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教育范文精选

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理念;高校;化学教育;应用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处于日益提升的状态,但是自然环境因受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而逐渐恶化,这并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前我国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善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此背景下,高校有必要应用绿色理念化学理念,优化化学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

1绿色化学理念的含义

绿色化学理念指的是通过应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降低化学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而达到绿色生产,保护环境,提升人类身体健康水平等目的[1]。为践行绿色化学理念,要做好化学生产条件的控制工作,使得整个化学反应在无毒无害的反应条件下进行。绿色化学理念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即对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消耗等的需求。为此,更加需要重视绿色化学理念,应用绿色化学理念指导工作。

2在高校展开绿色化学教育的意义

2.1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发展观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在取得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遇到了环境污染问题。为提高社会绿色发展水平,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文件,采取了诸多环保措施[2]。绿色化学理念对指导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我国积极地推广绿色化学理念。当今,一些高校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了化学教学中。通过长期开展此项化学教育工作,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弊端,了解绿色化学理念在保护环境,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的价值,进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使得学生形成绿色环保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之后,学生将会主动地投入到环境保护事业之中,为建设绿色文明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3]。

2.2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工作

在新形势下,绿色发展理念俨然成为指导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其中,高校就需要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教育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打开教育发展新局面。而化学教育就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高校将绿色化学理念引入到化学教育中,将会大幅度地提升化学教育改革水平。因此,高校以绿色化学理念构建化学教学方案,进而高效地推进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

2.3有助于高校培养新型人才

通过在高校化学教育中使用无毒无害的化学制剂和催化剂等,可以有效地践行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化学教育水平。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探索践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方法,增强学生生产、开发绿色产品的能力。另外,教师需要增强自身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培养高端绿色化学人才,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3高校化学教育中的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思路

3.1追求高效的目标

当前,我国提倡以无害、无毒的原材料替代有毒、有害的原材料,进而降低能源消耗,更好地保护环境,优化升级产业[4]。在化学教育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无害、无毒的原材料对推动社会高效发展的价值。作为一名学生,不仅需要在学习期间认真地学习化学知识,清楚无害、无毒的原材料对社会发展的价值,而且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内容,应用在生产实践之中,以便更好地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3.2开放“原子经济性”

“原子经济性”是将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经济性反应转化为产物的形式,来实现废物的零排放目标[5]。“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构成要素。高校教师需要以“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理念指导化学实验、化学教育工作,深化学生对“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

3.3推行无毒无害的溶剂

虽然有害的溶剂也可以帮助教师、学生完成化学实验操作,但是其容易污染环境。尤其是在化工生产实践中应用有害的溶剂更容易污染环境。为在化学教育中贯彻绿色化学理念,教师就需要积极地推行无毒无害的溶剂,鼓励学生用无毒无害的溶剂进行实验操作[6]。比如,二氧化碳就属于无毒无害的溶剂,所以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根据化学实验操作要求、操作流程需求等,尽可能地选择二氧化碳这种无毒无害的溶剂作为催化剂。

4高校化学教育中的绿色化学理念的实践应用

4.1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理念

为提升经济收入水平,多以“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原则指导生产、制造、加工等工作。虽然短期内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益,但是这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方式并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为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我国倡导绿色化学理念,确保人们认识到化学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伤害,进而以绿色化学理念指导化学生产实践工作。不过,绿色化学理念并不是对传统化学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鼓励人们从生产的源头出发进行的无害化化学实践,以便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绿色化学理念,鼓励学生吸收传统化学的精华之处,并充分地发挥绿色化学的优势,确保传统化学以及绿色化学均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4.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不合理使用农药治理农作物病虫害,就容易加大农作物农药残留。在农作物所加工食品、蔬菜、水果等流入市场后,就很有可能因其残留大量的农药,而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这显然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农药知识是高校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绿色教学理念指导农药知识教学工作,比如为学生介绍DDT、六六六及有机磷农药等的治理病虫害的原理以及大量使用这些农药对农作物的伤害,同时教师需要为学生介绍农药使用的方法、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7]。此外,教师需要为学生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内源性的昆虫激素等试剂在治理农作物病虫害方面发挥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未来生产实践中应用以及推广新型农药,进而更好地保护生命、尊重生命。

