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

高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

高校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教育管理者,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1高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1.1班主任处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线,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天然优势:班主任是学生最熟悉的老师,长期的接触与了解使得班主任掌握了学生心理状态的一手资料,有助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障碍的排查与诊断,为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与安排提供依据,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的放矢,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1.2班主任协助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工作全面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惠及率:现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为课程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危机干预。前者教学班型过大且学生重视程度低,教育效果不佳;二者教育效果较好,但受众少且需要学生主动求助;后者心理障碍严重,教育效果有限。增加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恰好弥补了上述3种形式的缺陷,学生重视程度高,教育效果好,才能充分发挥心理预警机能,降低学生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3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参与:很多家长由于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往往意识不到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或将心理问题认为是态度问题,采取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班主任是沟通家庭和学校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心理状况,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2高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2.1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班主任应加强自身修养,养成积极乐观的人格,有进取心,能从容不迫地处理危机事件和应对挫折。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心理素养和育人素养,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各阶段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掌握心理咨询的一般技能。积极实践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

2.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家庭档案:班主任要熟悉常用心理测试量表,并能综合心理普查结果、学生本人谈话、他人评价等信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定期更新。将心理健康状况分为:A心理健康;B一般心理问题(关注/辅导);C严重心理障碍(重点关注/专业干预);D精神疾病(重点跟踪)4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人格问题的形成往往与原生家庭有关,因此建立学生的家庭档案十分必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中的重大事件等,有助于探索心理问题的成因。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开展家庭治疗,改善家庭成员关系,既减少了学生心理问题滋生的土壤,也促进了学生家庭的和睦。

2.3利用心理测评技术选拔、培养、考核班干部:班主任应掌握科学合理的班级组织管理方法,如运用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才测评技术选拔班干部。通过心理测试、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法,全面客观了解班干部候选人的心理素质与管理能力,根据岗位职责选拔,实现人职匹配。每学期末,采用360°测评方法考核班干部,优胜劣汰。应用心理测评技术的优势在于:方法新颖,学生兴趣浓,参与度高;较传统的演讲、事件观察,更科学客观深入,尤其适用于大一刚入校时的班委选拔;考核素质全面,360°反馈意见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查缺补漏;最后,帮助学生提前熟悉企事业单位招聘流程,为学生就业提供助力。缺点在于对班主任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全面开展费时费力。

2.4开展个体心理咨询,一对一助力成长:班主任主要进行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适应性咨询指学生身心基本健康,但适应能力不强,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挫折时,有明显的心理矛盾和冲突[1]。主要针对心理档案中的B类问题,例如新生对环境适应不良而焦虑,因考试失败而苦闷,因失恋而不能自拔等。班主任要协助他们排忧、减压,提高适应能力。发展性咨询主要针对心理档案中的A类学生。班主任要帮助他们了解自我,开发潜能,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例如学习的最佳方法,如何提高个人魅力,职业生涯规划等。心理档案中的C、D类学生应推荐专职心理咨询师解决。

2.5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训练和心理主题班会,构建和谐班级:在入学之初,开展团队建设活动,以寝室为单位选室长、起室名、画室徽、制定寝室契约,最后寝室集体展示,能够达到快速破冰,提升学生适应能力,增强寝室凝聚力的作用[2]。“国王与天使”活动,深入破冰,一人分饰两角,让学生体会到助人即助己的快乐。召开“和父母聊家事”主题班会,要求学生必须与父母进行一次长聊,并将聊天内容在班会上做汇报。同学们的汇报或欢喜或忧伤、或自豪或埋怨、或滔滔不绝或只言片语,促进了亲子沟通,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也给了很多同学一次反思自己、改善家庭关系的机会。班主任还可与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合作开展团体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拓展训练,沙盘、心理剧等。

2.6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多渠道实时了解学生心理行为动态: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每学期至少要与班级每一名同学进行一次谈心;深入寝室,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作息习惯;走进课堂,了解学生课堂表现;走进自习室,了解学生课下自学情况[3]。多与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沟通联系,建立寝室长、班干部定期汇报机制,了解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关注学生QQ、微信、微博等个人动态。实时关注回复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时刻被关注,有归属感;另一方面,发现不良势头,及时关心适当引导有助于学生尽早走出困境。很多大学生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寡言少语低调沉默,但在网络上却频频发声十分活跃,综合分析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真我”。

3高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3.1要辩证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且在方法上具有互补性,但二者的理论背景、教育对象、工作方法等各有不同[4]。有些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实则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而有些问题符合心理问题的特征,但究其实质却是思想问题,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5]。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两种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准确地区分学生问题的性质,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2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转变角色,避免投入过多个人情感,影响班级正常管理:相较于专职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单纯的咨访关系,班主任具有班级组织管理者、思政教育者、心理咨询师等多重身份。班主任无微不至地关怀和帮助,对同学的理解与深切期望,与同学建立的亲密关系都会影响教育效果。所以,班主任与学生的“咨访关系”更容易出现移情与反移情。此外,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可能会因为某些学生有心理问题而特殊照顾,例如给因家庭贫困而极度自卑的学生助学金,让性格内向人际敏感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等。这些“照顾”只改变了外部环境却并没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本身,属治标不治本;另一方面,班主任的过度照顾可能会引发其他学生非议,而使得当事学生更加自卑。

3.3要了解《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熟知学校危机干预的详细流程: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量力而为,如发现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或疑似精神类问题,必须按标准流程及时通知监护人、上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配合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咨询与治疗。遵守保密原则,及时详细地做好心理工作记录,做到有据可查,保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传林.试论学校心理咨询的一些理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6,17(4):31-34.

[2]陈子立,汪俊斐,何云.构建以寝室为主体的大学生思想工作格局[J].跨世纪,2008,3(16):61-63.

[3]刘重.浅谈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J].时代教育,2015,12(1):122-123.

[4]周少贤.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中共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3(4):65-68.

[5]仲稳山,李露.现代德育概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5):79-82.

作者:孙琰 单位:营口理工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