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误教学建议

语误教学建议

摘要:研究证明语误是每个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的。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未给予语误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分析语误产生的原因、存在的类型有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掌握语言的情况,并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手段。对待语误的正确态度是一个语言教育者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Corder,语误,教育者,学习者

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的描述起始于对学习者语误的描述,其标志性论著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order(1967)的论文《学习者语误的意义》(TheSignificanceofLearners’Errors)。研究已证明语误是每个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研究已证明语误是每个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的。但是,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教育者并非都给予语误充分的认识与理解,他们往往简单地把语误看作是练习不足,用功不够,记忆力差等。他们未曾意识到儿童在学习母语时也出现语误,成年的本族语者在语言交流中有时也出现语误。所以语误不但涉及到语言问题,还涉及到认知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产生语误的原因,并给予正确的分析及引导,才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逐渐缩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距离。

一、语误产生的原因

从语误涉及的语言来源来划分,语误有两种:一种是母语干扰的错误,另一种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未掌握好第二语言结构本身所造成的错误。

母语对习得第二语言的影响在任何国家的学习者身上都可观察到。为了研究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这一过程,比如中介语(interlanguage),语言迁移(languagetransfer)等。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都要经历一个不断犯错又不断改错的发展性阶段,这种发展中的错误,正是中介语的特征。语言学家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要经过“建立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的阶段”,即中介语阶段。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还被称为语言迁移,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前者指“母语对外语习得有促进作用”,后者指“母语成为学习者外语习得错误的来源之一”(Ellis,1999)。

事实上,母语的干扰还是依附于学习者对第二语言掌握和运用的程度。既然语言习得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向目的语迈进的过程,那么语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因时而易或因人而易的。语误产生的原因可能来自心理语言学方面,即第二语言系统的本质和运用第二语言时遇到的困难;也可能是社会语言学方面,即在不同社会情景中正确选用适当的语言形式;可以是知识性的,即由于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欠缺而产生的;还可以归咎于话语结构方面,即是否正确组织所要表达的信息的方法。

Corder认为,犯错误是学习者为了习得语言而使用的一种学习手段,是学习者用来检验其对所学语言本质所作假设的一种方法。所以英语教育者应该对语误的产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用科学的理论依据来分析和应对学生的语误。

二、语误的类型

为了更好地分析语误,语言学家们把语误分为不同的类型。Corder按其性质把语误分为两大类:错误(error)、失误(mistake)。错误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一种语言(既包括第二语言,也包括学习者的母语)的时候,当他没有学到某种正确的表达方式的时候,会系统性地、反复地出现的一种错误。例如,在学习者学习了动词不定式这种形式之后,他就会用wanttodo,liketodo等一些表达方法。那么,他就会由此类推,推导出musttodo这种似乎很有道理但并不正确的形式。并且他会一直沿用这种错误的形式,直到有人告诉他正确的形式为止。这种语误被称为“错误”。失误,则是指学习者在已经学习了或了解了正确的表达形式之后,有时候仍会使用不正确的表达方式,例如,学习者在学习了不定式后,仍会表达失误:Iwantreadabook.这种失误可能是紧张、粗心或者口误引起的,没有规律,只是偶然发生,学生往往会自己意识到并加以改正,老师无需纠正。

从对错误和失误的对比分析来看,学习者所犯错误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根据语误的系统性,Corder又将它们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当学习者并未清楚地意识到目的语中某个规则的存在的时候,前系统的语误(pre-systematicerrors)就会出现。这些是偶然的。

第二类:当学习者发现了一条规则,但并不是所需要的规则,系统性的语误(systematicerrors)就会出现。

第三类:当学习者知道了正确规则,但在使用中时对时错,后系统性错误(post-systematicerrors)就会出现。

三、如何对待错误

在《学习者语误的意义》中,Corder指出:学习者的语误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为教师提供信息,了解学生掌握语言的情况;二是为研究者提供实例,说明学生如何学习语言;三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手段,通过语误发现目的语规则。