4.3培养学生对正确发展观的认知

在高校化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发展观,避免学生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而通过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化学教育中,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其中,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介绍传统化学发展模式对社会环境发展的消极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理念、新型化学技术等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意义。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学习新型化学技术,开发新型化学技术。此外,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过去发展模式对资源的破坏,倡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为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教师可以应用教学案例,直观地展现教学知识。比如,在烯烃与溴的亲电加成教学中,教师需要应用视频向学生介绍该反应,让学生了解该化学反应的原理。同时教师就可以讲解该化学反应对保护环境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价值,即烯烃可作为麦克尔受体,在阳光条件下和溴发生自由基的加成反应,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太阳辐射能,保护周围环境。通过推进这些教育工作,教师就容易培养学生对正确发展观的认知,提高学生自我发展水平,确保学生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完成自己的使命。

4.4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创新意识

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以绿色化学理念指导教育工作,以便提高化学教育水平。教师除了需要将绿色化学理念与化学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结合,而且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绿色化学技术使用要点。为实现这些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教师需要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把握教学环节,合理、有效地推进化学教育工作。比如,在介绍浓硫酸作为催化剂时,首先,教师需要搜集教学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同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便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8]。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时应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与浓硫酸作为催化剂时的化学反应,确保学生清楚化学反应原理。再次,教师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这些化学反应的思考,即可提问“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时会对设备、环境等产生什么危害?你们知道能够代替浓硫酸的环保性强的催化剂吗?你们谁还知道其他保护环境的绿色实验方法吗?在提出问题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问题,以便学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最后,教师需要选择几名学生回答问题,并带领学生应用环保性强的催化剂进行绿色化学操作实验,深化学生对环保性强的催化剂以及绿色化学实验操作的认识。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布置关于寻找“如何提高化学实验绿色操作水平方法”的作业,以便开阔学生视野,深化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4.5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在新的发展阶段,高校需要积极地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而高校通过以绿色化学理念指导化学教育工作,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以及化学技术的认识,进而培养新型人才。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介绍应用工业生产中应用催化氧化H2O2或者O3对降低环境污染的意义,鼓励学生未来将绿色化学理念、绿色化学技术应用到工作中[9]。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当前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提倡学生研究新的化学生产技术,以便更好地保护环境。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化工厂,让学生进行化学生产操作实践,提高学生对化学生产工作的认识,启发学生优化化学生产技术。在这种情况之下,高校不仅可以培养高素养化工人才,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就业水平。为此,高校以及教师更加需要用绿色化学理念指导化学教育工作,进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5结束语

绿色化学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化学教育;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理念的实践原则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落实循环利用及回收的思想,减少有毒、有害化学药剂对生态的影响。因此,秉承“废物最小化”和“废物利用”的理念,消除能源、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因素,有利于控制化学反应对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另外,在高职教育创新期间,教师也应在教学中落实节约能源的理念,实现绿色化学的发展目标。

1高职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价值

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职化学教育内容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原子结构、金属材料、有机物等方面的理论,所以教师应当宣扬绿色化学理念,明确自然资源利用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期间,教师可说明化学反应期间可能会出现的污染物,总结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要点,让学生逐渐形成环保的思想[1]。例如在“有机物化学性质”一节讲到,虽然甲烷可作为有机燃料,但要注意甲烷的使用可能会存在操作风险,选择清洁型能源替代此类材料,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1.2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说明传统化工生产和绿色化学技术之间的联系,告知学生化工产业生产运行期间可能出现的副反应物和污染物,同时指明新型化学技术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自主解析、自主探讨、自主理解化学工业发展期间的成功案例,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3有利于培养绿色化学专业人才

在培养绿色化学专业人才期间,教师应当讲解先进的绿色化工技术、低污染的化学仪器以及具有环保功能的技术模式。因此,教师应当了解绿色化学技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积极向学生传授工业化学、环境化学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落实绿色化学理念的办法。通过说明绿色化学的理论内容,让学生掌握后期实验过程中各类化学反应的化学药剂用量,从本质上减少无用反应物的介入,不仅可避免化学药剂使用过量的情况,还能提高化学反应效率,培养绿色化学专业人才[2]。

2在高职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的问题

2.1绿色化学理念定位不清晰

化学课本对绿色化学理念的界定不清晰,尤其是在传统化工作业方面,教师重点讲解实验流程和实验步骤,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因此,可能会在实验期间浪费很多化学药剂,影响绿色化学的实施与推进。另外,高职化学教学的重心是探讨物质的反应现象和变化规律,但课本中对绿色化学理念的界定、实施论述不全面,可能会影响绿色化学理念的落实。

