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商业银行中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论文

商业银行中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论文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主要特点

一是客户结构的特点。就我国各家商业银行近年来发展中小企业客户的结构而言,其客户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是在商业银行有主要结算账户的中小企业;其二是由中小企业担保企业推荐而来的客户;其三是通过本商业银行的别的企业客户推荐而来的。其中第一种客户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重,且就商业银行综合贡献状况、客户经理熟悉状况以及掌控程度等几点而言,均具备了比较高的客户开发价值。与此同时,就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视角而言,第一种客户在信息把握上程度更加高,商业银行对于其实施贷前调查以及贷后管理等落实工作显得更为便捷。而后两种客户因为属于商业银行新增之客户,故在经营以及财务等层面上所得到的信息相对较少,而且潜在的风险也比较大,但是通过实施信贷支持即可把其转化成为忠诚度相对比较高的优质类型客户,其潜在之综合收益相对也会提高。二是产品结构的特点。通过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需求进行调研,可以发现中小企业对于200万元以下的非抵押类信贷产品产生的兴趣比较高,其次则是价格200万至500万的那部分抵押类信贷品,而价格在1000万元以上的信贷产品所具有的需求相对较少。但是,在具体业务之中,对需要价格在200万元以下的非抵押类信贷产品类公司,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合理产品数量较少,无很好地满足企业的具体需求。就商业银行发放产品之视角来观察,其为注重于开发500万元以上的抵押类授信品。由于这一种产品所对应客户的实力相当雄厚,具备了相当高价值的各类抵押品,风险程度就显得相对较少不,而这类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等方面也有了相应的服务。有鉴于此,商业银行可在发放信贷类产品的基础上,实施相关的中间业务,因而也具备了比较高的经济效益附加值。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中的主要问题

鉴于中国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信贷风险评估意识也在逐步形成之中,其管理手段以及能力也在持续提升。例如,对贷款客户所开展的信用评级以及对于贷款程序所进行的限制等。然而,以上风险防范评估办法所监控的重点集中在大型企业上,对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信贷审批流程十分繁杂。商业银行信贷的审批管理主要实施的是审贷分离,通过统一授信进行授权与管理,而审批权主要就集中于商业银行的总行与分行,这样一来基层行的贷款审批功能就会逐步地弱化。即使基层行可以开展信贷业务,也必须要向上报批,经过上级行的同意方可操作。这种管理方式人为地拉长了信贷操作的流程与贷款的环节,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办理完毕,对于在资金需求上具有短、少、急等的特点的中小企业而言,商业银行层层报批式操作常常会延迟时机,以至于失去一些中小企业客户。二是信用评级的定量分析偏少而且缺少足够的针对性。虽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防范上已经有了基本的信用评级体系,而且也已经成为推行信贷管理与防控风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与手段。但是,终究尚未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和成熟,而且适合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有针对性的信贷风险评估体系。三是风险衡量的指标设计还不够科学。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判断企业信用风险时所用指标主要聚焦于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存货的周转率以及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一些财务管理指标上,对于中小企业的基础性数据缺少足够的了解,无法做到真实而准确地衡量中小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自然也就无法对信贷风险得出全面的评价结果。

三、建立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的实施策略

1.改革审批流程以提升授信率。一是实施差别化授权。主要是从商业银行总行集权式管理渐渐地朝分权式管理进行过渡,从而提升各分行以及支行的审批权,把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权下放至各分行以及支行,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服务成效,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好的服务。二是大力改进流程。要认真做好营销与授信预调查、授信调查、授信后检查以及当期续授信等步骤。对于设定金额以下的一些小额授信进行全面地简化,从而尽可能地缩短信贷决策链。对于设定金额以上的那部分授信业务则应当按照审批流程进行操作,从而在总体上提升信贷审批率,切实满足中小企业客户在资金上的迫切需求。三是要依据业务风险状况改进操作的流程。对于风险程度比较低、抵押较为充分而且金额较小的中小企业贷款,可以简化的程度应当更高;对于金额较大、担保能力不够强大,特别是新客户,在保障基本效率的状况下需进行深入调查以防范其中的风险。

