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财务管理论文:财务监管人才培育探究

财务管理论文:财务监管人才培育探究

本文作者:王明惠朱朝枝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基于问卷调研分析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了解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金融专业的区别,但是对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不理解,比例均为60%以上。可见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虽都有确定培养目标,但过于抽象化、概念化,更没有使学生了解其培养目标,在校生没有目标作为方向指导,便无法做出科学的职业规划,只能盲目学习,或者盲目排斥,最后浮躁、虚度成了高校生活的代名词。

(二)课程设计体系不完善,实训课程太少

调研发现,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满意的比重高达42.19%,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开课顺序颠倒和实务课程太少,分别占34.46%和30.41%,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庞杂、各门课之间缺乏连续性、系统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重理论,轻实践,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弊病,这必然严重影响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制约人才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手段滞后,教师队伍能力有待提高

调研发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教学不满意的比重高达40.46%,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按教材讲授,内容太专业、听不懂,分别占33.1%,28.28%,听不懂虽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单纯的理论教学方式,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结合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以改善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自身也应不断深入科研研究,提高自身实务能力与科研能力。(四)就业导向不明确财务管理专业适应性强、就业面广,即使最近几年高校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财务管理人才,但是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还是存在大量的短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就业指导不明确,占66.67%。可见加强就业指导是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正确合理的就业导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进行大学生涯规划。

基于就业导向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计

(一)完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在“通才+专才”培养目标指导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重实践”的专业特色。“厚基础”是指公共基础课程开设的内容要丰富,涉及面要宽广,使学生具有“通才”的深厚功底;“宽口径”要求所开设的课程应适应企业业务经营扩大对企业财务的支撑性,应将相邻学科的知识交叉融入课程体系;“重能力、重实践”要求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应强化实践环节设计,使学生毕业时达到执业的必须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由通识知识模块、学科平台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实践环节模块四大模块组成[1]。(1)通识模块包括公共选必修课程与公共选修课程,公开必修课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体育等;公共选修课程包括自然学科与艺术类选修课程。通识模块涉及面广,体现厚基础的培养目标。(2)学科平台课,即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财政与金融、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平台基础课设置应注重不同学科知识交叉渗透,满足均衡知识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宽口径的设计要求。(3)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国际金融、税法与税收筹划、证券投资、计算机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专业选修课包括保险学概论、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税收、审计理论与实务等。专业课模块主要满足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同时兼顾学生在不同兴趣、不同就业取向的知识需求。(4)实践环节模块。实践环节模块由军训、社会实践、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技能竞赛、第二课堂活动、专业见习、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等环节构成。实践环节模块主要满足能力框架中专业技能要素培养的需要,使学生毕业时具备基本的财务技能来增强工作的适应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双师型”人才

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建设,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人才资源是不可“速生”的资源,要注意处理好引进人才与留好、用好现有人才的关系[2],坚持以人为本,制订配套措施,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合理师资结构,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良的环境。具体来说,可以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可以安排专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进行调研;支持鼓励教师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保证所有专任教师均到硕士研究生水平,提高具有博士学位教学人员的比重,切实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三)重视实践教学,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包含校内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有效手段。(1)校内建立专业模拟实验室,包括会计实验与实训、财务管理实验、审计实验和综合实验四项内容,每项内容都依次通过基础实验、课程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开发实践等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分层递进式的实验教学由简单到复杂,通过仿真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渐掌握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等工作,提升学生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会计监督能力,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2)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校企之所以能够进行合作,最基础的动因是双方对彼此都要有合作要求,而彼此要能够用所拥有的资源来满足对方的需求。企业有技术、设备、基地,需求高技术人才;学校有师资、人才、办学环境,需求实践经验,两方合作则可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校、企、生三方“多赢”[3]。因此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联系,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如在银行、管理咨询公司、证券交易所、企业等单位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了解、调研企业财务问题,组织学生学年实习与毕业实习;邀请企业家、财务总监等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学校财务管理专家教授作为企业理财顾问,为企业解决各种财务问题提供对策建议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建立实习基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管理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才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实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