2.2化学实验未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

化学实验是验证真理的重要方案,所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实验期间了解不同反应类别、反应条件及反应要求,在观察实验后进行思考验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内涵。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在实验期间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致使学生在实验期间存在浪费的行为,或者是在模仿实验期间仅掌握了实验方法和目标,没有意识到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性,加大了后期废弃物收集的难度,进而阻碍了学生绿色环保思想的形成。

3绿色化学理念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融入措施

3.1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视程度

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高职化学课程中关于环境保护、绿色生态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当宣扬绿色化学理念和实施原则,融合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帮助学生发现当前生态环境的潜在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拓宽学生的眼界[3]。例如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等,是由于工业制硫酸期间应用“接触法”发生副反应而生成的。若没有做好废气的收集工作,就会加剧“酸雨”对环境的侵蚀。因此,在绿色化学理念下,将生产所得的二氧化硫引入碱性溶液中,如石灰水、氨水等,能够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得到无污染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固体)或亚硫酸铵等物质,再将此类材料应用至其他工业领域,不仅避免了生态环境污染,还能提高其他材料的利用效率。总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绿色化学的内涵及作用,在必要的整合、宣传教育过程中,说明绿色化学理念的本质思想,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排放、重视材料的循环及回收再利用,让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的思想意识,在创新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化学课程内容的同时,解决化学教学方面的问题。

3.2革新化学教材,融合绿色化学理念

革新高职化学教材,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点的同时,了解绿色化学理念的内涵,有利于提升化学知识教学的深度。具体来讲,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1)应当在化学课程中融入环境保护思想及成果,尤其要在《绪论》中说明生态环境和绿色化学之间的关系,例如可介绍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重金属污染、氚污染的诱发原因,并说明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绿色化学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4]。同时,教师也需要科普新时期绿色化学方面的成果,比如应用锌空气电池替代含汞元素锂电池,或者应用凝气式锅炉减少锅炉燃烧期间产生的气体污染物,可控制各类气体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2)在实验内容优化期间,教师应当总结实验要点、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积极向学生展示污染较小的实验现象,采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转化率低、安全性较低的实验,避免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为了提高实验流程的安全性,在微型实验开展期间,要精准控制各类物质的量。如在氧气制备实验中,应精准控制高锰酸钾的用量,关注模拟实验后各类物质的生成量,以便分析如何减少各类生成物。此外,实验期间也应注意选用毒性较低或无毒的物质,注意控制腐蚀性试剂的应用剂量,降低实验产生的污染对环境的影响。(3)教材中还应提示风险事件的干预方式,如在有机化合物的处理过程中,应将所产生的废料放在收集皿中,并提示实验期间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隐患,要求学生关注绿色化学理念在实验中的渗透与实施方式,进而提高绿色化学理念的实践效率。

3.3革新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高职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当明确教学改进要求及创新要求,完善理论及实验课程模式,提高绿色化学理念的实施价值,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1)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选用情境教学法,打造化学研讨环境,要求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多媒体视频的同时,了解绿色化学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另外,教师可在讲解各类物质的同时,说明此类物质的污染及回收要求。例如在说明化学科目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在讲解醛类物质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出甲醛、乙醛在装修产品中的含量,说明醛类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尤其要指明室内醛类物质超标可能引发甲状腺癌、乳腺癌等疾病,帮助学生认识有毒有机物收集不当的影响,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其化学学科素养。教师还应提示当前国内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政策,指导学生观看与环保相关的宣传视频,让学生了解污染治理不当的危害。同时,教师还可引用违规排放污染的案例,如核污水处理不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氚类物质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5]。(2)在创新实验课堂期间,教师应当及时引入先进的、污染较低的实验器材,避免实验期间仪器报废和损坏对实验结果、污染处理的影响,也能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的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外界环境干预的模式,改变反应期间的温度、湿度等要求。部分实验还可采用超声波进行催化反应,改善实验速度过慢而造成实验废弃物过多的现象。另外,在微型实验开展期间,教师应当模拟各实验反应物、生成物的含量,尽量选择低成本、低污染的模式进行实验;还可选用微课视频说明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减少实验对环境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在实验期间说明实验室管理要素,在安全教育、管理教育的支持下,说明实验室管理的正确方式,可全面提升学生对实验进展、状态的了解程度。总之,教师应当说明不同实验的开展方法、仪器组装方式、化学药剂的用量、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例如应用排水法时,应注意前期检查集气瓶的密封效果,如果装置密封效果过差,就会造成气体泄漏,部分气体会影响空气质量。通过明确实验期间“三废”物质的处理及循环方式,让学生掌握金属、非金属、气体、有机物等物质的利用方法,再对废弃产物进行集中处理,消除实验后刺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有毒物质处理不当的不利影响,在尾气处理控制过程中减少“三废”物质的危害。

4结语

为了在高职化学课程中落实绿色化学的理念,教师应当创新高职化学课程模式,采用必要、科学的教育方式,积极落实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价值,有利于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蓉.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研究与实践[J].侨园,2019(6):136-137.

