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汇率政策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分析

汇率政策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亚投行的建立和人民币被纳入SDR成为其第五种篮子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主要从汇率制度及其形成机制与货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以及面向国际化的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两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政策与其国际化间的关系,并针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政策;改革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始终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作为主导货币存在。伴随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的迅速增长及其在全球贸易额中比重的不断增加,国际经济格局逐渐发生了改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及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形成机制,对人民币汇率政策与其国际化之间关系进行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1汇率政策及汇率形成机制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

1.1汇率制度类型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

汇率制度类型不是货币国际化的决定性因素。以美元为例,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确立了其与战败方及战胜方间的三角债关系后,美元始终是处于国际金字塔尖的货币。自一战至今,美元虽然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个阶段,但其国际货币的地位却从未动摇。其具体做法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官方会持有更多的美元并以之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直到货币政策得以执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官方即使不再像固定汇率时有保持美元特定持有量的需求,但仍然会有一定的官方干预来应对经济波动,以缓和其对真实消费水平的冲击。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后,虽然全球官方美元持有余额有一定减少,但与此相对的是,私人对美元的需求有所上升,因此,美元的需求总量并未下降。在两种汇率制度下,美元始终能够在国际上保持高持有量,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国际货币具有惯性特征,使用美元作为载体货币进行私人交易或官方干预是符合效率原则的;第二,美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中一直非常重要,将美元作为载体货币和干预货币具有很大的便利,其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价值的稳定性证明了美元的良好前景。因此,汇率制度类型未必影响到货币国际化,它不是货币国际化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可以得出,汇率制度类型的改革不应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动力。

1.2汇率形成机制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

汇率形成机制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对于当前定义下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履行国际货币职能,其基本条件便是满足其他国家对于该货币的普遍可接受需求。而汇率形成机制,则是影响该条件的重要制度因素。因为只有汇率水平能够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货币的价值才真实可信,这样的货币自然会受到国际市场欢迎。同时,汇率形成机制亦影响着资本账户的开放,从而间接影响着货币的国际化。当一个国家推行货币国际化时,若缺少灵活性高、弹性适度的汇率形成机制,货币政策的推行将会在独立性与有效性上受挫,那么,作为调控的结果,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将受到影响。从国际经验看,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应具备的一个重要属性便是货币价值的稳定性。这是因为一国货币若成为国际货币,其现在及未来的价值应该保持足够的稳定,人们才能对其价值有一个基本稳定的认识,对其持有才会有足够的信心。而且,一国货币要想实现经常项下的支付结算以及资本项下的投资交易货币职能,客观上也需要稳定的汇率价格。当初日元国际化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广场协议”导致日元汇率大幅升值,且升值的速度过快,日元开始实施完全自由浮动。汇率的剧烈震荡反而限制了日元在结算和交易环节的使用,阻碍了日元在国际贸易和资本项下的交易计价和结算货币功能的实现。而稳定的汇率价格则离不开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一个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能够有效地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短期内剧烈的汇率波动,从而稳定货币价值,增强人们对于货币价值的信心,以推动市场增加该货币的持有和使用量,推进货币国际化。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相较于汇率制度类型,汇率形成机制才是汇率政策中影响货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2面向国际化的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

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应当在保持灵活性与弹性的同时保持稳定性,这就要求人民币汇率政策必须结合国际经济形势,进行高效率的改革。

2.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自由浮动状态是人民币汇率的最终状态,只有达到自由浮动,人民币才能达到国际化的最终目的,即成为世界货币。然而,这需要以中国更加成熟的金融市场和更加健全的金融体制为前提条件。因此,在制度建设尚未准备好之前,中国是无法实行自由浮动汇率的。为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这一目标,中国应当继续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充分利用货币篮子的“缩小器”作用,并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及中国自身需要,按一定频率对货币篮子的组成根据贸易加权进行调整,如减低美元占比等。同时,汇率制度改革也应当参照国内金融市场、金融体制的改革进行调整,随着国内金融体制的逐渐完善相应地增强汇率制度的自由度,减少干预,以提高非居民私人及官方人民币持有者的信心,提高国际人民币需求总量。

2.2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应是市场化。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实施的是出口导向型对外经济政策,时至今日,这种以出口导向为目的的偏离市场供求的汇率政策,已不再适应中国参与国际范围内资源配置的需求。汇率市场化,将使进出口更多地反映本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使我国外部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配合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并随着金融业制度的不断改革放开,将增加居民的投资选择,大幅减少国家层面的金融风险。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外汇市场。中国应当增加交易品种,发展外汇远期交易、期货及其他交易方式,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避险手段,增强投资者对于持有人民币进行交易及保值的信心,从而拓宽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应逐步放开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境外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的管制,在国内外汇市场上形成竞争,使汇率水平充分反映市场供求,从而形成合理的汇率水平。中国也应当对外汇交易二级市场进行改革,放宽外汇购买条件,使二级市场活跃起来,更加准确地反映人民币的真实水平。一个合理的、渐进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求资本项目更加开放。可以说,加快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外汇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中国应当选择性地加快资本项目开放,以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形成外部压力,着力发展离岸市场,增强“离岸———在岸及离岸———离岸”循环。资本项目开放应使用“先流入,后流出”策略,尽快放开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限制,以支持实体经济,对冲资本外流。

【参考文献】

[2]刘芳.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金融风险防范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2(4).

[3]孙立行.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4(7).

[4]张茉楠.汇率异动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J].发展研究,2013(2).

[5]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年)[R].2015.

作者:侯彦麟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