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出口企业融资难题与策略

出口企业融资难题与策略

本文作者:李慧娟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口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几年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目前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中小企业包括出口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出口型中小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这其中既有出口型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外部因素。

(一)出口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内部原因分析

(1)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目前大多数出口型中小企业主要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抗风险能力弱,产业层次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同时,国际市场上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及人民币升值,造成出口型中小企业外部需求锐减,出口订单减少;再加上中小企业税费负担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水平提高等一系列因素,造成了出口型中小企业面临着生产成本急升、利润下滑的局面。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大多数中小企业可能采取一些方法进行避税,但结果可能导致自己的财务记录更为不良,从而使得很多银行不敢为其提供贷款。

(2)企业信用缺乏,限制融资渠道[2]。信用的缺乏也是出口型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个人信用更加落后,商业信用遭到破坏,造成全社会的信用危机,影响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导致银行对企业失去信任,银行的贷款条件也越来越严。出口型中小企业就有资金缺乏,规模普遍较小,信用度缺乏,通过担保、抵押贷款向金融机构筹资非常困难的特点。如果金融机构向这种状态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最终就会出现企业无力偿还贷款的状况,企业的债务将变成不良资产,从而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更严重的情况是金融机构失去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信心。

(3)缺乏适宜的可抵押资产。银行为了避免和减少信贷资金的损失,往往要求企业对其贷款提供抵押资产。但对于出口型中小企业来说,其所能提供的土地和房屋等抵押物比较少,或难以提供符合抵押条件的抵押物,寻求担保十分困难,因此贷款抵押率偏低,贷款风险较大,这样就很难通过抵押贷款获取资金。

(4)资产负债率太高。部分出口型中小企业负债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出口型中小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大型出口企业,这一方面反映出出口型中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相对较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融资主要依靠负债方式取得,而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的渠道少、规模小。

(二)出口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外部原因分析

(1)国家宏观政策的限制。从我国的金融政策来看,现在我国还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政府的现有政策战略使得金融机构的资金借贷重点一般都放在大型企业上,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还十分严重。同时国家税收政策对待中小企业也不公平,税负对于他们来说明显过重,在法律层面,也缺乏维护中小企业融资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2)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还很不完善。对于出口型中小企业,其在获得银行贷款方面普遍存在着许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也建立起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然而,虽然我国许多城市都已经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但这些机构的担保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且一般的信用担保机构规模较小,出资分散,风险较大,担保机制不健全,而且资金来源单一,缺乏高效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现在许多银行不愿意为出口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担保规模较小,而且没有补偿机制。

(3)金融机构数量不足,缺乏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目前我国还没有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中小金融机构,大量出口型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信贷。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市场主体多元化的金融格局,但是,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处于垄断地位,而其他的股份制银行以及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数量较少,而且它们与四大商业银行的业务以及市场趋同,没有完全发挥自身的优势,市场定位战略有所欠缺,使得我国金融体系中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因此中小企业就很难得到有利的金融支持,出口企业在目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4)银行方面的原因。从银行的角度讲,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通过资金、贷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也要按市场运行规则控制风险。出口型中小企业由于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少、资产负债率高、经营风险大,银行对其放贷不可避免地会承受相对较高的风险。同时银行自身在金融产品设计、机构设置、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出口型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没能建立起真正的信用关系。银行认为出口中小企业贷款效率低、风险大,对其贷款设置了严格的条件[3]。主要是贷款需要百分之百抵押和担保,且贷款手续非常复杂。

出口型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对策

(1)提高企业自身的内源融资能力。由于中小企业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要提高其自身的内源融资能力,对于出口型中小企业来说更应该如此。出口型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内源融资能力,首要的是要提高其自身的盈利能力。而企业经营的成败决定着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吸引人才逐步摆脱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另外,出口型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内部积累机制。在目前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下,企业要从自身出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真正地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其次,企业要建立规范自己的投融资机制,严格控制企业资金的流出,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来严格控制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积累水平。

(2)树立出口型中小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加强其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信用环境的改善将会使出口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4]。因此,政府、金融等部门要联合起来,切实做好出口型中小企业的信誉工作,引导其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强调信用文化建设,坚决抵制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为其顺利融资奠定基础。同时努力增强银行对出口型中小企业信任度,以诚信的企业形象、强势的核心竞争力吸引信贷资金的注入,从而使企业真正发展壮大。

(3)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不同的企业模式要有不同的金融机构与之相适应,因此,政府要积极鼓励发展小型地方商业银行,城镇信用社,以及各种消费信贷机构,专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弥补大型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的不足。这样,出口型的中小企业就可以依托这些金融机构走出融资难的困境。同时地方性的小型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建设,要以规范经营为前提,强化自律意识,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4)保护和规范民间资本市场,尽快建立民间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由于中小企业通过大的金融机构很难融资,因此,就出现了民间借贷的现象。这在社会上基本上就是半公开的状态,因为一些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不得不进行民间借贷,这一民间金融现象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护。在法律上应对民间金融活动中形成的契约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不断鼓励其向着规范化、契约化方向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针对社会或者企业内部的集资活动,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这是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中小企业)在成长阶段,在金融供给不足情况下的无奈选择。因此,政府要对其进行事前监督以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这样既可以通过事前审核控制和减少风险,同时可以引导社会资金的理性投资。但是要对其进行重点监管,使得民间金融可以良性发展,要避免像温州那样的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造成大量中小企业破产的悲剧发生。

(5)推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5]。当前保险业可以与出口贸易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不断拓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综合渠道。在出口贸易中引入“信用保险贷款”概念,是为出口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金融服务模式。在此模式下,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针对货物损失风险的保单融资方式,即由出口型中小企业为货物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并将货物出运过程中保单项下的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同时以此申请出口贸易融资。二是针对出口票据收汇风险的保险服务方式,即银行针对其为出口企业提供的出口票据融资业务收汇风险投保出口票据保险,由保险公司帮助银行规避出口票据融资项下的收汇损失,从而发挥促进出口票据融资的作用,帮助出口型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支持。出口型中小企业在此次经济危机中遭遇了很大的发展困境,而融资难的困境更是制约了其发展,由于其在解决城镇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因此政府要采取多种措施为出口型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资金支持,从而帮助大量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出口型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进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还需要企业自身体制的完善,采用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牢固树立信用意识,积极开拓融资渠道[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