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绿色建筑学中介治理机制探究

绿色建筑学中介治理机制探究

0引言

当前,建筑标准滞后于绿色科技创新是绿色建筑的突出特点[1]。在绿色建筑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中,急需针对设计承包商在非标准转化接口情境下创新能力不足和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开展治理研究。当前,“产-学-研-用”相关研究呈现出三大特点:①大多以高校创新利益的视角开展相关研究;②以市场导向、产-用合作为主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局限于框架性、经验类研究;③触及“产-学-研-用”核心问题的上下游企业双边协同创新合作模式、契约治理研究尚未深入开展[2-12]。本文以绿色建筑的转化接口创新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分析单元,着重绿色科技生产企业和绿色建筑项目业主(用户企业)之间的中介创新短板,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研究理念从高校创新利益视角向产业链主轴上企业创新利益视角的新转变;将绿色科技向绿色建筑转化接口的双边协同创新网络作为中介,进一步完善传统的以设计承包商为主体的中介创新能力和动力;从模块化分工视角解决双边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创新动力机制问题,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项目纵向协同创新视角,提出非标准转化接口下具有工程设计创新功能的产学研双边协同创新网络构架,揭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架构中“产-用”互动过程的中介问题对中介创新行为的影响。在绿色建筑转化接口上,通过构建“产-学-研-用”双边协同创新网络,解决设计中介的接口创新能力问题。

1绿色科技-建筑项目的接口设计创新问题

1.1建设方价值认知对绿色科技产学研收益的影响。基于顾客价值理论视角,在绿色建筑情境下,上游绿色科技产学研技术创新收益取决于新产品在下游建筑市场的最终客户。因此,技术成果转化率直接受新产品在建筑市场交易价格的影响,其深层次因素是项目建设方对新产品的接纳水平和价值认知。根据技术接纳和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客户对新技术的有用性、易用性感知将正面影响客户对新技术的采纳行为;客户对新技术的风险感知将负面影响客户对新技术的采纳行为。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建筑项目建设方对绿色产品的价值认知将对绿色科技产学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路径产生重大影响。

1.2绿色科技产业化路径接口设计的创新阻断效应。基于绿色建筑视角,适用绿色建筑的产品本质上属于绿色建筑构成中的技术要素,具有生产资料的属性。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其应用于绿色建筑项目时必须经过生产工艺的设计环节。工程项目的单件性、使用需求的独特性,导致其工艺设计具有独特性。因此,绿色科技在工程项目使用过程中均面临二次创新环节。这种创新需要其他系统进行相应的配合与调整。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是复杂的产品系统。绿色科技形成的子系统必须在和其他系统集成后,通过集成系统的整体绩效体现其绿色价值,故工程设计作为连接绿色建筑绩效和客户对绿色科技价值认知的接口或中介,其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的短板必然对绿色科技成本和绩效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建设市场可持续接纳,形成绿色科技产业化路径的接口断点。由此,本文提出工程设计在绿色科技产业化路径上存在断点效应,指出工程设计是绿色科技与建筑项目接口的创新活动关键点,也是配合二次创新和主持集成创新的分工边界。

2独立中介形式下设计商创新能力缺陷及产学研合作需要

2.1设计商作为独立中介的核心创新资源劣变。在建筑项目中,设计商作为绿色科技-建筑项目的接口设计(GBID)主体,以独立中介的身份承担了GBID的创新分工,而设计人员是其最为重要的创新资源。但是,工程设计业人员在特殊的“双高”压力环境下容易产生绩效下降甚至职业倦怠。现有研究表明,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压力源分为挑战性压力源和妨害性压力源两大类。妨害性压力源是对员工造成消极影响的压力源,如复杂的合同环境、不安全感以及创新设计和标准设计之间的角色模糊。该类压力源会降低创新绩效,抑制创新行为。而挑战性压力源能够激发个人成就感,具有积极的影响,如创新责任、责任风险以及超负荷工作。该类压力源可以彰显设计员工的职业自豪感,提供个体创新的竞争机会,有助于创新行为的发生。而工程项目特有的“双重双维”压力[13]将导致设计人员缺乏创新内在动机,使以员工为核心的创新资源发生劣变,最终导致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与企业核心价值资源不匹配,削弱GBID的创新能力。

