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思考

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思考

一、文化安全的内涵与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的意义

(一)对文化安全内涵的界定

“文化安全”是伴随着全球化向纵深方向的不断发展而凸现出来的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命题,关于“文化安全”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有学者认为文化安全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能够保持文化主权和文化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个性化的传统和选择应该而且必须得到尊重;二是对内具有健康的文化发展机制,能够适应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也有学者提出,文化安全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特别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和颠覆,从而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价值传统,在自主或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革新,消化和吸收一切对自己有利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文明生活方式。”[3]此外,还有学者指出,文化安全是指:“国家的文化特性和基本价值观不受威胁,可以自主地选择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能够预防和抵制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以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4]本文将高校文化安全定义为:高等学校在校园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完善形成的、学校倡导的、使全体师生员工始终保持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并用以指导师生员工的情感和行为的一种安全稳定的状态。对于我国来说,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重点是要求我们维护我国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从而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其免遭来自内部的或外部的侵袭和颠覆。

(二)加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的意义

1•加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是应对西方文化渗透的需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以“文化殖民主义”的方式来渗透、消融、分化和西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意识形态,从而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一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去。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对中国的《十条诫令》中提到:“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让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5]西方敌对势力大力推行文化殖民主义,大学生恰恰是直接面对这种文化的重要群体。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使大学生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2•加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的有序状态,文化安全则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受到威胁和颠覆,必然会给本民族和国家带来极大的危害,从而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高校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工作,这样可以使校园和谐,从而促使社会和谐。

3•加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造成冲击在高校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国际化气息浓厚的社会中,他们中的一些人立场不坚定、信仰不明确,极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思想。这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动摇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信念。加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对高校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学生的思想阵地,让高校学生在社会主义大旗下健康成长。

4•加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按照唯物论的要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志指出:中国文化“首先赢得中国人民的喜爱,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才能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6]。民族精神需要炎黄子孙去提炼和传承,而高校大学生则是这个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所以,针对当前高校存在的文化安全现状,我们要深思熟虑,及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真正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文化安全的现状

(一)强势经济对高校文化安全带来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己的强大实力,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和平渗透”。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指出:“冷战结束后,西方社会的消费主义的精神却改头换面地取代了伦理标准,物质享受上的纵欲无度越来越主宰和决定着个人生存的内容与目标,这些导致社会道德败坏、文化堕落、精神空虚现象严重滋生与蔓延,影响西方文化的安全与吸引力,而且这个社会有解体的危险。”[7](P125)西方的“和平渗透”思想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反映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的消蚀和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蔓延。

(二)“文化帝国主义”对高校文化安全带来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强权的形式向他国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大肆宣扬和传播自己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推行“文化帝国主义”以达到控制别国文化的目的,正如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所说:“从观念、感情、心理上去影响别国人民,这是一种代价小而收获大的软实力资源。”[8](P160)前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后,美国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国,他们企图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来控制别国,进而削弱别国的民族凝聚力。面对这种挑战,中国共产党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9]因为高校是信息传播最集中的中心之一,大学生对接受外来文化有特殊的优势,所以难免遭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和渗透。因此,我们不能任其发展,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控和制止,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仰和信念。

(三)文化网络化对高校文化安全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然而也给人们尤其是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精神空虚、迷失自我、价值取向歪曲、责任感淡化等。因此,“网络安全的警惕不容半点放松,网络安全更是不能有丝毫的闪失,在提高全民网络安全和信息防范意识的基础上,加快构筑信息安全战略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紧要迫切的问题。”[10]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尽量避免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后果,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去克服和避免网络危害,使大学生具有认识事物的独特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抵御外来诱惑的能力。

三、维护高校文化安全的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我国人民的坚定信念,它是当代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如若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会偏离社会主义轨道。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非常重视思想文化安全问题,强调指出:“要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侵蚀干部群众的思想,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9]高校是推进先进文化发展,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地。大学生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民族精神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神圣使命,他们是祖国的栋梁和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校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通过学术和文化传播,提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使高校大学生努力拼搏,勇于完成自己的光荣使命。

(二)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文化安全意识

在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高校文化安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正确看待意识形态在国家利益中的地位和作用,“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精神内容,但是不能夸大意识形态在国家利益中的地位和作用”[11](P225)。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多方面的,意识形态仅是文化利益的一部分。高校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西方强势经济的文化影响,正确认识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质和网络文化的双重性,使他们增强文化安全意识,有效抵御文化风险。

(三)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全球化背景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必然更加突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维护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理所当然成了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3]民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凝聚的纽带,是促进民族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载体。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所说:“在告别过去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深刻的不安,失去传统会使我们一无所有。”[12](P210)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表现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民族成员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志指出,“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力,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13]鉴于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突出民族精神,让高校学生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使心灵上有一种归属感,这也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文化安全教育的重要方面。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各种思想进行交融和传播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在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和信念状况直接影响到高校文化安全。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以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高校文化安全,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修养,提高他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以便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完成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