[2]张华新.绿色化学理念在高职化学课堂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27):9.

[3]李建东.高职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问题探讨[J].云南化工,2019,46(5):190-191,193.

[4]薛俊礼.绿色化学理念融入高校化学教育的路径[J].黑龙江科学,2020,11(7):82-83.

绿色化学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安息香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冠以绿色的概念不断产生和发展,如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洁净化学等。绿色化学现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化学学科分支,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用化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去消除对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品[1]。有机化学实验是我校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基础操作、验证性有机合成及天然产物提取和设计性综合实验。实验中用到的有机试剂品种繁多、有毒且挥发性强,这些物质容易经口或经皮吸收,影响人体健康,同时实验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后处理也加重了环保压力,所以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倡导绿色化学教育尤为重要。本文遵循绿色化学十二基本原则[2]和5R原则[3]在实验教学中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从经济、环保和安全的角度出发优化实验方案,精选教学内容,引入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掌握绿色化学的原理和核心概念,将有助于他们在日后学习与工作中注重绿色化学。

1精选实验内容,加强试剂回收与循环重复利用

绿色化学5R原则,即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和拒用。按照5R原则,我们对实验内容、试剂回收及循环利用做了调整。牢固地掌握各种分离和提纯的操作技术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将基础操作实验独立开设,可以使学生反复多次的进行练习以达到极其熟练的程度,提升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有利于学生在后期的合成实验中能够得心应手地操作。遵循绿色化学的指导,精选实验内容至关重要。在选择基础操作和合成实验内容时,注重试剂的回收与循环、重复利用,精选了基础操作“重结晶”、“熔点测定”和合成实验“乙酰苯胺的制备及其物理常数测定”系列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回收上一轮学生合成的乙酰苯胺后,格外添加其它杂质,将其作为下一轮学生基本操作“重结晶”的实验样品,再将纯化后得到的样品收集、干燥并保存,作为“熔点测定”实验的样品加以利用。三个实验通过乙酰苯胺这个化学品形成循环:“重结晶→熔点测定→乙酰苯胺的合成→重结晶→熔点测定”,避免了做单一实验造成试剂的浪费。通过实验内容的精选,试剂得到充分的利用,合成的产物得到了无限循环的使用。在教学中讲述绿色化学知识,启迪学生绿色化学意识,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去践行绿色化学教育理念。既保障了教学质量,又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试剂的回收、循环、重复使用有效实现了“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目标。

2引入仪器操作升级传统实验方式,降低实验风险

传统有机化学实验严重依赖试剂和溶液,随着实验教学仪器及设备不断更新和完善,引入当前开发的新型实验仪器操作对传统实验方式进行升级,可大幅降低对试剂的使用量[4]。比如:传统的熔点测定实验是采用提勒管法,要消耗大量的液体石蜡(45mL/人)及灯用酒精(140mL/人),并且液体石蜡粘滑,温度计容易在操作过程中滑落打碎导致水银洒落而造成污染,同时液体石蜡极容易被样品污染。按照5R原则,在“减少三废排放”及“尽量不用溶剂等辅助物质”的“减量”指导下,该实验现已采用显微熔点测定仪(仅消耗样品约1mg/人)和全自动熔点测定仪(仅消耗样品约2~3mg/人)与提勒管法同时使用进行熔点测定。仪器法测定操作快捷简便,清洁安全,既缩短学生实验操作时间,又大幅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培养了学生掌握先进仪器操作技能,顺应了社会发展需求,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储备了新的技能。