2.2设计商作为独立中介的产学研合作需要。工程项目特有的“双重双维”压力,容易造成员工创新怠惰性,并使其处于资源劣变状态。此外,动力机制缺乏、创新风险压力、项目合同压力导致设计团队对使用绿色新产品持回避态度。一方面,应解决设计商自身创新动力机制问题;另一方面,要利用产学研合作激发设计团队内在创新动机,修复其核心创新资源,弱化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与核心创新资源不匹配的矛盾。因此,迫切需要利用产学研合作手段进行资源修复。

3联合中介形式下设计商创新能力缺陷治理机制

3.1联合中介的双边协同体架构和模块化分工。在绿色科技-建设项目的接口协同创新过程中,工程设计商不仅是上游科技成果价值信息和下游业主需求信息的沟通中介,还承担了绿色科技产品、工艺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任务。因此,需要构建一个绿色科技-建筑接口设计(GBID)双边协同体。联合中介的双边协同体架构如图1所示。根据模块化理念,首先,设计商应根据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需要制定模块产品功能标准,业主通过招投标向上游企业采购绿色建筑模块产品;其次,下游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平台,设计商作为中介向上游绿色科技产学研团队传递二次创新的规则信息;最后,上游的绿色科技产学研团队利用模块化技术界面降低下游对绿色技术知识的接受成本,使绿色技术的知识转移更加便捷。

3.2联合中介治理设计商创新能力缺陷的实证。结果员工创新性、组织支持、产品模块化或直接或通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间接影响设计商的绿色技术采纳意愿[14]。因此,绿色供应商应积极提升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并提供组织支持;通过绿色科技的模块化手段提升设计方从自身组织之外的其他创新主体获取资源的便利性。

4联合中介形式下设计商创新动力缺陷治理机制

4.1推式协同机制。通过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观察设计商对上游绿色科技成果的采纳意愿,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基于协同主体、协同资源、协同机制三个维度,推动设计商采纳“四节一环保”的绿色产品的内部和外部协同机制。双边协同体的任务分工和组织能力的匹配性和由沟通、信任、承诺、公平等构成的关系质量或直接或通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间接影响设计商的绿色技术采纳意愿。因此,在联合中介形式下,由绿色供应商主导的双边产学研协同体,通过上游绿色科技产学研团队所驱动的推式协同机制,强化设计商在绿色科技-建筑项目接口设计(GBID)上的二次创新配合动力和集成创新主持动力的作用。

4.2公平感知机制。相比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esign-Bid-Build,DBB),设计商在EPC模式下获得的公平感知能够强化设计商配合供应商和施工商开展合作创新的意愿。因此,在联合中介形式下,绿色建筑项目建设方可通过设计交易模式的选择,调节设计商作为GBID的创新意愿,控制设计商针对GBID的创新行为,从产业链终端拉动绿色科技产品进入建设项目。

4.3项目建设方主导的联合中介治理模式。集成项目交付模式(IntegratedProjectDeliv-ery,IPD)能够有效协同建筑项目各方,解决绿色建筑项目产品研发阶段物质激励不到位、项目计划执行阶段权利不足以及绿色项目高风险引发的项目各参建方创新惰性问题[15-16]。

5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设计作为连接绿色科技价值和绩效的中介,在二次创新、集成创新方面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业主、项目建设方对绿色科技的接纳程度,阻碍了“产-学-研-用”的合作发展。构建具有网络特征的“绿色科技-建设项目”接口协同双边协同体,有助于解决产业连接口双边的企业设计集成、协同创新问题;以创新动力最强的上游绿色科技产学研团队作为接口协同体的创新主导和责任中心,可解决下游的协同创新效率问题,有助于实现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接口协同体的创新目标。因此,绿色科技研发转化企业可采用推式协同创新模式。例如,采用EPC模式,设计商在分配、互动方面的公平感知度更高,面临合作创新挑战时更容易萌发合作创新意愿。此外,业主可采用IPD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建立专业化团队,提升绿色项目各参建单位共同集成创新的能动性。

作者:何伟怡 陈璐璐 单位: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