2.健全信用评估体系。在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上,要充分借鉴目前已经有的而且适用于对全体信贷客户进行风险评估的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系统的前提下,依据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健全完善。首先是要保留评估系统之中的关键性财务指标,并且持续强化其中的效率指标以及成长性指标。不管是中小企业客户还是大型企业客户,同一行业的信贷违约因素并不会有非常大的不同。也就是说,会影响到大型企业信贷业务的重要财务因素对于中小企业同样适用。有鉴于此,应当尽可能地保留关键性的财务指标。然而,和大型企业比较起来,中小企业往往具备了资产的规模比较小,但是周转率以及运营率相对较高这一新特点。有鉴于此,必须对其参考标准实施全面调整。要尽可能地弱化规模化的指标、加强效率方面的指标。其次是要加强非财务因素对于中小企业违约所产生的影响。要依据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特点以及违约之特点,合理地加大对于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以及部分影响比较大的非财务指标的比重,主要有企业负责人以及关联公司信用指标、本行业的前景以及国家对于同类产品在扶持政策上的指标、纳税总额以及和企业现金流有关的部分指标等。最后是要依据担保条件进行合理的信用提升。商业银行要依据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保障度,切实考虑一些保障能力相对较强的担保条件以作为进行信用增级的重要参考因素。对于那些具有比较高保障能力的担保则应依据基础数据和具体状况来确定不一样的分值,并且计算出担保得分。与此同时,还应当依据合理的比例把其转换成为借款人信用增级上的得分,并且实施合理的增级调整,进而确认中小企业的信贷级别。

3.改进信贷风险识别方法。在信贷风险的识别方法上,要将以财务资料为依据切实转变成为以实地调查结论为依据。客户风险识别之目标在于评价客户是不是具备了偿还借款之能力。依据当前中小企业运营实际,只有实施尽可能地深入的实地调查,才有可能确保评价依据具有真实性以及准确性。要依据信贷精细化管理之所需实施贷前风险的识别。具备包括查询互联网,明确产品是不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产业性政策,是不是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市场竞争实力;检查纳税凭证是否完整,明确是否有了比较好的销售额;检查中小企业的用电量和电费缴纳状况,明确该企业是不是还在正常地运行;查询中小企业的银行账户状况,确定其现金流量是不是保持正常;核查央行设立的征信系统,了解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检查中小企业的经营要件,以明确其内部管理是不是规范、合理;走访工商部门、税务部门以及电力部门等,以了解企业主的资信状况。调查者应当通过其所掌握的全面信息,对借款人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并且提出合理的授信额度或者不予以贷款的明确意见,其后再依据贷款的审批权限交由相关人士进行审查、决策。

4.完善风险管控机制。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信贷业务具有一定的风险,这是商业银行难以回避的问题。然而,商业银行可运用强化内部管理,完善风险管控机制等切实进行防范,进而让业务自身风险能够控制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之中。一是实施信贷风险预警指标分析。这是管控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预警指标可成为定量分析的工具,从而为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决策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进而提升商业银行适时和动态进行监测之水平。要通过对比与分析各行业所具有的经济指标,全面确定高风险行业以及区域,并且明确中小企业信贷在风险控制上的相关政策。二是实施审贷分离机制。这是落实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控机制的重要保障。在面向中小企业进行信贷决策时,应当切实做到审贷之间的相互分离。要把中小企业信贷经营的流程划分成前台、后台以及管理部门。前台部门主要负责贷款营销以及信贷市场的开拓;后台部门主要负责对收回的贷款实施审查审批;而管理部门则负责贷后管理以及监督。三是要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实施全程化控制。贷前商业银行应当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互结合的方式对客户资信状况加以分析与评估,对于还没有发生的各类潜在信贷风险实施识别与预测。贷中商业银行可应用自身风险评价体系对有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及其损失加以评估与预测。贷后商业银行应依据前两个阶段的分析状况开展预防性控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间具有信息层面上的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极难准确地把握中小企业信贷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更加多地研发针对广大中小企业,适合其信贷业务发展的各类金融工具。不同企业因为各自资金需求的特征有所不同,其信贷风险评估重点也会产生差异。具备了不一样风险特征的中小企业当然会选择适合于自身的金融工具以满足本企业发展之所需。商业银行可依据企业选择的具体金融工具来了解其所具有的信贷风险特点,降低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间在信息上的不对称。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构建起信贷风险评估体系,以满足自身的金融信贷需求。

作者:马建峰单位:石河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