3优化反应条件,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即充分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最大限度地将其转移到目标产物中,减少反应产生的废弃物,控制环境污染[2,5]。理想的反应要求高原子经济性,目前还不可能实现所有合成反应的原子利用率都达到100%,人们能够做的是基于“原子经济性”原则,优化合成路线,提高反应选择性,开发副产物利用途径[2]。对于大多数化学反应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选择性,减少副产物产生。几乎所有的有机反应都需要用到催化剂,为了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催化剂不仅要有高的催化活性,高的选择性,而且还要求无污染[6]。基于以上原则,在指导“合成安息香缩合反应”的本科生设计实验中,提前通知学生其原料和目标产物:“苯甲醛→安息香”。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以苯甲醛为原料生成安息香有哪些合成方法,并结合绿色化学理念总结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制定科学的实验方案并说明理由。合成方法见图1。在教学中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讨论:(1)精选反应装置与仪器:反应装置采用微波法[7]和超声波法[8]具有反应温和,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产率较高等优点,但设备较少,学生实验批量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作为对比实验研究,在实验中多数同学选择常规的实验仪器法。启发学生从实验经济成本、效益和产率等多角度考虑,将绿色化学的知识内化于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优选催化剂:氰化钠或氰化钾作为催化剂是合成安息香最经典的方法[9],虽然产率很高,但氰化物有剧毒。按照绿色化学5R原则需要寻找更加合理的催化剂。维生素B1(VB1)是一种生物辅酶,无毒,在碱的作用下,形成碳负离子作为反应中心,但对pH值要求很高,此法为教材法[10]。相转移催化剂(PTC)是一类有助于反应物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当中,从而加快异相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将VB1与PTC结合,能使VB1与苯甲醛更好的混合,提高催化活性,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安息香的产率[11-12]。常见的PTC有聚乙二醇-6000(PEG-6000)、聚乙二醇-4000(PEG-4000)、溴化十二烷基二甲基卞基铵、四丁基溴化铵(TBAB)、乙基三苯基溴化膦(ETPB)等。从试剂的安全、价格及是否易得等方面加以考虑,优选高效、绿色、有活性的VB1与PEG-6000组合,将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反复渗透,深入人心。(3)控制反应条件(温度、pH值):控制该反应的温度和pH值至关重要,VB1在水溶液中易被氧化失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噻唑环易开环失效,因此,在反应前VB1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必须用冰水冷透[10]。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率影响很大,温度低,反应慢,产率低,温度过高VB1易分解且苯甲醛副反应多,产率低[10]。VB1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的作用下,利于产生碳负离子(亲核试剂),若碱性太强,苯甲醛会发生歧化反应,导致副产物多,安息香产率低[10]。引导学生从“原子经济性”出发,提高原子利用率,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将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根植于学生的整个设计思想中。经讨论分析,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以VB1为催化剂,PEG-6000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温度65~70℃,反应时间60min(教材法90min),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9~10。实验结果:产率在74%以上(教材法约38%),重现性100%。用有生物活性的VB1代替剧毒、存在巨大不安全因素的氰化物作为缩合反应的催化剂,反应更巧妙更温和更安全[10],同时加入一定量的相转移催化剂PEG-6000,能使反应速度加快(比教材法少1/3的时间),产率明显提高(约为教材法的2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学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顺利完成多步合成的第一步,为后面的安息香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增添了合成实验的活力。与学生共同探讨,设计优化实验方案,培养了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绿色思想意识,更强化了学生专业知识。

4结语

绿色化学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可继续性;高校化学

化学这门学科在高校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化学学科进行一定的优化,有利于学生真正了解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其真正的学科素养之余,还能更好的收获学习成果。对教师而言,它使得自己的课堂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1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教育的内涵

1.1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理念运用于高校化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和发现利用良好的无毒无害的原材料,能最大程度地节省能源,并在所有的化学实验环节中达到清洁和没有污染的反应过程[1]。它的最大优点是从一开始就采用科学手段防止污染,从而使得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都达到零排放和零污染。这主要是体现在“5R”上即:减少使用量、重复使用、可回收、能再生、排斥(拒绝)有毒物质上。绿色与可持续化学倡导在通过化学转化获得新物质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每个原子。借助这一“原子理论”,使得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利用并防止污染物质的产生。绿色与可持续性的化学要求尽可能减少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这也是一个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绿色化学教育是将化学与科学的真相,与人道主义需求的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相结合的教育。实施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化学教育中学生需要树立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教师通过推广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这一新的统一概念体系,向学生传达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发展需要承担的责任。“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协调需要基于道德、伦理以及相应的科学价值。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将绿色科学这一普遍信念植根于人类认知的价值需求中,我们才能将概念性的系统理论作为高校绿色化学的教育指南,通过这一这理论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最终实现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教育的目的,从而引领社会各个部门的可持续发展[2]。

