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中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事件逐年上升。据教育部对全国百所高校的12.6万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疾患率达20.23%。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大学生生理方面,学生个人生理发育还未成熟;二就是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心理状态还处于不稳定阶段。我校近年就有几例因心理问题引起的退学、自残、自杀的事例。全社会、学校、家庭和心理学界必须足够重视,共同找出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干预。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

1.1从总体形势上看

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大学生群体的基数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因此发生了改变(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相应地高校学生的个人素质也随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以及大众教育的教学模式出现了层次不齐的现象,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遇到了新的挑战。另外,近几年提倡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让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但是,社会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依然严峻,在由学校内向学校外的转化过程中他们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必然会产生心理问题。

1.2从自身因素上看

很多学生从中学步入到大学后,对大学生活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特别是绝大多数人都是中学时期成绩优秀的同学,进入大学后面对所学专业的专业性强、难度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使他们的成绩并不理想,自尊心和好胜心强的大学生心理矛盾逐渐被激化为消极的心理问题,很多学生产生了心情压抑,与老师、同学很少沟通交流,遇到难题长期不能解决,积郁久了就很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良的心理问题。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准确界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

1946年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标准归纳为: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我们根据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①心理障碍,一种轻微的心理失调状态,在自身或所处环境下影响个体正常的行为及活动效能。其主要表现有学习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和恋爱心理障碍三种情况。②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也有三种情况:神经症(又称心理神经病)、机能性神经病(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人格变态(自律性差,易冲动性、极端攻击性)。当今社会和高校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心理问题的认识误区,经过调查了解,主要有一下两种:一是社会、教育界对心理问题存在不科学、不认真的思维逻辑;二是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了解,造成一些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错误理解,认为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所以才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对我们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及采取相应对策的最大误解。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明确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向大众普及正确理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在坚持正面教育、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下,让大众明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是正常的,是为了高校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提高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3.1要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和生理卫生教育相结合原则

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大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让高校大学生通过教育,充分认识自身生理和心理在第二生长高峰期(青春期)将会有的变化,并能够正确应对这一时期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做到预防在先。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在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3.2应多渠道、全方位地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高校可以请心理健康方面的骨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高校大学生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以及能够有自我防治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能力。

3.3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大学生提供便捷、周到的咨询服务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面对现实的勇气,妥善处理好亲情、友情、爱情、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情况下养成从他控到自控良好健康的心理,避免精神疾病的困扰。从而使当代大学生都能以轻松、愉快、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健康心理状态走向社会,迎接光辉灿烂的未来。

作者:王生晋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