了解了学习者语误产生的原因,作为教育者我们就不会再盲目地批评学生,或有错必纠。又有研究者对语误的科学性分析作为理论指导,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待错误,处理错误,真正发挥语误研究的意义。针对Corder所分析的三种类型的语言错误,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来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首先,前系统性的错误是指学生有了某种交际意图,但尚未掌握表达这种意图的方式而造成的。例如,学生在课上或课下会说出这样的句子:Shenothaveabook.(她没有书)MymothernowwatchingTV.(我妈妈在看电视)Idon’twantgohome.(我不想回家)。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英语语法的规则没有完整的认识,而只能用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来拼凑句子。这类语误的主要特点是:随意性强,没有语法约束,教师可以理解学生的交际意图和所犯错误,学生似懂非懂,无法自行改正。对于这类错误,教师要有包容的态度,首先肯定学生的表达欲望,甚至表扬其交际成功,但同时要指出其错误。教师可以说:你的意图大家明白了,但是在表达上是有错误的,不符合语法规则。然后,教师可以借强调交际的内容来带领全班朗读正确的句子:Shedoesnothaveabook.MymotheriswatchingTVnow.Idon’twanttogohome.这样随着语言习得的逐渐深入,学生可以慢慢意识到自己的表达错误,并加以改正,向目的语靠近。

第二,系统性的语言错误是因为学生对语言规则的理解不完全而造成的。研究者又把它分为三类。一为过度概括。即把所学过的语言规则做出了概括并进行错误的利用。比如,学生学习了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变化后,就用这条规则套用别的动词。例如:Ibuyedabookyesterday.Hetakedataxi.二是忽略了规则的限制。学生学习了一些规则,却不知道这些规则有何限制,从而导致语误。例如,学生学习了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和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后就会误用这样的表达:Hegotsupatsixthismorning.这说明学习者对规则的习得总是由浅入深,由不全面到比较全面。在这个理解认识的过程中,定向思维“想当然”往往会导致语误。三是应用规则不完全。要完成某些句子,往往需要应用几条规则或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一条规则。学生往往不能全面掌握和应用这些规则,而造成这样的错误:Idon’tknowhowoldareyou.CanyoutellmehowcanIgotothezoo.ThisisthegirlImetheryesterday.这些语误的特点是可预见性强,教师根据语言习得规律和学习者的心理活动可以预知学生的常见错误。为此我们应该善于引导,不但要给学生以正确的表达,而且还要指出错误表达,加以比较解释。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法概念,更快更准地掌握语言规则,使学生少走弯路。

第三,后系统错误是指学生已经比较完整地形成了语法概念,但是由于尚未养成习惯或母语干扰,所以有时仍会犯一些表达错误。例如:Ialreadyfinishedmyhomework.Igetuplatethismorning.IliketowatchingTV等等。这些错误的特点是学生能自行改正,属于失误(笔误或口误)。教师稍加提醒,学生往往能很快地意识到并及时改正。教师可以巧妙地采用反问,转述,重复等方式暗示学生的错误和正确的表达。例如针对上述三个语误,教师可以问:Haveyoufinishedyouhomework?Didyougetuplate?Whatdoyouliketodo?学生的笔误或口误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正确语言表达习惯的形成必须靠多练,正如那句谚语所说:Practicemakesperfect.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习者提供交际语境和练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形成正确的表达习惯,需要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指导。

四、小结

在中国的传统式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被这样一种思想教育着: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光彩的事情,是因为老师没教好,或学生没学好。语误研究为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提供了有利资源。我们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错误的反复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不再逃避错误,害怕错误,而是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语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最惧怕的是失败,最需要的是鼓励。所以对待语误的正确态度,是一个语言教育者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Corder,S.P.(1967)TheSignificanceofLearners’Errors.Internation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5.

2.Corder,S.P.(1981)ErrorAnalysisandInterlanguage,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3.林立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4.来继红“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

5.高建权“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常出现的语言错误及处理方法”《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化学教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教育部

现代教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