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体育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合研究

体育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合研究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体育教育作为兼具人文性与综合性的课程,在其中融入茶文化,有利于创设浓厚的茶文化,并凸显体育教育的人文情怀,在体育教育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对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感染和熏陶。因此,本文立足于体育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合意义与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体育教育;茶文化;融合

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从神农尝百草时期,茶叶则成为一种解毒药物,后来以饮品的形式被大众所熟知,并凭借其特别的口感和醇厚的茶香深受喜爱。伴随我国制茶工艺的不断完善,以及形成的饮茶习惯,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特别是在茶经出现后,茶文化正式形成,之后在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其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现如今茶文化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1体育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合意义

一方面,体育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合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途径,伴随近年来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断增加,且着力倡导传统文化的当代弘扬和传播。高校体育教育则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将茶文化融入体育教育中,能够在不断增强大学生体魄,培养其良好的体育运动能力同时,受到茶文化的积极影响,形成良好的人文修养,感受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由此可见,将茶文化融入现代体育教育具有必要性。另一方面,体育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合,是推动当代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有效手段,伴随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贯彻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体育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仍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这无论是对于体育事业发展亦或是人才培养均十分不利。所以在体育教育的同时,将茶文化融合其中,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引进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助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当展。除此之外,有助于培育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素质,伴随当前社会工作岗位对毕业生提出的高要求,文化修养和素质成为现代大学生就业的必备素质,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融合茶文化实现学生文化修养的培育,为高校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体育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合存在的问题

2.1缺少相结合的课程。当前体育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合过于浅显,并未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整体教学的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十分枯燥无趣,且对于茶文化精神和内涵的挖掘有所不足,并未充分探寻体育教育与茶文化之间的融合点,缺少行之有效的融合方式,无法依托茶文化进一步丰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学生无法再接受体育教育的同时,感悟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换言之,茶文化在体育教育中的融入,并未凸显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学生对于学习和了解茶文化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仍然相对较低。另外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培育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十分丰富的体育技术训练项目,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与文化品质,茶文化在体育教育中的融合,缺少连贯性以及全面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茶文化精神的发挥,和文化育人效果的体现产生消极影响。

2.2设施设备不够完善。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是体育教育中茶文化融合的基础和前提,但是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茶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尚未引进完善的设备和设施。高校对于体育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合并未予以高度重视,且对实际教学需求了解不足不足,且在茶文化的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缺少专用的场地和教室,学生仅仅能够在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对茶文化有些许浅显的了解。茶艺表演所需要用到的茶壶、茶台,是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由于缺少这些基础设施,导致无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顺利开展相关的茶艺活动,然而这些直观性的茶艺表演对于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十分重要。2.3缺少丰富实践活动实践是体育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重要环节,需要学校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并且在茶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茶文化融合,主要依托理论课堂教学,为学生渗透一些茶文化相关知识。然而这种单一化的理论教学模式,让茶文化的有机融入和渗透成为枯燥的灌输,学生很难真正接受和理解茶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茶文化在体育教育中的融合,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3体育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合的可行性路径

3.1打造体育与茶文化融合课程。首先,在人文精神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顺应素质教育改革要求,逐步打造体育与茶文化融合的课程体系,并对体育课程的基本框架进一步优化,形成清晰明确的体育教学与茶文化相融合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推动高校体育与茶文化融合的课程教学顺利开展。其次,在体育与茶文化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与学生基础的体育运动技能和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性。课程建设实践要求,不仅要将体育理论知识充分融合茶文化,同时要在足球、篮球以及健身操等运动中将茶文化精神内涵融入其中,凸显传统茶文化深厚底蕴和内在精髓,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再次,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借助网络媒介的优势,对体育与茶文化课程体系进行改进和优化。例如,高校可以针对体育与茶文化的融合打造网络课程,在实施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茶文化的内在精髓,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体育理论知识与茶文化之间的融合性,避免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过于僵硬,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进行茶文化的讲解,增强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最后都好体育你茶文化融合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挖掘茶文化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融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价值理念认知,有效培育学生体育精神。

3.2健全体育与茶文化融合设施。体育教学与茶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硬件设施,为学生开展专业体育训练和学习茶文化提供坚实基础。第一,针对茶文化融入体育教学,高校应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可以通过开设茶艺馆和室内体育馆等方式,满足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机融合的场地需求,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文化素养和体育精神。第二,在相关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学校方面可以开设茶文化体育教学专用教室,该教室仅用于展开茶文化教育、茶艺表演等活动,对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有效培育。同时在该专用教室建设过程中,学校还应投入一定经费,用于采购饮茶所需要的器具,包括茶台、茶具以及茶壶,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茶文化,感受其生动性和文化魅力。第三,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造基于茶文化的网络体育教学平台,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定期通过网络平台组织查文化体育教学,在网络平台中,学生不仅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同时可以共同交流探讨分享彼此对茶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培育学生的团队意识与集体精神,使其在茶文化的感染下,实现自身内在的不断升华。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多媒体教室建设,在无法进行实际的茶艺表演时,则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呈现,让学生在生动多样的视频教学中,感悟传统茶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内在契合点,强化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并提高体育教学与茶文化融合的有效性。

3.3开展多样化茶文化体育活动。实践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与产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组织丰富多样的时间教学活动,以此来实现体育精神与文化素养的践行。首先,学校方面可以组织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开展品茶文化以及茶艺思想的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储备更多茶文化的知识,让其在多样化,在体育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其次,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对于体育学习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与茶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展开因材施教。实践活动的举办同样如此,可以组织茶歌茶故事表演大赛、茶叶知识竞赛、茶文化知识演讲比赛,让广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喜好自主选择,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茶文化和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茶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受到茶文化的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茶文化体育社团,该社团成员可以定期在校内组织查文化体育活动,并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其中,借助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培育学生良好的文化品质和精神。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茶文化经历几千年的发展,沉积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推动茶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意义深远。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体育教育中融合茶文化,是实现传统茶文化当代传承和发扬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全人格。具体可以通过,打造体育教育与茶文化融合的课程体系,并不断健全体育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基础设施,开展丰富多样的茶文化体育活动,切实提升高校体育教育质量,以及两者的融合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月清.高校体育教学中传承传统茶文化的策略分析[J].福建茶叶,2018(3):226-227.

[2]朱劭鼎.普通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和茶文化的融合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7):165-165.

[3]张倩,常文浩.分析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中茶文化理念的渗透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2):99-100.

[4]单庆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导入茶文化教育的理性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8):127-128.

[5]肖婷.高校体育教育与茶文化融合路径分析[J].福建茶叶,2019,41(4):108-109.

作者:回波 张铎 谢亚萍 单位:上海市上海中学体育组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