1.2新课程标准中的绿色化学内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形成关于自然的科学观点和严格而现实的科学态度,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深刻地了解,并同时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绿色与可持续性的化学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希望能够以此改变传统高校化学教育中仅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在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教育的理论之下,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知识、技能,以及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以此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绿色与可持续性的化学理论。这是在高校化学教育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途径,通过基于绿色与可持续性的化学标准筛选现有化学技术,并以此来转化和探索符合规定的技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学生不仅要学习化学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价值观和实践科学态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绿色与可持续性的化学在高校教育中不单单只是一门学科,而且还是一项战略政策,一种领先的意识形态和一项研究政策。通过对学生们进行绿色可持续性的化学教育,有助于他们提高对绿色可发展的战略意识,了解绿色化学对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理解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正是绿色可持续性的化学的终极含义,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含义。

2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秉承的模式和发展思虑

绿色化学也被称为清洁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和对环境无害的化学[3]。使用化学方法和技术消除或减少对生态环境有害的副产物、产物、试剂、溶剂和催化剂。因为人类健康的最终理想不是使用有害和有毒的物质,也不是处置废物以产生废物,而是从源头就防止污染的产生。从“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的定义中看出,我们应该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2.1达到高效的目标

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是使用尽量少的原材料,排放尽量少的污染物,生产尽可能多的成品并尽量提高转化率,从而达到高效的生产目的。高效一直是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的目的,少量的原材料,少的能耗,但是却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减少副产物的产生[4]。

2.2利用与回收材料

材料的再利用呈现出的是降低成本的概念,而材料再生则体现了资源节约的概念。这两者都是在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中改善和降低业务成本的高效方法。把在自然环境中难以消减或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减的各种材料都尽最大限度地进行重复使用[5],一些高度污染的化学物质,如电池等都应尽可能回收再利用。因为凭借大自然的自净能力,是无法将一颗小小电池里的有毒有害物质在短期内进行净化完全的,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对于水源和土壤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在社会上倡导材料的回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绿色方法。

2.3拒绝污染与回收再利用

在生产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化学产品的回收。由于聚合物原料污染自然环境时最为明显,因此在仅当化学产物被认为属于回收利用范围时,才可以对其进行真正的回收。变废为宝,把污染变成绿色。而对于那些高度污染,不可回收和不可进化的产品应尽可能拒绝使用。

3当前高校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考虑到高校目前的化学教育,主要是重视学生智力和最后的结果,但对他们的能力以及过程方面缺乏重视,尤其是在创造力方面,更是严重缺乏。除此之外,权威教育的概念仍然根深蒂固。所以,即使是学生们被提倡积极获取知识,秉持着“以教育为主导,学习是主要”的理论,但是实际上的高校化学教育依然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配角的大圈子,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学生根据教师对待自己作业的态度,也会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认为化学就是一门无趣且乏味的学科,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质培养也就失去了意义,变成了一张空头支票。所以教师不仅仅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而且更加应该使用多元化的标准来评估不同的学生。这样不单单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遵循了高校化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且还需要摒弃过去的“纯化学”理论的形式,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学习,练习技能和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同时积累知识和进行终身的教育,这可以为学生学习化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化学的本质在于实用与可信,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来端正他们的情感态度,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体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化学的本质,并以此做到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4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教育在高校化学教学中渗透措施

4.1构建环保课程模块

传统化学教育中很少考虑资源开发的效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在改革高校化学资源开发计划时,学校可以依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论来构建环境保护的教育课程模块。化学作为学校重要的一门课程,更应该以促进学生的“绿色”“环境保护”的概念为己任,向学生强调环保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4.2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可以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整合到高校化学的教育内容中。关于课程的内容,应以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教育状况和学习的效率为依据,使其成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自主学习和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对化学知识的渴望。在通过增强意识的能动性来促进学生们对化学学科的喜爱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增加生产技术的各种案例以及生产技术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整合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增加技术实施的效果分析。

4.3创新教学模式

依靠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学校将“环保绿色”理念融入了实践教育的全过程。在开始专业学习之前,学生会被安排为期一个星期的“环境保护知识与行动周”,以了解当前生产技术和主要流程对环境的影响[6]。在这一实践的环节中,公司应增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实用内容;在设计过程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与该部门有关的绿色可持续性的化学理念才能深入人心,还可以同时获得有关设施操作的详细知识。

4.4增加作业开放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验材料,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如教科书使用酸碱和酚酞的化学反应来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教师则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工作,采用各种方式来设计出其他不同颜色的喷泉,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轻松找到导致金属腐蚀的因素,对其中的化学反应进行叙述,同时还可以想出如何避免的方法。这种类型家庭作业不仅使学生可以学习知识,而且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探究要求,学生使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设计实验计划并完成探究任务。通过独立的摸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以多种方式充分展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4.5在课后融入社会实践

绿色化学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学;人文;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教育

