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师教学道德要求

教师教学道德要求

教学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所谓教学过程,是指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重的活动状态交换及时间流程。它由相互依存的的教和学两个方面构成,所以是教师和学生互动活动的过程。在这种教学的过程中,认真施教、探索规律,勤于进取、学而不厌,讲究教学艺术,注意教学方法是教师到的责任心和义务的具体表现,是教师道德的高层次要求。

(一)认真施教、探索规律

教师以全部的精力来施教,做到目的明确、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方法得当、逻辑严密、形象生动,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教师早教学过程中遵循的道德要求,其主要体现在: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的等诶溶,联系学生实际,精心实际教学方案。教案设计的好坏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编辑教案时不仅要把握教材的知识性、科学性,还要挖掘教材的思想性、道德性;既要融会教师的聪明才智,又要净化学生的思想品德。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知识不断更新,教材需要不断改革。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包括对教学大纲的研究以及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独立思考,风辨真伪,精心筛选,革旧补新,合理取舍,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那种不认真备课,甚至不写教案就匆匆上课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应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2、上好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也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走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之路的明灯。所以,教师在授课时,第一,胶态要和谐可亲不怯懦。教师的教态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的情感在动作、姿态、表情中的流露。教师对真理的信仰,对学生的期望和关切,都要通过端庄、大方、自然、亲切的教态体现出来。一个教师的站态,己要端庄稳重,又要富有活力,端庄稳重,有助于稳定学生听课的情绪,振作学生的精神。教师高雅自如、利落洒脱的教态,会强化教学的效果。而粗俗散漫的教态既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还会使学生对老师的人格产生怀疑,从而降低教育和教学的效果。

第二、语言要谦逊文雅而不庸俗。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语言修养要求。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准确、鲜明、简练、富有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干瘪贫乏的语言,毫无情感的词句,学生听力就会觉得乏味,提不起兴致,激不其灵感,也就不能很好的启迪他们的智慧,振动他们的心灵。相反,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词优美,声音动听,富有魅力,能让学生置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中,学生就会感到心里愉快、兴味盎然,气氛活跃,思维敏捷,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论文网

第三、仪表要整洁而不矫饰。仪表是教师在身体修饰、衣着打扮等方面得外部形态,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展现。这虽不是教师的主要素质,但却是教师内在素质的体现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十分显著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因此注意自己的仪表,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3、从探索规矩上讲,教师工作不单纯是教学,同时也是一项科研工作。结合教学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是,时代向教师提出的重要道德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教育思想和人才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了,反映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适应这种变化发展,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教育科学的理论,认真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和掌握教育和教学中的规律,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克服过去不同程度存在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社会经济法的实际,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勤于进取、学而不厌

勤于进取、学而不厌既是教师道德的重要规范,也是教师道德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要严谨治学,把教学工作搞好,必须发扬开拓进取,学而不厌,勇于创新的精神。众所周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加新兴学科层出不穷,各门学科之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滲透日益明显。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人类的知识总量每30年增长一倍,而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每4年就增加一倍,在战前,一个大学生从毕业到工作40年,所用的知识80%是在学校获得的,而今天则已经倒过来了,80%以上的知识都要靠自己在参加工作后去学习。因此,一个现今教师仅仅满足于学校里所到的一点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创业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不仅学习现代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还要勇于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提出新见解,总结新经验,在正确方向指导下,具有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这是创业者精神状态的基本特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不论文科教师,还是理工农医教师,不论是大学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即使自己的业务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还必须勤于进取,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否勤于进取,努力学习,并不是个人有没有学习兴趣和习惯的问题,而是是否热爱人民教育事业,是否对学生负责的表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个教师有无进取精神,能否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能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是关系到他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也是教师契而不舍继续学习的最高体现。所谓“学而不厌”,就是指教师对待学习要充满热情,肯下功夫,永不满足,永不停步。勤奋学习,历来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古人云:“学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不勤学则无以为智,不勤教无以为仁。”教师要精通传授的专业知识,就必须有一股穷追不舍的钻劲。要教好学生,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好学、学好,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陶行知先生所过:“要想教好学生,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好学不厌的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新的的知识。如果一个教师在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由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就变为20:1,30:1,50:1。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中挑选出最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在求知欲望,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获得知识,虚心地向书本学习和社会实践学习,向教育对象学习。

在新的形势下,时代和事业的发展已经向我们表明:尊重知识渴求知识,掌握知识,努力把知识变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力量已成为全国各族人们的优良素质。这种素质是当前时代精神的体现,它要求人们把对待科学知识的认识和态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提高全民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刻苦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把自身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和他人,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作出贡献。

(三)讲究教学艺术,注意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明确地说,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我们每个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善于运用准确的科学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来启发学生,而且还要善于运用精炼的语言、娴熟的教法、形象的比喻去感染学生,是严谨的科学与巧妙的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艺术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品格,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美感,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感受。优秀的教师,都是教育劳动的艺术家。他们能运用各种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学有所思,学有所获,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里的主人。相反,不注意教学艺术的教师,会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一堂课就是一篇教育学的著作,是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仅应当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教育、掌握知识,而且还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接受知识和道理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愉快、和谐、充满美感纳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掌握知识,从而使他们得到一种艺术享受,而不是感到枯燥乏味。论文网

第二,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发掘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点。许多优秀教师在这方面都作出过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不少的成功的经验。例如,发掘科学思维的理性美,使之对学生产生艺术般的吸引力;把抽象的哲理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教师带着情感来上课,让知识的身体里有情感的血液在流畅,等等。这种做法都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第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会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教师应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自己的语言和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使自己运用的方法和手段在学生身上产生入耳入脑的最佳效果。

注意教学方法,就是人们常说的“说话要注意分寸”。教育分寸就是从道德方面来调节教育过程,它在人的关系范围中起调节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究分寸和教学适度就是只教师依靠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劳动态度来调节教育学的矛盾关系,调节已经出现的或将要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学生总是不能正确理解和评教师的行为,往往发生对教师选择合适的行为带来困难。而教师总要关心自己行为的结果,取得教育成功。也就是说,教师要有预见性,要对行为负责,而要预见教育效果,就要讲究教育分寸,注意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解决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同时避免引起新的矛盾,才使教学取得最优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