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为主题,探讨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方面的相关问题。首先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与现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主要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改革现状与结果等方面展开的具体说明;在分析了相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引起更为广泛的交流与讨论,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与体育课程教学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初步完成,在物质基础基本满足的前提下,人们对于精神需求与健康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在生活中更加注重品质化。尤其是广场舞在全国的风靡,各种舞蹈培训班的遍地开化,以及全国举办的各种大规模体育赛事等,都有力的促进了国人的运动需求,也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在当下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应该加强对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方面的课题研究,从而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在该课程教学中的水平与能力。

一、概述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结构、形态不断变化,对于实践型的符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因而构成了以技术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体育也是其中重要的课程之一;从我国的教育发展之路来看,从单一的重理论到全面的素质教育有一个缓慢的发展阶段,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为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以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学理念分析,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进行系统化的思考,统筹安排,从整体上进行一次总的认识更新,在教学中,也需要从课程内容、目标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革新,以此促进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991年我国就颁布了相《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并对其性质、地位、作用、发展方向、任务、措施等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与规定;1996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1998年的《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具体要求。其次,高职院校大多由中职学校转变而成,或后续建立形成,在规模、定位、目标、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有诸多改进,比如在师资培训方面、课程重构方面、学校性质方面,整体上都是在同时完成;其中的问题集中在资源的稀少,无论是知识资源、教师资源、硬件设备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等,都相对较少,在发展中很难满足实际的人才培训需求;因此,造成了通常所说的“新瓶装旧酒”的现象,浪费了诸多资源的同时,也荒废了诸多青年的热血与时间,并未给其辉煌的未来打下基础,反而阻碍了个人的发展。第三,2002年到2005年间,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教学方面,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为标准,加以学习、借鉴,重新构筑了新的教学大纲、重新对课程进行了合理设置、改换了教学形式、改进了教学方法等,随着后续的实践,虽有了一些起色,但是照搬、教条、缺乏合理性、适用性的思考,也未能针对自身的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或者增加客观的现实研究,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进行改革,因此,造成了客观上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方面一般特征的改善,也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体育技能、素质能力的发展;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死搬硬套法,造成了表面繁荣的同时,为高等职业体育课程教学埋下了更深的隐患;也就是说,忽略了工学结合特点的功效与巨大的社会价值。第四,2006年至今,出现了一大批特色鲜明、技能专业强大的高职类院校,一时为我国的高职院校改革提供了标杆或者树立旗帜的作用,并且有了对“工学结合”这一关键特征的重视与研究及相关运用,因而构成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或者自身通过其它方法,配置了真实的训练环境、设置了行业标准,而且有力的完成了课程在内容方面的对接,真正做到了专业、职业之间的有效衔接,也在很大程度上为解决社会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间的矛盾;可是,在专业、公共课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依然存在繁复的问题有待阐明,而且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理念与思路、教学模式方面的形式与方法、实验与实习的对接、教学时间与教学效果的对应等方面,仍需花费大力气进行实际的研究与分析,并找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办法。

三、现状分析

(一)从课程目标设置与人才特色培养方面看

首先,与普通高校比较,高职院校职业导向强,人才培养注重对现实岗位的对接,强调技术、能力,因而对体育课程的学科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比较看重,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对这一关系的处理还存在诸多问题,整体上表现出目标的模糊性质;另一方面,从发展阶段的方面分析,重新探索定位是目前的新的阶段,它要求在这方面包括了对体质增强的研究,对学生身体、心理、理解能力的关注;另外,在传授体系上,也注重将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此促进学生主体整体方向的全面转向,如个性、心理的和谐发展等;还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对学生作为后备人才力量这一寄托的需求。其次,教学目标上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差别看似差别不大,但是后者对于岗位导向的倾向并未突出,这是一大问题,不利于学生适应性的培养,各种技能在实践中的检验。

(二)从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方面看

首先,教学的课程内容方面,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虽然类似,但是,竞技内容的突显,并未说明职业化的明确化,尤其是对应的专业岗位的全面化素质要求这一基本原则,未能得到体系化、系统化的研究与运用。其次,大班授课的形式缺陷明显,教学主体未能突出学生,试验与具体操作的实践性未能惠及学生个体;因而教学模式上易于向形式化方向发展,流于“自由式”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从而大大折扣,教学目标也就往往止步于此,难于实现。

(三)从评价方式与评估体制方面看

首先,体育教学评价方面,主要表现为评价内容单一、注重体能、技能,对学习态度、情感、合作程度、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评定阙如;其次,以终极的结果评价为主,不注重过程评价,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过于狭隘,因而,造成了对差异的区分与鉴别,也忽略了对具备个性的学生的关注,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与独特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四)从课程资源与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看

首先,资源稀少表现在以课本为主,因为教材在数量上过于单一,品种少、编写粗略、偏于理论,各校之间统一性差,自编自用质量参差不齐,难于形成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其次,对于网络资源的运用不足,各校间的交流不足,加上存在“门户之见”,未能形成统一的体育事业战线,也未能对体育进行理念性的分析、理论式的探索与发展或者构建起体育方面的专业性学说;第三,对社会、体育、国家、文化间的关联性分析不足,因而在资源的探索方面明显较为滞后。

四、建议

(一)构建“三位一体”的体育课程目标

在学制上,应该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设定目标时,需要从高职院校本身开始,设置与自身发展或职责相关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构筑起一个“三位一体”的体育课程目标;首先是体育知识与技能;其次是以运动促学习、增加专业性训练,增强体质培育并提升测试水平,使其符合职业生涯的基本要求;第三是将体育职业教育、体育道德教育相结合,以此构成运动健身、技能训练、运动育人的统一性目标。

(二)注重职业类型技能,构建专业特色

做好职业类型技能的划分、选择适合于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注重对职业病的预防;比如,针对伏案型职业,可以增加徒手体操、太极拳、健身气功、球类活动、游泳、保健操等教学内容,促进头、颈、肩、手、腰、上下肢的运动;再如对于交际型的职业,则应以舞蹈、形体、健身健美、慢跑等为主,促进形体、健美、耐力的增长;还有其它的各种职业都可以根据职业病类型的划分,找到致病因,并运用具体的运动类型或者体育教学方式,达到职业化学习中的专业性防治,从而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三)转变主体,增加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多媒体

首先,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因素,增加其主动能力的培养;其次,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形成多样化,促进教学形式的丰富,以此将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分层式、互动式的方法应用其中;第三,要求注重题材的选择,内容的多样与丰富,比如利用多媒体从网络上下载教学视频或者专家讲座等,并加以选择,或者推荐一些有用的网站鼓励学生自主研究,还要求通过建立“校内体育网”或者“体育专业网”来达到对教学的延伸,丰富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的互动性、时时性、可反思反观性。

(四)构建完善的评估体制,展开多维度评价

评估体制应该与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相结合,构建起一个系统化的完善型评估体系,以此促进多维评价,比如,对过程评价的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课堂反应、活动参与程度的评价,再如即时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单元性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都可以根据划分要求或者侧重点的不同,而分出不同的种类,但都统一于整体的评价之中,有利于评价方式的客观、合理、科学化。

五、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时代,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尤其是在当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改善的前提下,应该认识到民众对于健康的需求,所以,要通过体育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变,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素质,另一方面,也应该积极的面向社会,开展一些有计划、有纪律、有组织、有益的体育活动,不但能够培养个人的各项能力,还可以促进合作精神的培养,加强团体意识,进一步强化体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莎,李萍.将时尚健身操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5).

[2]辛金花.运城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5(6).

[3]孙洪亮“.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

作者:刘飞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