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课程资源小学德育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文课程资源小学德育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语文课程资源小学德育论文

一、阅读有益读物,丰厚道德榜样的激励作用

我们知道,任何文章都是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的作家思想价值观的反映。几乎可以这样说,凡能写成文宇的内容都可以成文章,几乎人类世界所有的道德规范、人生准则均可以人文章。因而语文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性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德育目标必定是全方位的、多元的。对于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引领要坚持正面教育优先的原则。广泛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树立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道德榜样,让儿童产生情感共鸣,内心产生强烈的追随感和正义感。故事、童谣就是两种浅显、生动的语文课程资源,通过诵读和讲解,引领学生认识世界、规范行为,对榜样人物的高尚品质产生情感认同,从而自觉学习、模仿榜样。古今中外,有不少仁人志士、先锋典型的故事,内容生动可感,人物形象鲜明动人。故事里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着孩子,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实践证明,引用故事教育孩子远比空讲道理效果好得多。我们在各年级的德育实施中,故事的阅读和讲解,对于儿童道德情感的陶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量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孩子们读到了孔孟的“仁”与“义”,读到了岳飞、辛弃疾以及文天祥的精忠报国,读到了荆柯、关羽甚至李香君的侠肝义胆,也读到了陶渊明、王维、苏拭的旷达恬淡……蕴藏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支撑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存和发展的正是诸如热爱祖国、爱好和平、善良勤劳、侠义忠诚、自强不息等融汇于整个民族血脉中的精神火种,语文教师无疑对这一火种的传承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童谣”是一种内容浅显、寓意深刻的语文课程资源,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语言活泼,琅琅上口,易于诵读,符合小学儿童认知、接受的心理特点。我校开展了“童谣育人”系列德育活动。我们开办“童谣创作”讲座,普及童谣创作知识,介绍摇篮曲、游戏歌、问答歌等童谣形式和童谣基本韵律特征;鼓励师生家长创作童谣,精选作品编印《童谣汉堡》一书,供学生吟唱借鉴;开辟“童谣大展台”,学校、班级黑板报、文化墙、涂鸦壁、瓷砖墙群对师生开放,为他们提供展示、接力编创、漫画表现的交流空间;组织“新童谣大奖赛”系列活动,颁发“十佳童谣创作奖”、“十佳童谣节目表演奖”、“优秀组织奖”、“绿叶杯”辅导奖,童谣手抄报奖、画童谣奖等,对童谣创编、传唱工作总结、表彰。在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一首首生动、浅显的童谣在校园里传唱开来:“对人要友善,执法要公正。爱国先敬业,做事要诚信。人人有自由,法治要实行。为了促和谐,大家还需讲文明。有了大民主,中国定富强。”“富强就是富又强,民主就是民做主。文明花开遍城乡,和谐社会幸福路。我是祖国正能量,努力学习不怕苦。”在“日行一善”活动中,有同学自己创编了童谣:“小纸片,天上飞,小朋友,后面追,纸片纸片,不要飞,请你回到垃圾堆。”同时获全国优秀童谣篇目候选;从“玉米人农庄”实践归来,一位同学创编了“春风中,队旗下,唱着歌儿去农庄。植树苗,做标本,放风筝,喂羔羊。知耕棚,忆故屋,百草亭,报春园。农庄里面真有趣,快乐实践促成长。”在“三风”(校风、教风、学风)设计活动中,孩子们创编了:“我爱我家,就像小草爱大地;我爱我家,就像小鱼爱海洋;我爱我家,就像小鸟爱森林;我爱我家,就像小溪爱大山。”在琅琅的童谣声中,孩子们认识了世界,传播了童韵,滋润了童心。童谣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意义深远的影响作用。

二、拓展语文资源,强化坚定道德言行的意志

语文课程资源极为丰富。除了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外,教师和学生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更为丰富,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都涵盖其中,包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拓展语文课程资源,强化儿童道德意志培养。

1.活动课和学生社团

我校开展选修课,作为固定的教学任务安排在学生课表之内,学生社团也设有专用时间,这一方面为同学们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多元的教育途径。在这样的园地中语文组教师各自发挥自身的特长,大大地拓展了语文教育的园地,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学校的教学工作也是为学校的人文教育作出了贡献。

2.专题阅读会

语文组开展了大量的以年级为单位甚至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语文活动,还与学生会、学生处联合设计、组织了一系列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综合活动,得到了学生的好评。成语故事新解给同学打开了发散思维的窗口,持续三年的诗歌吟诵大赛已经成为语文组的特色活动,读经活动的经验更是走出校园,推向了全市。在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同学们边学习边感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文化品位,汲取了文化精髓,感受了文化魁力。

3.系列讲座

除此以外,为了培养儿童德育意志,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我们还组织了大量集中的讲座,充分调动学校现有资源,备课组教师轮流主讲,请校内有专长的教师主讲,也把外面的专家、学者请到校内为学生作专题报告。大量的报告为学生的校内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背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与践行兴趣,为培养大气坚定的祖国花朵奠定了基础。

4.校园电视台

每年我们会组织孩子观看诸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开学第一课”、“开往春天的列车”等专题节目,组织收听《爱的教育》、《安妮日记》等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随后各年级组织撰写或交流观后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让儿童在思维碰撞、语言交流中,进一步明确认识,坚定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抵触。

5.小记者采访

红领巾寻访活动是我校少先队一项品牌活动。我们组织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成立了小记者团,定期组织小记者们走出校园,寻访家乡的老党员、武术传人、京剧票友、书法爱好者、成功创业人士等。在采访过程中孩子们提出好奇的问题,了解到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奇人生,知道了创业的艰辛不易,感受到家乡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聆听到老一辈的谆谆教诲。采访结束后,每位小记者都会写成一篇寻访日记,在学校广播台播出,与同学们分享收获。陶行知先生一直倡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学德育就要去伪存真,去掉花架子,真正落实作用。杜威认为,学校德育不应背记某些规则、良训箴言,关键是发展道德判断力,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并提出道德能力发展阶段的思想。着眼于学校德育的现状,以语文课程资源为依托,尊重儿童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各类课外学习资源,通过阅读、品味、交流、感悟、实践、体验等途径,在儿童道德认知和形成自觉自愿的道德行为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有效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是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作者:陆艳林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