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来发现川楝素的结构鉴定有误,于1987年将川楝素结构修正为Ⅱ式[12](图2)。通过科学研究中的实例告诫学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养成科学严谨的批判性思维。

3教学实施的情况分析

3.1学生参与情况分析

根据中药化学的学科特点,设置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学习和讨论指定的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化学成分的检识和结构鉴定。在51名学生中,人均阅读/翻译网络平台提供的指定SCI论文为

3.2篇;学习使用

ACD、Chemdraw、Nmr-sim等软件绘制化合物结构或模拟其核磁共振图谱的学生为31名;主动到实验室参加中药化学实践训练大于5次的共计29名;主动点播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微视频和微动画大于5次的共计35名;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与教师互动交流的学生为43名;自主完成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的作业超过3次的学生为34名。3.2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在中药化学学科2017-2018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全班学生(共计51名)的评均分为73.25分。按学号将学生分成5组,1~4组每组10名,第5组11名,分析显示学生成绩无显著差异,但是如果按学生参与网络平台学习的情况进行分组,则表现出较大差异。应用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学生,阅读/翻译网络平台提供的指定SCI论文超过5篇的学生,考试成绩为(78.3±10.2)分,优于其他学生组的(71.4±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使用Chemdraw、ACD、Nmr-sim等软件进行中药中化合物结构绘制或化合物核磁共振图谱模拟的学生的成绩为(80.1±9.7)分,与其他组学生成绩(66.8±7.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到实验室参加中药化学实践训练大于5次的学生成绩为(77.8±9.7)分,与其他学生组成绩(70.1±8.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点播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微视频和微动画大于5次的学生成绩为(81.5±7.4)分,与其他学生组成绩(65.7±9.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与教师互动交流超过3次的学生成绩为(78.2±10.3)分,优于其他学生组成绩(72.3±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完成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作业超过3次的学生成绩为(81.1±9.5)分,优于其他学生组成绩(74.2±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药学类人才培养;毕业实习;考核方法;就业质量

引言

按照我国高等中药学教育的发展,教学规模的扩展,学科的融合和渗透,现已基本形成具有特色的中药学学科群体及其课程体系。目前,中药学教育仍立足于中医药学-化学教育模式,面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新生物技术的改变和挑战,大多数中药类院校已经充分了解到生物学、化学在中药学体系的重要地位,但在实际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和课程中还未能体现出来。按照现代中药学学科教育的发展和需求,任何一个教育目标都应立意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因此,中药学学科教育体系的发展,也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学生要学习专业课知识的阶段,要更加注重学习综合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中药学学科的发展必须以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为主,并且按照现代重要学科创新制药、合理用药的发展趋势,建构以中医药为主,理工科渗透,全面发展,培养综合型应用人才的模式。21世纪,我们要用新的思维观念来审度高等中药学教育的发展,改革“专才”为“全才”的培养理念,充分发挥中药学学科的优势,建立新的教育观,培养综合型的人才,使其适应社会需求、国家发展,构建适应21世纪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1]。

一、药学类人才培养中实习方法现状

药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实习是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桥梁。药学类专业院校的毕业实习不但符合学科体系及其培养目标特点,更能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且与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相符合。目前,毕业实习一般包括五个环节:选取题目、查阅文献、实验研究、论文撰写。富有成效的实习方法会使毕业生从毕业实习的各个环节中受益匪浅,可极大提高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2]。因此,严格考核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必将至关重要。现阶段的实习考核一般包含日常工作考核、毕业论文考核和毕业答辩考核,理论上都归结于实习考核中。其中,日常工作考核包含平常考勤考纪、实验过程的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等;毕业论文考核主要包含毕业论文成绩考核和答辩成绩考核,论文成绩是由论文最终评审成绩和答辩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折合而来;答辩成绩则是由答辩组长、答辩委员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赋分。但是,所有的考核均没有细节上的评分准则,所以考核相对而言不易实施。因此,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严谨的考核方法,对毕业实习进行严格而科学的把关。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客观的考核方法

