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1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中学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长期缺位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主要注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技术动作的教学和练习,基本不涉及生命安全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进行运动损伤的预防、损伤后的应急处理等内容的教学,以此来预防学生在体育课上以及课外活动时的意外伤害事故。关于学生的安全教育也仅仅局限在运动损伤的层面,很少涉及逃生技巧、应急避险等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教学。

2.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2.1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安全因素的增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危害频频发生,如地震、泥石流、火灾、交通事故、刑事犯罪等,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6万0~14岁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致残,意外伤害成为0~14岁儿童的第一死因,全国每年的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中小学生就占30%。据统计,2006年全国各地学生安全事故中,近一半因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并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2.2中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欠缺

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民众尤其是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淡薄,由于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青少年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时惊慌失措,酿成惨剧的事例屡有发生。2009年12月7日晚9点10分左右,湖南湘乡育才学校发生学生踩踏事故,8人死亡、26人受伤。事故调查发现,学校缺乏对安全工作的超前预见性,没有重视安全隐患的存在,没有切实可行的预警措施,没有将安全工作纳入绩效管理,从而使学校领导和教师形成了只重教育教学业绩,轻视甚至忽视安全的观念。频发的悲剧清楚的告诉我们,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3.1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同一性

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基本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健康服务,而这也正是生命安全教育所贯彻的基本理念。生命安全是健康的基础,如果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健康从何谈起。我国的素质教育早就把生命安全教育列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缺少生命安全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整的,同样,缺乏生命安全教育的学生就会缺少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就缺少了必要的防护。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是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的。

3.2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渗透

中学体育教学基本就是一些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教学,基本都是用来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体能的,而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体能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保障。首先,通过对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进行训练,可以强化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保护与帮助的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的上课和活动中掌握基本互救技能,从而使中学生在受到危害时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并竭尽所能去保护别人。另外,中学体育教学和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发展,使其在危险发生时处变不惊,进行有效的自救和互救,以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在体育教学中挖掘生命安全教育功能,是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3.3体育教学是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最佳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兼有学科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除了具有增强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功能外,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此外,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与游戏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强大支撑,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体的各种能力,使青少年掌握各种自救互救能力,有效的避免外力伤害,大量的体育运动和游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处变不惊。有效利用体育教学活动性强的特点结合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学生在应对各种危险情况时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处变不惊的心理态度,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生命观的树立。

4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

4.1树立积极科学的生命观

中学生生命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中学生缺乏生命安全意识,对自身周围环境没有正确的认识,尤其在面对危险时,缺乏对危险正确的认知和评价能力。在中学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形成他们对自身周围环境自觉负责的态度,让他们真正开始关注生命,珍惜生命。保证他们在危险发生时能够冷静的面对同时积极的进行自救和互救,从而保证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4.2构建中学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环境

构建中学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环境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理论方面,优化体育课程结构,加大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发研究力度,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目标,从而提高中学体育教师和中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实践方面,根据各级学校的具体条件,结合学校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体育教师的综合情况,通过组合教具与场地器材,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和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游戏等方式创建情境教学项目,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智能以及心理素质,使学生全面掌握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强化中学教师与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最终形成科学的中学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环境。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契合赋予了学校体育教学新的内涵,通过生命安全教育和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有效的提高了中学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并且产生了实质的教学效果。不仅有效的提高了中学教师和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了中学生科学生命安全观的形成,同时还引发了学校体育的新一轮变革,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并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生命安全观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学体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新的研究方向。(本文来自于《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殷超杜学工付东阁单位:延安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