科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文是根植在人类文化里的一种基因,两者古已有之,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经历了起源、发展与变革。科学最初起源于人类尝试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解释事件的自然原因,“科学”一词最先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西方的科学传统,就是海德格尔所谓的“哲学—形而上学”传统,哲学和科学在希腊时代是合二为一的。科学在于追求真理,追求知识。在希腊人眼里,科学是通往自由人性的基本教化方式,自由的人是理性的人,而“理性”就体现在“科学”之中。西方的科学传统孕育了近代科学,继承了希腊文明的理性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作为欧洲人的人文理想,保证了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能够由自然向社会和人文领域延伸。另外,近代科学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奠基者,从物质意义上讲,科学的既定目的和价值增加了实用性,是通过科学改善人类的日常生活。如今,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更加紧密。恩格斯曾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1]。现代科学不仅仅指自然科学,还有社会科学、应用科学和形式科学等。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密不可分。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同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消极后果,而我们人类注定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认识自然和改造世界的同时,应关注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样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长远之计。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人”是理想的人,关注的是“人性”;“文”往往是指“人文学科”[2],这两方面的意思有着内在的关联,人文涵盖了文化、艺术、教育、哲学、历史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存在总是服务于理想人性的。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文更注重的还是“人”这一方面。希腊人的人文理想是“自由”,苏格拉底认为认识你自己是获得自由的根基,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人”之地位重新审视与思考,提倡人的自我丰富与全面发展,推崇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的思想,但是以人为价值的中心,重视个性的自我,注重个人的权益和个人的发展,强调的是“个体”的人,从表面上看实现了人的最大程度的自由,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破坏了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中国之人文主义,应推孔子之学说,孔子主张“仁”和“礼”,可以说,“仁”是指“仁者爱人”,“礼”是指“克己复礼”,强调的是“社会”的人,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当今所倡导的“人文精神”,主张的是人之为人的价值标准,追求人的人性与灵性,关注人生真谛和人类命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一方面,科学与人文有着不同的内涵,科学是探索事物的规律,是求真;人文是把握科学的方向,是求善。另一方面,科学与人文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科学精神与人文艺术的汇流共同造就了人类对世界的理解方式。理念和感知、精神和物质、科学和人文就像人性中不可分割的两极一样,都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的整体观”[3]。近代科学与人文存在着分裂与合流的双重关系,工业革命与时代变革,加剧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随着专业化和学科分化的演变,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使得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割裂开来,造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疏远与隔绝;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精神代表的技术理性与人文传统代表的价值理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现代性”的基础,科学必须以人文为导向,人文必须以科学为奠基,因而现代教育不应将科学与人文割裂开来,而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的“绿色”教育。

1绿色化学

1.1绿色化学的产生

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认识和利用物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化学科学及其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其他科学共同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福祉,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一分为二”的,人类不懈地追求真理与走近科学,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为人类创造福利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却遭到了威胁。化学为实现现代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同时,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与应用也为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自上世纪开始,环境问题已经对世界敲响了警钟。酸沉降危害早已发现、全球变暖的百年预言、“八大公害事件”、《寂静的春天》的发表等等都在向人类发出信号。1972年和1992年联合国分别召开了两次人类环境全球会议,将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摆到各国面前。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得到共识。由于生产和使用化学品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负作用,化学面临着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严峻挑战,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先污染、后治理的处理方式已然不能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能不能用化学去预防污染,从源头上根本解决问题,需要有新的思路理念。可持续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新挑战,在这种形势之下,具有全新观念的“绿色化学”应运而生。

1.2绿色化学的含义

绿色化学也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指运用化学原理,在化学品及其制备过程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的物质的使用和产生[4]。绿色化学的核心是“杜绝污染源”,与环境治理是不同层面的概念。环境治理是对已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污染控制,是一种被动的治理;而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的产生,是一种主动的干预。绿色化学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层次的化学,是化学科学发展中新的生长点,是人类追求真理过程中对化学科学创生性的理性认识;绿色化学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一种价值观,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新审视,是对人类社会和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充分考虑,是人类追求自然完美的一种高级表现。可以说,绿色化学既包含了关注人类命运、尊重生命和自然的人文关怀,又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与探索的科学精神。因此,绿色化学是科学与人文交融的产物。

2绿色化学教育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化学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化学专门人才的重任,同时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地球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代,传统化学正向绿色化学转变,这是化学观念的转变与升华,是化学发展的一大飞跃,因此化学教育也应紧跟新的发展层次。绿色化学是二十一世纪化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对化学教育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绿色化学教育是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化学科学真理与人文科学融为一体,既包含了丰富的科学教育价值,也充满着人文教育的内涵,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的结晶。

