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理教学非智力因素

地理教学非智力因素

一、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兴趣和情感都可以转化为动机而成为人们学习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即是说,人们有了兴趣、情感以及由其他主客观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就能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促使人们顽强地进行学习。

2.对学生学习信念的影响。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学习中必须有非智力因素来加以维持,才能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坚持到底,达到目的。如果学习过程中得不到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一遇困难就会自暴自弃,甚至“激流勇退”。

3.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改变学习态度,协调各种动机,稳定学习情绪,提高心智活动水平。如果一个人自觉地意识到目前的学习对于自己将来及社会的意义,他将会以自觉的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有了更高级的学习动机,才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维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大脑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这样对于保持注意力、提高思维积极性及其效果,也就是提高心智活动水平无疑很有作用。

二、地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要素

地理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包括了天文、地质、水文、气象与气候、生物、资源、经济、城市、人口、环境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可以揭示大自然的许多奥妙和现实生活情况。在地理教学中,着力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和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地理教学中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非智力潜力:

1.引起兴趣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好比入门的向导。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非智力因素,尤其要激发兴趣这个因素。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他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地关注、大胆的探索,并去从事与此事有关的活动。

2.确立目标

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学习动机与效果是一致的。动机正确且强度适中,学习效果一般比较好。动机错误或强度过高、过低,学习效果都会受到影响。有了可望且可及的目标,成就动机就会有效得以养成和增强。

3.构筑情境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为了培养良好的情感,在学校可进行情境教育。在地理教学和教育实践中创设适宜的情境,激起相应的情绪体验,创建团结友爱、严谨治学、奋发进取的集体环境,有利于保证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4.强化意志

一个人离开了意志品质,就不可能有坚定的信念,也不可能克服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险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无论对于地理学科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提高其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需条件。三、地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应用

1.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地理知识本身的特点,在传授中既要有生动描述,使学生有感性认识,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以接受理性知识,寻找出兴趣点。

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一些教材中未揭示的自然之迷是激发学生兴趣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如在讲到《撒哈拉以南非洲》时可这样描述:这里有浩瀚的沙漠、茂密的雨林、无际的草原、繁多珍稀的动物,以及被誉为“地球的伤痕”——东非大裂谷,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上奇特的赤道雪,维多利亚瀑布和维多利亚湖,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坦噶尼喀湖的秀丽景色。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学有所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天气预报》教学中,可让学生明白如何用地面天气图等资料,进行天气预报,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到气象台现场参观(有条件的话),在气象站工作人员指导下试做天气预报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学有所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写一些地理小论文、参加地理知识竞赛等多种课外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能学习地理知识,又能运用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在日常的地理知识接触中逐渐加深地理课兴趣。

2.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达成目标的愿望

一般来说,学习目标以在原有学习成就的基础上增加20%为最佳。指导学生制定目标时,需严格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目标过高,会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目标过低,学生又没有学习动力。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哪怕是解决一个难题,学会一种技能,或者一次优秀的作业,一次比赛的胜利等等,都应及时肯定。这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产生一种“好了还要更好”的自我激励、自我要求心理。

3.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设疑问难,运用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各种学习情境

地理教学中精心设疑并揭示地理学内容的丰富性、广大性、复杂性,使学生产生疑惑感、新颖感、好奇感,激发其学习地理的情趣。问题导向原则是很容易引发学生求知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很有特色。比如:煤形成于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区,而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怎么会形成足够全世界用200年的大煤田?夏天气候炎热,但冬天观察太阳比夏天大,到底是“夏天还是冬天太阳离我们近”?为什么北半球水池中水都是逆时针下泄,而南半球却都是顺时针下泄?站在地球上某一点,无论怎么走,为什么都是朝南走?为什么中东地区战事不断?类似问题或现象的提出,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关内容,活学活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作为一种内驱力,会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动力,从而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望。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和当堂板图、板画的过硬基本功;课内外幻灯、录像和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教室里图片和地图的布置等等,这些学习情境的设置,能使学生沉浸在地理意境之中,随境生情,情缘物发,维持最佳心理状态,保持旺盛的求知情绪,同时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

4.严慈相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影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说明意志对一个人成功的作用。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和挫折。意志坚强的学生,有决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自信心受到鼓舞,从而强化动机、巩固兴趣,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反之,意志薄弱的学生,则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久而久之,自尊心受挫,信心不足,学习成绩就受到影响,以致完全丧失学习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师必须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在教学中,当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能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针对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给他们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坚韧性。利用课余时间,应当让学生阅读一些地理科学家的故事——像古代的徐霞客、近代的李四光等等,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从科学家们的顽强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总之,非智力因素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很多事实表明,教师的人格力量、文化底蕴、艺术表现、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等都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表现,从思想上重视学生多方面成长的反映,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样的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创造才能在这祥的情境中得以展现,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这才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沈德立.非智力因素及培养[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王树声.中学地理素质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

摘要:在我国的大教育环境下,相当部分家庭的家庭教育更多地偏向重视子女的智力开发,却往往忽视子女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甚至在教育发展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中也处于劣势,常常把学生的学习成功简单归因为智力因素。然而,大量实验表明,智力与学业成绩之间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受智力因素影响外,还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地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法做了一些初探。

关键词:地理教学;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