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农村传统体育发展

新农村传统体育发展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体育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要决定着体育的功能,中华武术在民族传统体育中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在分析中华武术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指出武术在农村开展的可行性,重点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中华武术新的发展指向。

中国农村的进步、发展、繁荣和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和政治较量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体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华武术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

1中华武术的价值功能演变

中华武术作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在一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武术在几千年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和热爱中国武术的外国人,它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产物。中国武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还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另外,在中国武术这种特殊的活动方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人生观和宇宙观等。中华武术是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中发展起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艺术审美、陶冶情操、防身自卫和休闲娱乐等价值功能。

武术的价值功能演变是因当时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武术的功能演变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发展、演变的文化结晶。在其绵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功能,并有别于其他社会现象,只是在中国历史变迁发展的不同时期,武术为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或是突出它其中某一功能,或是扩展其外涵,或是淡化其某一作用,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研究中,必须尊重武术与中国社会变迁、演化同步发展的客观规律。将武术置身于历史发展的长河,站在高度抽象、多维思考的角度,从动态上、从武术发展的趋势上去把握它的本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概括出武术的全部。对过去的武术,对未来的武术的研究都必须如此。”

2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开展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即生产实用性、民族性、民俗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传承于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的传统体育文化,所显示出的精神情感、生命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静态文化价值(渗透着社会历史的精神产物)和动态文化价值(活跃在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化现象,民间的传承习俗)两方面。意味深厚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与神的高度统一,其别具一格的民族艺术、审美观、民族情感着重于在姿态的意趣里塑造人,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方面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2.2新世纪农村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民经济收入普遍提高,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除了干活吃饭,无所事事”那种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一种既健身娱心又培养人品的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很好地满足人们这一需要,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意义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开展健康向上、内容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但能健身娱心、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有利于建立健康、合理的新型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农村环境,从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就是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顺应和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既定规则,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务的具体过程中得以体现。

3.1政治

3.1.1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闲时间增多,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农民对文体活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如果没有一种合适的体育活动去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很可能沉溺于酗酒、赌博,不但危害身体,也给农村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在农村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不但能健体娱心,而且能引导农村的社会风气,民族传统的功能和价值在此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积极向上、严守法纪、互相帮助、相互尊重的新一代农民正在成长。近年来,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农村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赌博、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1.2增强农民凝聚力。凝聚就是团结,凝聚力就是团结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它特有的文化认同,无疑是一种密切民族关系,增强人们团结的凝聚剂。它的聚合、凝结功能主要产生于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民族精神是从各民族的文化思想、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中升华出来的思想体系,是民族文化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在规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培养农民的凝聚力是极为有效的,如舞龙、龙舟竞渡、拔河等活动,多是以村寨乡里为参赛单位,参赛者除了有强烈的个人竞争心理外,还都伴有集体荣誉感。在这类富有竞赛性的活动中,集体内各成员相互配合和协作的状态如何,往往是竞赛成败的关键。即使旁观者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场景之中,这种将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对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农民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经济

3.2.1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人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因此农民素质的高低对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由于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不注意锻炼身体,加上生活水平较低,导致其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疾病发病率高,这也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加拿大著名体育专家奥帕茨指出:“身体健康的群体比身体不够健康的群体较少受伤,工作效率更高。即使受伤也能够更快地回到工作岗位。”生产劳动虽然也是四肢活动,但它是简单动作的重复,如果得不到调剂,日积月累必然造成机体损伤或畸形,甚至影响或降低劳动效率。要树立科学健身的新思想、新理念,纠正“劳动就是体育锻炼”的错误观念。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农民体质,而且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有朝气、有活力的新农民形象还有利于吸引外来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因而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保护和增强农村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3.2.2促进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余暇时间的增加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消费在农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广泛开展,可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增强农民群众的健身观念,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这必将拉动农村体育消费,客观上为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武术、气功、竹竿舞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都是老少皆宜,又极具健身功效的运动。农村具有广阔的、天然的健身场所,各地区可根据附近地形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吸引游客参与的同时,又能加快当地体育附属设施的健全,加速农村体育产业更全面地发展。

3.3文化

3.3.1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党的农村政策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对体育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迫切,广大农民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秧歌舞、太极拳等地方传统健身项目。这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农民社会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民自身价值的实现,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

3.3.2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农民农闲时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扑克、玩麻将。我国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文化水平及文明程度较低,不少地方陈规陋习、封建流毒较深。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对于摒弃陋规恶习、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都具有独特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如中国武术,其注重惩恶扬善、己诺必诚、尊重师道、立身正直等武德,是一种典型的将道德和审美等作为其重要文化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把广大农民吸引到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中来,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对于净化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人们形成博爱的世界观及自我的超越,提升社会道德水准。

4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特点、功能和价值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可比拟的,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既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又能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居住分散,民族传统体育的重点应放在乡镇。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形成有辐射力的组织网络。以业余、自愿为原则,开展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既健体娱心,防病治病,又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农村以“体”会友,以“体”会商,促进农村的经济交流。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村的稳定;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参考文献

[1]江百龙,陈青山.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任海,王庆伟,纬晓东.国外大众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鹿树奇,范明林.普通社会学理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6]王建欣.开展农村体育重要性的几点认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3(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