2.1科学视角下的绿色化学教育

科学是研究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科技进步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而绿色化学则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绿色化学中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构成了绿色化学科学的教育价值。科学思维是绿色化学教育的思想基础。绿色化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观念。绿色化学的核心思想是“化学的绿色化”,从传统化学到绿色化学的转变,绝不是全盘否定传统化学,而是在传统化学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出了高层次、新理念、现代化的化学科学。绿色化学的提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双面性,学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以正确的理念让科技真正造福人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绿色化学的研究离不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和“提前预防”,一种有效的思维是尽量产生少的污染物,尽量提高转化率,从而达到高效的生产目的;另外,它是用化学去预防污染,开发“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提高原子利用率,既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一般来说,一个化学过程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原材料或起始物、转换反应和试剂、反应条件、目标分子或最终产品[5]。这四个方面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为了达到预防污染的目的,评估化学过程能否实现绿色化学的可能性,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改进,再将改进方案放入全过程中全盘考虑,以求得到最优的效果。绿色化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促进学生培养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科学方法是绿色化学教育的动力源泉。绿色化学更看重化学的基础研究,要求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绿色化合物,并保证合成反应的整个过程无毒无害。科学方法论的建立有助于对化学品及其制备和使用过程的绿色程度进行评价[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密切,也最为直接,它是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最好的途径,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绿色化学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加强材料的回收与重复利用,对实验进行改进与优化,评估化学反应的绿色程度,引导学生做到微量化、清洁化、无害化、循环化、科学化,体会绿色化学的实用性和节能性。科学精神是绿色化学教育的核心灵魂。“求真”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科学。化学科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发展迅速,如今绿色化学可以说是化学新的生长点,要设计或重新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化合物,实质上是对化学的深入研究乃至是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真正的科学成果要经得起事实的考验,离开实践,科学毫无意义和真实性,绿色化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思想,引导学生用实践检验真理。“创新”是科学的生命,是科学发展的动力,理想的绿色化学反应是绿色化学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只有努力探索与创新,才能不断接近目标。化学教育融入绿色理念,结合真实情境,给学生自主思考与发挥的空间,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或优化方案,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验证绿色化学理念的猜想,拓宽学生的思维,树立不畏艰难的攀登意识,培养学生探索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2人文视角下的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不但注重物质及其化学变化对于人和自然环境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也注重其消极意义。化学不应只是满足人类对物质追求的工具,其精神功能与人文内涵应得到重视。把绿色化学融入化学教育,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化学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绿色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以及人本观念,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既具有深远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7]。绿色化学是敬畏自然与尊重生命的高级表现。化学的快速发展在为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人类食物中毒事件,环境污染的加重等等,都表明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和人类健康受到了威胁。人类一味追求自己利益而不惜以牺牲自然为代价时,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本身。培根曾说“欲征服自然,必先服从自然”[8]。世间万物,皆自然平衡,相辅相成。绿色化学与其说是一门新学科,不如说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新价值观[9],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不把人看作自然的主宰者,而是将人看作自然界中普通的一员,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关系。绿色化学教育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提倡学生运用绿色化学理念尊重和爱护自然界的生命,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绿色化学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在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方面达成的共识,其实质是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为人类的世代生存和进步奠定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9]。化学领域中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最具有推动作用的学科就是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关乎全球环境与人类命运,它不仅仅是科研或化工战线的任务,而应贯彻到整个化学领域,因此化学教育的任务同样重要。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是基于时代背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举措。化学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充分认识到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教学中要多渠道、多层次地促进学生在思想上培养绿色化学观念,在行为上落实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实验教学中体现绿色化学的原则性,帮助学生养成绿色化学实验的习惯,减少实验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绿色化学理念,真正实现让化学教育为还原一个绿色的地球做出贡献。绿色化学教育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绿色化学不以人为自然的中心,提倡人与自然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立足于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深谋远虑,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人类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保障。绿色化学教育更新了化学教育的观念,拓宽了教育的视角,将人的发展放到同外界形成和谐关系之中,不仅注重人的智力发展与能力提升,激发人的“灵性”,更要唤醒人对自然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寻求“人性”的一面,人的“灵性”与“人性”交融共生,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目前,绿色化学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生物学、物理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成就,而且需要计算机辅助设计绿色化学反应,因此绿色化学教育会涉及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入与利用,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认知边界,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绿色化学教育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更离不开实验教学与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给予学生更多的开放空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