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合理应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做,从而在各个环节中使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3]。为了进一步提高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教学质量,可以使量化考评贯穿于毕业实习的全部环节,以提高毕业实习的质量和效率。量化考评主要为:平时考评、操作技能考评、论文撰写及答辩考评。在每一个考评环节均赋予细节分值,并加强组织和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4]。为了避免教师对学生在评定成绩时有误差,我们对实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执行,并且对每一个环节以细节赋值,最终加以权重,给出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如下页表所示),此评分标准既能体现毕业实习的重点是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又能体现出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在平时考评中,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卫生、纪律、实习计划和实习记录等方面,并对每个方面进行细节赋分,使学生可以得到一个公平合理的分值。平时考评时学生必须亲自签到,并由老师监督。此外,对学生的请假、迟到、早退、擅自离岗等不良行为要做详细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可进行相应的扣分处理。在此环节对学生严格要求,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把操作步骤进行细化,根据具体的实验和操作中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考评,把每一次实验细节也要量化考评,详细记录,并给予相应分值,课后进行汇总。教师在监督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当操作和不良习惯。并且,应该阶段性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让学生汇报近期成果,对结果达不到标准的学生要求其找出原因并重复实验。这样可以督促学生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实验,定期检查学生实验台面的卫生,仪器设备等使用情况,根据考核标准,对学生的每次实验、每个步骤、每一次检查客观公正的打分,并且在实验完成后对每个学生的记录进行汇总,汇总结果可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实质上的反映。在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过程中,主要是考查学生实验计划的总结、实验现象的处理和结果的分析讨论,能够比较深刻的反映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经过大量的图表处理、页面排版、格式校对工作后,撰写出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答辩过程主要包括学生的PPT制作、自我陈述、现场问答等方面,可以有效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等。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对论文的框架、排版、格式、内容、图表、数据、创新点、结论分析以及答辩的PPT、陈述、问题解答等每一个细节进行详细赋分,最终得出在环节综合评定分值。所有的环节考评完成后,教师对每一个记录进行汇总,得出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分值并进行等级划分。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处,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加以改进。这样的考评方法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各专业学科的综合应用及理解能力,并且有利于提升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学生的综合成绩得出的等级排名,可以作为就业推荐时的附加项,不但可以使学生有力地证实自己,而且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录用职员的有效参考。

三、实习方法改革对就业的影响

毕业实习是教学实践环节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否合格的有效方式。毕业实习是学生对课堂所学习知识的活学活用环节,实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这也是毕业实习的主要目标之一[3]。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同时也能够体现教学质量和效率。论文的选题、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设计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论文的撰写及答辩等过程,均是对学生严谨求实的考核,以及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及创造力的有效考察。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表达的思想严谨准确,语言简洁明了,推理合乎逻辑,格式标准统一,是对整个实习工作的总结和升华[5]。在高层次的中药学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下,毕业实习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学生的毕业实习环节的考评汇总,每名学生均有一个等级排名,可以将它立意于就业推荐,为学生和录用方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和参考。以此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学生必将重视并合理利用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重新温习以往所学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再度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和科学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做铺垫。结语药学类专业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对其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提出了新的内容,这均需要我们紧随新时代的教育理念,遵从科学的培养方案,从而促进药学类专业的教育,使具有药学类专业类院校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毕业实习过程中既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对实验操作技能的反映,也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为人处世之道,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决定了学生是否可以顺利过渡到社会工作中,是否能够更好地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以提高。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教学的质量,加强实习管理,合理安排实习的各个环节,才能使学生有质的提高,使毕业实习这一教学实践环节发挥其重要作用,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推进毕业实习改革,为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做铺垫。

参考文献:

[1]匡海学.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问题的思考[J].中医杂志,2015,(16).

[2]张帆,乌莉娅·沙依提,田梅.中药学专题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07,(11).

[3]王君明,卢旻,崔瑛,等.基于PBL的中药学毕业生实习带教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2,(11):166-167.

[4]刘存芳,田光辉,赖普辉.有机实验课综合考评方法探析[J].科技教育创新,2008,(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